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得腾讯投资,分答&在行依然前路凶险

今天在行&分答刚宣布,获得了来自腾讯的A+轮投资,累积融资额达2亿,这是分答停摆47天之后,曝出的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虽得腾讯投资,分答&在行依然前路凶险_第1张图片

毫无疑问,长时间的停摆大幅削弱了分答的流量,不少热心用户都已经没有了原来的上线习惯,分答的第一挑战就是重新找回流量。

很简单的逻辑就是增加平台上的免费内容拉动流量,通过上线30分钟限时免费听的功能,以及策划很好的大咖话题讨论,回流了一部分用户。

同时做了一个全场限时免费的活动,分答的服务器又再次被挤爆宕机,卷回了一部分正在将分答遗忘的用户。那天我在没有答题没做任何动作的情况下,收到了比平时多20倍的分答分成收入,足以说明涌入了相当大的流量。

不过,要知道这种活动的代价是巨大的,因为虽然偷听用户是免费的,每偷听一次仍然需要向提问者和答题者支付偷听分成,这相当于一家超市敞开门限时让客户免费拿,超市肯定瞬间挤爆,但自己仍然需要拿现金补贴供应商。据圈内人的初步估算,活动当天的补贴额度高达百万。

虽得腾讯投资,分答&在行依然前路凶险_第2张图片

从能够拿到腾讯融资的时间点来看,分答的流量应该是已经回升不少,且模式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肯定。不过我仍然认为即使抱上腾讯大腿的在行分答,除却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内容品质等常规问题,我认为他们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

▎挑战一:变现效率并不高

对于一个主打知识变现效率的平台来说,来这里投入时间和智慧的大V,来这里主要考量的就是变现和影响力了。

我有几个朋友是在分答上的答题狂人,每个月回答数百个问题,总共有上万人偷听,收入每个月能够有2万左右。

但事实上,这样的收入并不高,比起他在讲课方面的收入来说,在分答上的投入产出比只有讲课的五分之一。

在使用这个平台的新鲜感过后,以较低的变现效率,加上对不少重复问题的厌倦,分答平台的价值也会逐渐降低。

除了分答,在行其实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对于很多在行标价500的行家来说,在其本职工作里,时薪就早已超过500,对这种变现方式的热情肯定不会太高。

而且时薪很高的人,本身时间就是非常稀缺的,会比一般人更加在乎时间的变现效率。所以就不太可能把过多时间花在这里,也就更不可能把自己的大量流量导入这里变现。

▎挑战二: 传播效率不高

对于已经完全不在乎小钱的超大V明星来说,这个平台除却新鲜感之外,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些传播和曝光的。

以名人冯小刚为例,有人针对最近潘金莲排片的问题,在分答上答了两个问题,目前这2个有用分答内头条新闻进行推荐,且可以直接免费收听的内容,目前2个问题的总收听量也仅为五千多人。

这远不如冯导直接发条微博所能带来的影响,对于一些爆料性的内容,一般都不太可能把分答作为首发平台。

而且这个平台是一个需要别人提问被动回答的平台,并不能主动推送消息,即使有很多人在分答上关注了我,我也无法在上面直接推送我的课程/商品通知,所以在传播上远不及其他新媒体平台有效。

▎挑战三:小V发展乏力

除了那些本身就自带大量流量的大V之外,在这个平台上的小V若不花时间运营,几乎不会有人提问。

在分答开放之初,我有去注册分答和值乎,体验这款新潮的产品,提问的价格设置成3元,丢到了朋友圈里,也就只有4个人提问。再后来一忙起来,也就几乎没有人向我提问了,可以想见其他大量准备在分答上跃跃欲试的小V,也会遇到提问者稀少的问题。

我所看到那些在分答做得还不错的中小V其实是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源在做的,比如多次用自己公众号导流、组建免费偷听粉丝群等。

也就意味着,分答在行目前的状况,是缺少孵化大V能力的,你肯定知道有一些知乎大V,但你听说了某某分答大V吗?

若不能提供给这些小V成长的通道,在大V的新鲜感散去和营销投入减少的时候,整个平台可能就缺少了能够持续繁荣的基础。

▎挑战四:学习效率不高

来分答学习知识的人,在这里真想学习知识效率挺低的。

首先,所有语音内容目前无法搜索,也无法快速概览,必须要根据提问找到问题,并完整听完。

其次,信息含量不高,由于答案载体只有60s语音(现在已经可以更长),很多问题事实上讲得不彻底,对于通用类的问题,知乎上往往会有更好的答案,个性化的问题又需要答者进一步追问。

再者,这种音频类的学习是需要全身心专注不离手的,不像使用喜马拉雅或者得到的音频,可以边开车边学习,分答的音频必须每一段音频都频繁操作,这也限制了学习的场景。

结语

我相信克莱舍基所说的认知盈余时代已经到来,掌握专业技能的人将在未来能够获得更多渠道的回报。作为一个自媒体人,我也希望看到更多类似的产品能够做起来,帮助我们建立影响力和变现。

不过,这个行业依然有很多的挑战和困难,未来的路还很艰辛而漫长。

—— END ——

你可能感兴趣的:(虽得腾讯投资,分答&在行依然前路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