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育儿,比你想象中要粗犷得多

只要贴上“法式”的标签,这事物必定是优雅、时尚。

沉浸在婴孩尿片奶粉世界里的宝妈,蓬头垢脸,随便穿着居家服、挂上拖鞋就出门。哪有心思去关注时尚呢。

和宝妈一样想法的爸爸妈妈,恐怕会错过一本有思想深度、有实战指导的育儿书。因为这本书大大地贴上“法式”标签,冠名为《法国妈妈育儿观》。


法式育儿,比你想象中要粗犷得多_第1张图片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美国籍作家,在巴黎结婚成家,先后生了一个女儿和两个双胞胎儿子。在法国生活的那些年,作者夹在美式和法式育儿的冲突中,也从中研究两种育儿观念的差异。

真正法式育儿,在现在中国父母看来,简直是简单又粗暴。

宝妈挑选书中其中的两章,带大家看看“法式育儿”有多么粗犷。


================当爹妈以后没得睡安稳觉吗?法国父母好像从不担心。=================

作者第一个孩子出生几周后,被小区邻居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小BABY搞定她的夜晚了吗?”意思是问,你家孩子能睡上整晚觉吗。来自美国的作者很好奇为何邻居会这样问。等她调查身边的法国父母后,她更吃惊,“大部分法国孩子,在出生2至3个月就可以睡上整晚觉”。

作者不相信法国的孩子会如此好养,因为她身边的以英语为母语的朋友,尤其是美国的,没有一个不为初生婴儿的睡眠而烦恼。

宝妈也不太相信。宝妈身边吃母乳、吃奶粉的,自己带的还是老人家带的,能在一岁前后睡上整晚觉的婴儿不多。目前认识能早在2个月大就能睡整晚觉的婴儿只有一个,其妈妈是一个新生儿科医生。而宝妈家的大宝,直到两岁多,才学会睡整晚觉。

作者一家虽然生活在法国,但孩子不会自动变成法国人。家里孩子3个月大时,夜里还是要醒来几次,两夫妻被折腾得无法休息。作者决心要好好研究法国人是如何教会小婴孩睡觉的问题。

作者求助在美国纽约执业的法国籍儿科医生麦克-科恩。在这位医生的带领下,生活在纽约的美国孩子同样建立起法式睡眠习惯,2至3个月大时就可以睡整晚觉。这位医生是这样建议的:“我的第一个干预是,自宝宝出生,不要在夜晚动不动就出现在宝宝面前,给宝宝一个自我安抚的机会,即使是对刚出生的婴儿,也不要自动地回应他。”

肯定有父母担心,孩子这么小,万一晚上独自饿怎么办。这位医生解释,不必担心4个月或更小的婴儿夜晚会饿的问题。“她饿了,但她还不需要喝奶。你在半夜的时候也会饿,但你会忍住不吃,因为这样对肚子又好处,可以让肠胃好好休息,这对于宝宝来说是同样的。”

这个医生的建议,是有科学根据的。不论大人还是小婴孩,每一段睡眠都是存在周期节律的。每一段睡眠大概持续1个半小时至2小时。为什么成年人可以睡整晚觉?因为成年人每段睡眠周期之间没有完全清醒过来,每段睡眠就连接起来了。这位医生解释“新生儿一般都不会自己连接睡眠周期;但到了两三个月的时候,如果给他机会学习,一般都能学会”。小婴孩一开始不会睡整晚觉,“宝宝会在两次睡眠周期之间醒过来……在他们学习连接这两次睡眠周期时,哭一下是非常正常的”。

经过这样的解释,连作者在内的很多美国人接受法国儿科医生的建议,让小宝宝学习建立睡整晚觉的习惯。只不过,作者家的孩子已经超过4个月大,“这个方法只对4个月以内的宝宝有效”,因为孩子再大一点儿,“不好的睡眠习惯就已经养成了”。

作者接受这套睡眠理论,用“任哭法”让孩子学习睡眠,也就是让孩子在两次睡眠周期之间哭过去。事实上,作者用了两个晚上就让孩子学会睡整晚觉,不禁感慨,孩子是为了父母而醒过来的。

培养初生婴儿建立睡整觉的作息,反映法国父母的育儿哲学。“法国父母认为他们的工作是教宝宝如何睡好觉……之后,他们会用同样的态度教宝宝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均衡饮食、骑自行车”。法国父母认为,(半夜起床照顾孩子)是 “孩子出现睡眠问题,而且整个家庭失衡”。

法国父母的育儿方法比较粗暴,他们不会认为半夜操心孩子睡眠饥寒是奉献的表现。“对于法国人来说,教小宝宝睡整晚夜觉,并不是懒惰家长自私的策略,它是孩子学习自立、学习享受独立的个体,非常重要的第一节课”。

宝妈家第二个孩子刚出生那会,宝妈没有一个晚上睡得好。即使夜里孩子醒来次数不多,但孩子稍有动静宝妈就会醒来;担心孩子在大冬天不够暖和,半夜把孩子从婴儿床搬到大床被窝里。经历一个多月夜夜失眠,宝妈决定对孩子狠一点,夜晚把孩子放回婴儿床。自从孩子夜睡婴儿床,宝妈醒来次数就减少,不再容易被孩子的轻微动静而影响。只消两个夜晚,孩子就习惯了睡婴儿床。不到一个礼拜,孩子夜醒的次数降至1、2次。到孩子将近3个月大时,已经学会睡整晚觉。

