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11 :没什么别的,只是生来不同

深度#11 :没什么别的,只是生来不同_第1张图片
就是这么酷炫

前段时间刚看完本书《游戏人生与创业人生》,孙志超在知乎上的自选集,里面提到一句话深以为然:“小团队的最大武器就在于「不同」”。

正常的大多数

我们自己是做孵化器的,其它大部分的孵化器:

底层,为创业团队提供开放办公场地。

上层,选择性提供项目投资的服务。

此外,可能还会配套孵化服务、导师对接等服务。

抽象来看,“场地+投资”是大部分孵化器最核心的基因,或者说“场地是大脑”和“投资是小脑”。

我们更像异类

某种意义上,我们(STOREIS)更像一个异类。我们并不因为需要不同而不同。我们有过很多的经验和思考,再反过头来看整件事情,自然地产生了不同于别家的解决方案。场地和投资仍然是我们会持续提供的非常重要的服务,但并不是我们最核心的基因。我们的大脑是项目咨询交流,我们的小脑是互联网技术。所以在骨子里,“咨询+互联网”才是我们最核心的基因。

我们熟悉的银行业,从早期野蛮生长的票号,到中期标准化规模化的银行,到如今Paypal、Stripe、Square等互联网公司的兴起,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和很好的案例。孵化器整个业态的发展,从早期政府主导只提供场地的创业苗圃,到中期标准化的“场地+投资”服务,现在已经步入下一变革阶段的入口了。也许“咨询+互联网”是解开入口大门口令的咒语,也许不是,但是我们已经预感到了变化,我们必须去尝试。

深度#11 :没什么别的,只是生来不同_第2张图片
我们生来与众不同

产品咨询交流才是孵化服务的本质

如果别人能够通过你的文字和分享,快速抄袭过去的服务,一定不是孵化器的核心服务。核心竞争力属于,你告诉别人事实,以及事实的全部,别人仍然做不过你。什么是别的孵化器无法快速复制的核心竞争力?项目咨询交流的能力。

俗话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无论是场地、基金、公司注册、法律或财务,这类服务几乎都是可以通过自己、外部合作伙伴或第三方服务公司接入解决的。大家都在抄对方的服务,而这些服务又有经过完全市场化竞争之后的价格,可以通过购买快速解决。无外乎大部分的孵化器从装修到服务,看上去都大同小异。

项目咨询交流,需要提供服务的孵化器运营人员熟悉垂直行业的整体情况,了解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公司,并且能够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看法。当然,最好行业内还要有一定的人脉。整个过程,没有1、2年的扎实积累,是无法快速成型的。当然,你可以反过来质疑,这样的Model核心是对于人的培养,是无法快速扩张的。但是我们的思路是,先做有价值的事情,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即使在早期无法快速的Scale。

1. STORIES针对孵化器的咨询服务:服务是收费的,具体收费标准可以参考之前我写在的文章《出租时间:煤老板》。孵化器咨询服务,主要针对想要做孵化器的客户,或者已经开始运营孵化器但是遇到问题或瓶颈的客户。STORIES能够帮助孵化器客户:制定孵化器运营战略、提供孵化器内部人员培训、陪同项目判断和筛选、协同进行项目投后服务、联合品牌推广和案源导入。

2. STORIES针对创业项目的咨询交流:服务是免费的。但是我们自觉没有能力服务所有领域,只能针对特定我们熟悉的领域进行项目咨询。另外,因为免费,所以我们投入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对于所有报名的项目,我们会有筛选。一、我们选择自己有能力服务的。二、我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三、我们选择感觉能够和自己一起快速成长的有潜力的项目。

互联网技术是贯穿整个孵化链条的润滑剂

孵化器本身有一条长的产业链:从上游的媒体推广,到中游的项目收集、交流和筛选,到下游的项目投后服务。整个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以及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处,现阶段的很多解决方案都有很多问题。这里的都有很多问题指的是:1、没有合适称手的工具,2、传统解决方案低下的效率,3、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块问题亟待解决。

我们自己既然声称服务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自然应该有意识运用互联网技术来改造自己工作环节中不那么互联网化的环节。我们这么做的原因,是觉得互联网技术能够帮助我们衔接孵化链条中那些陈旧、不灵活的环节。

孵化器本身就到了一个被颠覆的时间点,我们需要用所谓互联网的思维,改善整个孵化器服务体系中陈旧与不合理的节点,提高服务效率。

生来不同

最后,我们作为一个新进品牌,没什么别的,只是生来不同。

I'm not weird. I'm limited edition.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11 :没什么别的,只是生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