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料奢费,仿形困难,难以复制的黄花梨方桌漩涡枨

历经数百年、保存完好至今的清初黄花梨漩涡枨方桌,以其绝无仅有的漩涡枨设计而脱颖而出。尽管王世襄先生评价其“并不十分悦目”,从个人角度来看它绝不刺眼,观展时还不断听见赞美的声音。 

这样一件极有特色的传世黄花梨家具自然会引来关注的目光,如果能将它复制重现,无疑是对创新匮乏的红木家具有力的补充。然而,由于成本和技术等原因,漩涡枨的复制困难重重。 

首先,漩涡枨乃一木锼挖而成。长长的枨条加两个高高拱起的漩涡,使其必须取材于一块又大又厚的木板,材料损耗十分巨大。如果用同样的黄花梨木仿制,浪费可想而知。 

除了成本考虑,真正难以克服的是对形、韵的模仿。仅从有限的图片资料上,很难得到漩涡枨各采样点的空间位置关系,因此无法确定准确的加工尺寸;另外,漩涡枨上的弧度、弧面及空间角度等很难量化,而这些参数小小的变化,会使神韵迥异,所谓差之一毫,失之千里。 

有人说,采用多次打样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每次打样的改动,依赖于木工师傅的审美水平,仍然是一个无法标准化的过程,越改越别扭的情况屡见不鲜。 

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组织人力、物力对实物进行现场一比一仿造,复制出一批样本以供批量再模仿。但问题是,对于黄花梨漩涡枨方桌这样文物级别的收藏品,谁又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起来玩海南黄花梨收藏吧!长按关注“藏咖程”微信公众号:

用料奢费,仿形困难,难以复制的黄花梨方桌漩涡枨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料奢费,仿形困难,难以复制的黄花梨方桌漩涡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