正如作者所说,“那些夜晚对宝宝哭闹反应慢一点的父母,大多会有一个乖乖睡的孩子”。


=========================你的孩子是“老板”,还是“员工”?========================

作者在法国居住数年,从街头公园、幼儿园学校、朋友聚会上,观察到各式各样的孩子。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法国孩子不像美国孩子,不会冲着家长、老师顶嘴。

对比之下,作者身边的美国家庭,孩子简直就是上帝。比如,在一群美国人朋友聚会上,当一个3岁小女孩出现的时候,餐桌上的20多个大人是停下谈话、“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这个孩子身上的”,或者对着孩子幼稚的表演拍手称赞。

一位熟悉法国美国育儿文化差异的美国妈妈说“美国人的方式又有点太极端,养孩子就好像孩子在统治世界一样。”

这番话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看看身边的国内家庭,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乃至叔舅姑姨围着小孩转,每个人把孩子当成宝贝,甚至大声地直播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再幼稚的举动都会被大人惊呼“真棒”。

但法国人会受不了。不止法国的父母很严厉,连医生都会对小孩严厉。

作者的一位生活在法国的美国籍妈妈,有一次带1岁的孩子去看医生。当时孩子哭闹,拒绝站在体重秤上,孩子妈妈蹲下来想说服孩子。医生阻止了她。他说“不要向他解释为什么。只说‘这就是你要做的,你上秤就好了,不能讨价还价。”这位朋友觉得很惊讶,认为儿科医生太严厉了,就换了医生。

聊起这件事,在法国土生土长的一位爸爸认为,那位医生的做法并没恶意,相反,他在帮助教育孩子。 “他说你自己要很确定,你需要让孩子站在秤上。如果你给他很多选择,他就会有不确定感。你必须让他知道这就是他需要做的,不是坏事也不是好事,就是这样……. 这是很简单的动作,但这是任何事的开始。对待有些事情,根本不需要解释。”

“法国父母会在孩子早期就把界限设立好……要让自己有权利对孩子说‘立刻给我站到秤上去’”。

如果你是当孩子是“老板”,恐怕从此“你的时间就不再是自己的了”。但是,法国人会让孩子知道,父母才是“老板”。对法国人来讲,“养育‘小皇帝’的生活是不平衡的,对整个家庭也不利……这会磨灭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快乐,不管对父母还是对于孩子”。

“一个孩子越被宠爱,他就越不开心……当一个孩子被自己的欲望淹没,他就会开始发脾气”。给孩子设立界限,一个家的生活才不会失衡。而对于孩子来讲,有自信的父母的指令,会让他们不会不必要地焦虑。


==========================为何宝妈会推荐?====================================

这本书,是宝妈怀第一胎、还是个职场女性的时候买的。当时只记得,难怪法国女人可以优雅地当妈,因为当地政府会提供保姆津贴、超低廉的日托班。待宝妈将大宝接回家,正愁如何教育3岁小孩建立独立生活能力时,想起这本书,里面提供有效的方法。如今宝妈再添一娃,在此书帮助下,3个月不到的小婴孩建立良好睡眠习惯。

读此书最有意思的地方,不是看作者引用的各种理论和实验,而是看到如今国内育儿各种流派的影子。你以为那些从小给孩子海淘大牌奶粉贵价衣服、上天价早教班、上学之余热衷兴趣课的父母过度紧张,恐怕美国中产阶层父母的做法才真的称得上“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你以为那些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过于纵容,那些围着孩子转的老外才是真的“把孩子当成上帝”。你认为那些从小要求孩子定时定候生活学习的家长太过严厉,连法国儿科医生都要求家长不要给孩子机会讨价还价,那会吓你一跳。

究竟哪种育儿哲学是最佳的呢?作者不断查阅专业图书,采访生活在法国及美国的朋友,在法国甚至在美国本土寻找法籍儿科医生的帮助。她发现,普通人的法国家庭,普遍遵循一些连他们都叫不上名的育儿法则。这些朴素又有科学根据的育儿方法,帮助作者轻松地养育三个孩子。

没有哪种育儿方法是放之四海均皆准。作者没有用文字强力推销“法式育儿”,行文的姿态非常低,文笔亦轻松有趣。即便看到最后,你不认同作者的做法,你也会欣赏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因为在讲故事当中,作者安插了有关育儿的科学实验和著作依据。光是获知这些,读此书都值回书价。

这本书原文是英文版,中文版翻译也非常不错,适合平时轻松一读。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还有一本打着法式育儿的书,名叫《法国妈妈育儿经2》。这本书是另一个美国籍记者所写,只是在法国呆了几个月,尝试用法式育儿来教育家中二孩。行文啰嗦、毫无逻辑可言,没啥实质性建议或有用的经验。千万不要被书名误导而买。

参考来源:

《法国妈妈育儿经》,作者[美]帕梅拉-德鲁克曼,译者李媛媛,中信出版社出版。

你可能感兴趣的:(法式育儿,比你想象中要粗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