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_第1张图片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原文]

泱泱华夏⑴,赫赫⑵文明。

仁风远播,大化周行⑶。

洎⑷及近代,积弱积贫。

九原板荡⑸,百载陆沉⑹。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

劫掠黎庶⑺,屠戮苍生⑻。

卅万⑼亡灵,饮恨江城。

日月惨淡,寰宇⑽震惊。

兽行暴虐,旷世⑾未闻。

同胞何辜⑿,国难正殷⒀。

哀兵奋起⒁,金戈鼍鼓⒂。

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⒃。

尽扫狼烟,重振乾坤⒄。

乙酉既捷⒅,家国维新⒆。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⒇。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21)。

铸兹宝鼎,祀我国殇(22)。

永矢弗谖(23),祈愿和平。

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题注]

铭文: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指刻写在金石等器物上的文辞。具有称颂、警戒等性质,多用韵文。铭文产生于商代早期,但字数不多,一般不超过五十字。到商代晚期,开始出现了较长的记事性铭文,发现共十几篇。西周是青铜器铭文大发展的时期,铭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明确的书史性质。周代青铜器铭文,主要是用来颂扬祖德,刻纪功烈,记述周王赐命,传遗子孙后代。

青铜器铭文的格式种类繁多,其中祭辞是一个重要的部分。鼎是国之重器,今天,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祭文,制鼎并镌刻、浇铸在青铜礼器上,不仅表明中国人民对南京大屠杀这段惨痛历史的牢固记忆,更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铭记抗日英烈的功勋,告慰无辜死难的冤魂,以警示子孙后代,不忘国耻!激励后人,为实现中国梦,奋发图强!

文注:

⑴泱泱:气势宏大。

⑵赫赫:显赫的样子。

⑶大化周行:大化,广远深入的教化;周行,循环运行,反复进行。意思是,反复的教化,使仁爱之心深入人心。

⑷洎(jì记):洎:到。

⑸九原板荡:九原,指九州大地;板荡:《诗经》篇名,喻时局动荡、危急。宋•岳飞《五岳祠盟题记》:“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

⑹陆沉:比喻国土沦陷于敌手。秋瑾 《感怀》诗:“莽莽神州叹陆沉,救时无计愧偷生。

(7)黎庶:黎民,百姓。

⑻屠戮苍生:屠戮,血腥、野蛮地大批残杀;苍生,指百姓、一切生灵。

⑼卅(sà萨)万:三十万。

⑽寰宇:环球,全世界。

⑾旷世:空前,当代所没有的。

⑿何辜(gū姑):何罪,有什么罪。

⒀国难正殷:殷,多、深;国难正深。

⒁哀兵:语出于《庄子•道德经六十九章》:“哀者胜矣”;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成语:哀兵必胜。

⒂鼍(tuó驼): 语出于《诗经•大雅•灵台》:“鼍鼓逢逢(嘭嘭)”,用鳄鱼皮蒙的战鼓。

⒃干云:直冲云霄。

⒄乾坤:天地。

⒅乙酉既捷:抗日战争胜利的1945年为农历乙酉年;既捷,已经取得胜利。

⒆维新:语出于《诗•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维新,乃新也,言周至文王而始新之。后因称改变旧法推行新政为维新。

⒇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昭昭,明白;显著;惕惕,戒备,警惕。

(21)法立典章:由国家制定法律章程,确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法定纪念日,每年实行公祭。

(22)铸兹宝鼎,祀我国殇:兹,此;祀我国殇,祭祀我们为国牺牲的壮士和人民;国殇,为国牺牲的人。

(23)永矢弗谖:语出于《诗经•卫风•考盘》:“永矢弗谖。”矢,用同誓;谖(xuān宣),忘记,发誓永远牢记。

[诗译]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气魄恢弘我华夏,千年文明世人夸。

仁爱之风传世界,教化广远到万家。

延及近代灾难起,积贫积弱遭践踏。

九州危急列强欺,百年疆土被分瓜。

倭寇侵华最险恶,毁我南京罪极大。

黎民百姓遭洗劫,无辜人民被屠杀。

含冤亡灵三十万,抱恨江城尸如麻。

日月无光天惨淡,寰球震惊披黑纱。

暴虐兽行处处在,闻所未闻手段辣。

千万同胞有何罪,国难深重遭惨杀。

受尽欺侮军民怒,持枪擂鼓把敌杀。

兄弟同心利断金,共御外侮眼不眨。

甘抛头颅洒热血,豪气冲天鬼神怕。

八年硝烟终扫尽,改天换地现彩霞。

乙酉完胜除倭奴,天地重振新中华。

前事历历如在目,警醒后人莫犯傻。

国家确立公祭日,实施公祭法制化。

青铜铸就铭宝鼎,祭奠英魂扬中华。

发誓牢记此国耻,祈愿和平满天下。

实现伟大中国梦,民族复兴开奇葩。

你可能感兴趣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