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想太多,先做起来!——我的职业生涯咨询复盘(二)

不要想太多,先做起来!——我的职业生涯咨询复盘(二)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前天下午,进行了第五次生涯咨询,这次咨询的目的是对我的能力做个小结,即“目标职业要求的能力”与“我目前拥有的能力”做个对比,找出差距,然后一步一步拆分,再然后一步一步去达成目标。

这次咨询是从下午2点到3点20分,原本是打算咨询一个小时的,结果是一个小时20分。很感谢咨询师愿意抽出时间来跟我当面约谈,在这里表示深深的感谢。

那么,接下来就继续探索,愿自己给自己勇气!

一、我的“V"字型模式

其实,在几次咨询中,无论是咨询师还是我,都明显感觉我的情绪模式。我的情绪模式就像是一个“V"字,“V”字的最低点就是我的情绪最低点。

每走一步都会伴随着情绪的起伏,我总是在情绪的最低点,才会触底反弹。一旦到了最低点,我的反弹就很快,立马就行动,而且行动力很足。但问题是,我的情绪没有到最低点时,我很少去行动。

咨询师是这样解释的:

这是你的一种行为模式,这个最低点可以理解为你的“痛点”,一旦让你感觉到很痛,你就会立马做出改变,而且改变的速度很快,改变的力量也很足。

有一点要提醒你的,这个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你多年来的行为模式。

当然了,这个模式能够维持下去,明显是对本人有好处的。

我好奇地问:“老师,那我可以说,这个模式对我来说是有好处的吗?因为我总是在事情走到最坏一步,或者在情绪的最低潮才会做出改变的!”

老师回答说:“没有好坏之分,能维持下去,明显是对你有好处的嘛!”

我脑子一闪,回顾自己这么多年来经历的事情。

减肥:在减肥前无论别人怎么劝说我减肥,我依旧无动于衷,照常胡吃海喝,体重增加也无动于衷。后来,眼看着身体越来越差,同时也不想工作,然后就去减肥,这个减肥成功了。

写作:之前写作都是在自嗨,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即便别人跟我说不要写自己,要多写他人,我一样无动于衷。后来,我实在写不下去了,经过朋友的提醒,然后转写他人,结果是越写越好。

咨询:此前的咨询,老师跟我说文案、运营可能是符合的方向,我还是没感觉。后来,我认为其他不会做、也不了解,目前能做好的只有这两个了。后来,马上去了解这两个方向,做职业能力分析,买书,现在准备抽出时间来学习。

对于这种模式,其实我一早就察觉到,别人也曾经提醒过我。

举个例子。

在读书时,遇到在英语与养生健康很有经验的老师。那时,大家都在上课,我就逃课,不想学习。

后来慢慢发觉这位老师蛮有料的,然后积极地跟他接触,凡是他的课都去上,凡是他布置的作业立马完成。

身旁的朋友说:“你这个人好奇怪,之前就嫌弃人家,不去上课,现在就把人家当成男神,而且上课很积极!”

我那时给出的解释:“之前我是不知道、不了解,发现我知道就要立马去追上才行。我不认为是浪费,之前我没有意识到,如果现在我认识到还不去追的话,那才是浪费!假设说,即便之前意识到,我可能也只是意识到了,然后没有行动。那现在意识到了,是完全没有任何借口的,是立马就去做的!”

一直到现在,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到现在为止,好像一直延续这种行为模式。

在之前的咨询中,我认为文案和运营不是我的方向,所以我没行动。现在我意识它们可能是我的方向,那我就应该马上去行动。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自己做事情往往都是这样的模式,事情不到最后一步,我没什么行动。更关键的是,这种做法也给我带来了好处,结果往往不太差。这也符合老师说的,这种模式能维持下去,明显是有益处的。

这时,老师的重要反馈来了。

老师说:“你要看见这种模式,心理学有句话说,看见就是力量。你要去看见你自己的模式,你看到了,才能开始去理解自己。还有一句话说,看见是最温柔的干预。

突然间,我理解了“看见就是力量”这句话的含义,我理解是这样的:

