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及时行乐的猴子 (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那只“猴子”不是隔壁老王家的猴子,它是你内心拖延症的始作俑者。

Tim Urban, PhD, 拖延症患者,曾经用三天赶写了一篇本应花费一年时间完成的论文(当然,这篇论文评价非常差)。在TED演讲中,他这样描述“非拖延症者”与“拖延症患者”的区别:

非拖延症者大脑里通常是“理性决策人”在掌舵;

而拖延症患者大脑虽然也有理性决策人,但常常被代表着“及时行乐”的猴子抢走方向盘。这只“猴子”只关注两件事:简单和开心,它既不关心过去,也不在乎未来。

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情况?当大脑中的理性决策人说:是时候我们开始干活啦!那只“猴子”就跑出来叫道:唉呀!我买的鞋怎么还没到,去“淘宝”看下物流信息吧;然后手指一滑,又顺便上网浏览了一下王宝强离婚的最新进展;接着又打开了杨幂便服秀的链接;看到美国大选的新闻,又忍不住点击“第一女儿”的美图和她的发家史……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该干的活儿一点动静也没有。(点开你的手机设置,看看耗电量最多的是不是微信,如果这些时间累计起来,你能够做点什么、改变什么?)

我们的大脑在那只“猴子”的掌舵下,享受着看似简单的快乐,但伴随的情绪却是:内疚、焦虑、烦躁以及自我否定。

好在这只“猴子”有个天敌,叫做“惊慌怪兽”。当论文截稿日期临近、考试时间到来、工作PPT后天要有大老板来看、某项工作做不好有当众出丑的危险时……都会让平时休眠的“惊慌怪兽”瞬间苏醒,在它的驱赶下,及时行乐的“猴子”跑走,理性决策人重新掌舵,工作、学习步入正轨。

“惊慌怪兽”也并非常常奏效,事实证明,它只会在短期的、有Deadline的情况下被激活,那些长期的、没有设定完成期限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维系关系、开展事业,它却只能望而兴叹。但是这种长期的拖延却悄无声息地折磨着人们,甚至于造成终身的抑郁或悔恨,他们悔恨的不是没有去追逐自己想要的,而是连开始的第一步都没有迈出。

长期的拖延让我们麻木,一旦面对它,我们的回避系统自动开启,因为要完成这些事,多半是“困难的、复杂的、没有太多乐趣的”。而没有信念和价值观支撑的行动多半会夭折,所以除了把这些事分割成“易行的、简单的、能够尝到一点甜头和乐趣的”步骤之外,也许更应该思考,如果人的一生是一部电影,你作为自己这部影片的导演,到底要表现什么基调、体现什么风格、演绎什么故事、宣扬什么价值、表达什么思想?而这些,哪里是一只未进化的“猴子”可以完成的?

英文中有句谚语“Procrastination is the thief of time.” 拖延症是偷走时间的贼。我们学了太多的时间管理方法却仍管理不好时间,其实何需那么多繁复的技术,不过是面对事情当下做的一个选择而已:要“猴子”掌舵、还是把他赶跑?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只及时行乐的猴子 (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