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临摹(一) | 国画为什么那么喜欢“山寨”?

文 / 崇艺君


我们常常喜欢拿西方画与中国画进行对比,以西画甚至现代画的视角进入国画的欣赏,相比西方画出其不意、破旧立新,国画常常是相似的那山、那水、那人,构图、技法、用色如果“山寨”一般,一般人难以看出特色所在。实际上,这种“山寨”在形式上是“临摹”,在内涵上则是指向中国人十分注重的师承关系。


学习从临摹开始


西方画总是以破旧立新标榜,例如同样是意大利的宗教绘画艺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追求古希腊艺术的完美主义,构图往往平衡对称,明暗匀称,用色调和,如拉斐尔的《圣女的婚礼》。

谈临摹(一) | 国画为什么那么喜欢“山寨”?_第1张图片
圣女的婚礼  The Marriage of the Virgin  1504年  油彩‧画板  170 x 117厘米  藏于意大利布列拉美术馆


而17世纪巴洛克时期则崇尚自然表现,追求一种刹那的喜剧感,人物造型不再完美,明暗对比强烈,如卡拉瓦乔的《圣母之死》。

谈临摹(一) | 国画为什么那么喜欢“山寨”?_第2张图片
圣母之死  Death of the Virgin  1601 - 06年  油彩·画布  369 x 245厘米  藏于法国巴黎罗浮宫


中国画则注重的是另一个脉络,师承关系,“临摹”是学习传统绘画常见的方法。古代的画家常说“师古人”,意思是以古人为师,从已经逝去的大师所留下来的作品,学习古人的理念和技巧。

“临摹”其实包含了“临”和“摹”两种学习古人作品的方法。所谓“临”,是把原画放在旁边,边看边依照原画上的形象,依样画葫芦般画出来。至于“摹”,是把半透明的纸放在原画之上,把原画上的物象,一笔一笔如实地勾勒出来。“临”、“摹”出来的作品,要求与原作相似,最理想的“临”、“摹”作品,看上去应该与原画不相伯仲,能够以假乱真。仿作,“仿某某之作”,不要求与原作一模一样,对原作加以剪裁,改变构图,仿的是笔法和风格。仿作最著名的是清代的“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祈原,在清代备受推崇。

谈临摹(一) | 国画为什么那么喜欢“山寨”?_第3张图片
王翚  《仿范宽溪山行旅》


谈临摹(一) | 国画为什么那么喜欢“山寨”?_第4张图片
清  王时敏 仿宋元六家山水册十开


临摹的目的在于学习


临摹的目的,当然不在于作假。临摹是借着重复古人的作品,作为一种训练,务求在复制的过程中,领会古人对于构图、勾勒、用笔、用色、用墨等心得。一旦临摹完毕,即使作品与原画如何酷似,临摹者也会署上自己的名号,而且往往会在题式当中,记载临摹时悟出来的心得,这类作品常常会以“临某某之作”为画题,说明此画只是一幅临摹的作品。若果临摹者在临摹之后,不但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号,甚至还签上原作大师的名号,那么临摹的作品,便成为一幅伪造的古画。

张大千用石涛笔法写成的《自云荆关一只眼》,当年考起了前辈画家黄宾虹,误以为石涛真迹,使初出茅庐的张大千马上在画坛备受瞩目。

谈临摹(一) | 国画为什么那么喜欢“山寨”?_第5张图片
张大千仿石涛的《自云荆关一只眼》

那么“山寨”和古画造假又是怎么回事呢?下一期我们来谈谈最喜欢“山寨”的国画大师张大千以及中国古画的造假形式。


-----------------------

原创文章,转载请勾搭作者

参考资料:

《对焦中国画:国画的六种阅读方法》,罗淑敏着,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9.02第一版

《清四王作品集》,上海博物馆藏品介绍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临摹(一) | 国画为什么那么喜欢“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