养孩子,是一场对童年的拨乱反正

这两天,红绿蓝幼儿园事件成为各方关切。朋友圈众随处可见恨得咬牙切齿,要求伸张正义的人。如果事件是真实的,真会让我们感叹:善良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因为这个关于孩子的话题,我想起了前几天中午吃饭一个同事跟我聊天的内容,他说他每个周末都带他儿子出去玩,因为他小时候就没有得到过父亲太多陪伴,所以觉得父亲在一个男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地位极其重要,给孩子买玩具更是毫不手软。这种类似的想法可能很多人都有过,很多人都提到过,所有很多人都在有意识无意识的拿自己童年的经历来指导养孩子的实践。

我没更多的资格来讨论如何养孩子,只是越来越觉得,成年人养孩子,或许真的是一场对自己童年的拨乱反正。

关于童年的影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话说,如果再进一步讲,或许我们可以提到原生家庭这个词,关于原生家庭对人性格和心理影响的专业理论研究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了解这之间的联系。所以网上经常看到一些诸如:从职业面试看原生家庭,从婚姻经营看原生家庭,从犯罪动机看原生家庭等等等等。

当我们一个已经走过童年,一个原生家庭已经确定的成年人读懂这些的时候,或许应该庆幸,因为这些可能本来就是一种领悟。

其实,我也是后来才发现并不是每个人对人生的都有总结和思考的能力,就像根本不是每个人都会思考“我们为什么活着”,此时,我不知道为什么又想起来大兴大火后开展各类安全隐患整治活动,寒冬里要求大批本来境况不佳的社会底层迅速搬离北京的热点新闻,突然想到了鲁迅“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这段话现在读来,五味杂陈。真是感慨,少年间曾那么努力地分析三个“辛苦”的含义,真的懂吗。真是感慨人的改变并不是多读了几本书多喝了几碗鸡汤,大约就是见过的人多了,开始理解各种更为丰富的人生方式而已。

说的有点远,对,我说我们开始领悟,大多时候我们去总结那些原生家庭环境的好与坏,然后去指导自己如何教育孩子,这很正常,也无可非议。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怕是最体现一个人的人生哲学或者说是三观的地方。毕竟,我们成年人还会有理智克制或者无奈的压抑,而对于一个一切可以重新来过的孩子,我们喜欢以自己的方式和经历塑造他(她)的人生,仿佛是对自己童年的发扬或是补偿,所以家庭矛盾爆发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不足为奇。

不过,当我们真的以自己的经历经验去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就真的都对吗?所以我们的下一代的童年就能完美无缺吗?我们给他们的原生家庭就能是最好的吗?其实到了最后,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认识都是有缺陷的,没办法站那么高看那么远,即使我们最后那么努力的成为了我们童年里最正确的父母。

写这篇的时候,我觉得我还不是时候,毕竟我没有养育儿女,我并不知道我会是个怎样的母亲,或许,我也不会免俗的想成为一个为自己童年拨乱反正的父母,只是一想到凡世间的不完美,我的不完美,总觉得淡淡的忧伤。

那些童年的故事和原生家庭的过往最终都已成了我们气质的一部分,即使我们成人了,我们也都没有停止成长;我们领悟的越来越多,希望我们能心怀感激的感谢往事的馈赠,平静的面对往事的淤青,勇敢的和过去来一个迟到的道别,或许这个道别来的太过漫长。

在面对孩子之前,一个成熟的人首先要勇敢的面对自己,勇敢的成为一个有担当成年人,不会把责任归咎于环境,把那些领悟当成一种领悟,不再恣意放任自己。

如果愿意,能重新开始的或许不只是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养孩子,是一场对童年的拨乱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