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名声何以不响亮?

‘两晋’名声何以不响亮?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建都于建康,史称东晋。两晋共历十五帝、156年。

凑巧的是宋朝和汉朝政权也都分为两个时期,东汉实质是改朝换代换都,汉光武帝刘秀赤膊打下江山称帝,由于其和刘邦沾亲带故,故仍称汉;而南宋和东晋类似,之前的政权被少数民族所灭,皇室贵族们只得偏安一隅,统辖的范围也基本都是长江以南地区。

可是两晋的名声却远不如汉和宋来得响亮,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统治时间不长是其一。 两汉历二十六帝,409年,两宋则历十八帝,319年。相比之下,两晋逊色不少,尤其是西晋,二世即亡。

统治者尤其是创建者不给力是其二。西晋的创始人晋武帝司马炎虽则为人豁达,可是好奢靡之风,他纵容石崇 和王恺斗富,更要命的是他选了个傻子儿子做接班人,直接导致儿媳即史上有名的悍妇贾南风干政以及后来的八王之乱。东晋的创立者司马睿则接近傀儡,甚至后人称当时是“王与马共天下”,扶植其上位的来自北方门阀的王氏家族几乎控制了朝中大权。这与两汉与两宋的创立者们厉精图志、奋发有力迥异。

人才选拔制度不健全是其三。宋朝彼时已进入科举选拨体系了,学而优就可以仕。 而西晋还是士族的时代,在朝中做官的只能是大族世袭的,无法录用优秀人才的西晋只有日益衰落。

徭役繁重是其四。西汉初期统治者信奉黄老学说,主张不扰民生息。而东晋时期的徭役曾“殆无三日休停”,老百姓过不上好日子,能长治久安吗?

战乱不断是其五。 西晋时期的内乱八王乱是导致其灭亡的导火线,而东晋时期的北伐战争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财力人力也使得军阀辈出。

尚清谈玄学是其六。以无为本的理论极大影响了士大夫,整个上层社会充斥着虚无放荡、声色犬马的放荡生活。忽略具体事务,终日畅谈玄理,形成苟且颓废的价值观,也导致东晋朝廷逸于偏安。

好在两晋时期倒是文化灿烂,民族融合,思想极其活跃的时期。有呼啸竹林的七贤士 、太康时期的三张二潘二陆,大书法家王羲之,田园诗人陶渊明等等,可以稍稍慰藉时人及后人的心灵。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晋’名声何以不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