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走出自我迷失?请与内在的空洞做好朋友——拆书3《论人的成长》

想走出自我迷失?请与内在的空洞做好朋友——拆书3《论人的成长》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参加了由船长系平台发起的,第十一季“人本主义心理学”训练营,21天的航行,跟我一起用RIA便签读书法,来拆读罗杰斯的心理学著作《论人的成长》吧。

一,R——阅读原文

想走出自我迷失?请与内在的空洞做好朋友——拆书3《论人的成长》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二,I——复述原文

这是抑郁症患者珍妮弗,写给罗杰斯的一封感谢信,她描述了自己走出自我迷失的心路历程。写信者阅读罗杰斯著作的初衷,是想找些东西来对付罗杰斯的学生,也就是当时给珍妮弗做治疗的咨询师,因为他们处于一种敌对关系。

但珍妮弗没想到,她读书读得越深入,她对罗杰斯的了解越深入,竟给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不断获得启示的体验。罗杰斯的著作让珍妮弗有了强烈的顿悟——她通过罗杰斯的文字,第一次真正看到并理解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她突然认识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辨别出她正为之努力,却尚未有清晰认识的目标;他让她知道,最有价值的事情,是通过艰难的三年努力,培养了正确对待感受的能力——承认积极感受,积极面对消极感受。

对于感受的新能力,导致了一些重要洞察力的出现。珍妮弗在读罗杰斯著作中的访谈时,感到很困惑,当一个人开始体验而非分析时,就能准确地描述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但珍妮弗审视自己时,发现里面是空的,她说:“没有崩塌的壁垒,没有释放的洪流,没有剥落的表层,只有一个空洞。”

和以往不同的是,珍妮弗不再往空洞里填充原本不存在的内容,而随着她承认这个空洞的存在,空洞却开始被填满。此后,她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以前认为独自一人去开会是种孤独,现在却能带来美好体验;以前陷入抑郁很难走出来,现在却能允许自己陷入这种感受,没想到抑郁反而很快消失了……珍妮弗学会了与空洞做好朋友,她也因此越来越能和自己和谐相处。

三,A1——描述相关经验

今天上午,我突然收到奶奶病危的消息,我于是决定星期四下班后去看望奶奶。但第四节课一下课,我就被告知奶奶的情况很紧急,让我立马赶去看望她。我并没有像电视剧里那样,什么也不顾就争分夺秒地出发,我还吃了饭、写好报告、收拾好东西、等了半个多小时的车,才被行驶在坑坑洼洼的乡间马路上的班车,载着我去见一个十多年未见的病危的亲人。

我并不悲伤,因为我觉得生老病死并不稀奇,每个人都会有离世的那一天。我一整天的心情都是沉重的,在路上,我听着《论人的成长》的导读,但并不真正入耳,其实当时我什么也没想,好像对这位陌生奶奶病危的消息也并没有太强烈的感觉。但一想到伯母跟我说,“你奶奶的最后一个愿望就是想见见你”,我的心就咯噔咯噔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感人的画面:一个要离世的奶奶终于见到了牵挂的孙女,达成了最后的愿望,可以放心去天堂了。

当我不紧不慢地赶到医院后,走进病房,只见那位陌生的奶奶紧闭双眼,躺在床上艰难地喘着气,我以为还可以跟她说话,我以为她还能看见我的样子,我以为我们会相拥而泣……但怎么叫她也叫不应了。把奶奶送回家里后,姑姑在床头悲伤地哭了一下午,而我几乎没有靠近,也没掉一滴眼泪。

想走出自我迷失?请与内在的空洞做好朋友——拆书3《论人的成长》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亲眼见证死亡的这个下午,我不知道该干什么,也不想干什么,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看《论人的成长》第十章,却也并未真正入眼。傍晚时分,我独自一人去办事——转健身卡,一开始我是用气愤的态度和负责人沟通的,这一反我好说话的常态,这样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强势,还好负责人态度温和,并没有和我针锋相对。

等我感觉自己的情绪很安全后,我温和下来了,并对负责人说了一声不好意思,之后的沟通结果也是令我满意的。当我知道我和他的名字很相近,而且他老家就在我教书的镇上后,我竟然还有心情笑。

如此种种的感受,可能换做以前,我会质疑它们的正确与否,面临亲人离世的事情,谁都应该是悲伤的,而我却不动声色,这是不是不正常?这是一种亲情的空洞吧,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跟他们都没有深入的链接,所以面对他们的去世,我不必要求自己拿出原本不存在的东西,我允许一切真实的感受和体验的存在,祝福奶奶一路走好。

四,A2——以后如何应用

还记得小时候那个无拘无束的自己吗?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不说话就不说话,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可是长大了却不会这么直接、真实了。想做什么的时候都要想想这样做正不正确、应不应该,头脑里被各种别人的评判给限制,导致大脑和心灵分裂,甚至很多时候会放弃自己的真实感受。

第八章艾伦万斯特的悲剧在于其忽略了内心的体验,用外在的评价去衡量自身体验的对错,从而逐渐迷失了自我。如果我们有什么样的感受,都可以真实地说出来写出来,就算是空洞和麻木,也是一种感受,承认与面对这种感觉,甚至对他人袒露这种感觉,当你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能大声清晰地说出真实的感受,其实你的内在是有力量的,因为你能够觉察到你的感受,并敢于表达这种感受,而不去在意外界的看法。

所以,我们要像珍妮弗那样,去觉察感受 、信任感受,承认真实的存在,就是在无限地贴近自己。“任性是被低估的美德”,做个感受上任性的小孩,看见感受、允许一切感受的真实存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走出自我迷失?请与内在的空洞做好朋友——拆书3《论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