首先,所谓的看见其实让自己知道属于哪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自己会有怎么样的表现。

其次,知道了之后,就可以顺应这种模式,去合理地做事情,也就是说当你意识到情绪不对,就立马知道哪里出现问题。

最后,知道之后,你才有力量啊!设想一下,当你清楚知道自己在哪个节点会有什么反应,而你有应对的措施。

举个例子。

我平时跑步1小时,我知道刚跑步会不舒服,所以要慢跑,让身体慢慢适应。然后适应了,再慢慢加速,也不要跑太快。最后的十几分钟,时间一到就立马冲刺,一点都不累。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知道我跑步的节点,我知道到了哪个节点会有哪些反应,同时我也有应对的措施。这不是力量是什么。这是我的理解。

二、职业方向

职业方向主要围绕两部分来,一是行业,因为行业决定了我们做什么;二是职业,因为职业决定了我们怎么做。

1、行业

在与咨询师的探讨中,得知我感兴趣的领域有人文、文化、哲学、教育、培训、心理、媒体等领域。

在之前,没有想过这些领域也可以作为我的行业选择,因为我认为这只是我感兴趣的领域,貌似也不应该去进入吧。而这只是我的想法。

咨询师说:“这些领域是你感兴趣的,不妨试试看,这在你选择职业方向又多了一个维度!”

确实是,因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才能做好,自己也意识到对这些领域很感兴趣的。为何不去尝试下呢?

2、职业

同样地,在探讨中得知,从现实层面来看,比较容易进入的是两个方向,分别是文案和运营。

在这次咨询的主要目的是找出“目标职业”与“我目前情况”两者间的差距,然后一步一步拆分差距,再然后一步一步达成目标,或者不断靠近“目标职业”。

对此,文案岗位和运营岗位,两者共同的核心要求是:

第一,有良好的文案创作能力。

第二,有丰富的文字创意能力。

第三,有一定的策划能力。

第四,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要分析用户需求。

我目前的情况是:

第一,我没有写过专门写过文案,可我的文字功底扎实,有良好的文案创作能力。

第二,文字创意方面一般,需要专门去挖掘,也需要一定的积累。

第三,在过往的工作中,有策划过专题活动。

第四,这个不熟悉,不会数据分析,但我能分析用户需要。

我要做的是:

第一,拿出一段时间专门学习文案写作,买书、上课程、写文案、找朋友帮我修改文案.......

第二,文字创意方面需要积累,可以挖掘过往自己对于同一话题做不同的角度分析,来证明自己是有创意的。

第三,现在寻找机会,为某个活动写策划、写文案,同时也挖掘过往工作的策划经历。

第四,可以暂时不用理会,可以到正式进入工作后再学习。

小结

其实最主要是在文案创作能力,这是核心技能,其他的还可以慢慢补。所以,目前最主要的是专门学习文案创作。

三、写作与职场

我有一个错误的认知:

过去的三年在大学工作,是我用来逃避社会、逃避现实的地方,如今重新面对现实,重新踏入社会,所以才会过得很痛苦。

咨询师说:“你一直用”逃避“这个词,当然你可以用这个词。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清楚,你说你三年在职场上没积累,但是你在写作却很有经验。你只是把用在职场的三年时间用在了写作上,因为职场里欠缺的东西,你在写作上找得到。”

我自己仔细一想,如果是在一张纸的中间划一条竖线,左边是职场,右边是写作,我在职场上是一片空白,但在写作上却十分丰满。丰满体现在我一年可以写40万字,我做过三次的直播分享,我写过我的写作教程。

咨询师接着说:“你在写作上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想在职场上也取得成绩,想让两者都丰满起来。再者说,如果你真的逃避现实,那你是一天到晚都待在家里不工作的。但是你没有,你在这三年里,有去大学里工作,有成功减肥,也有写作方面的成绩,也认识很多朋友。”

咨询师的这段话突然间解开了我的疑惑:

第一,写作和职场是有关联的,之前我看到两者的差距总是会很羞愧,总是认为自己在逃避现实。

然而我现在认为,是因为写作让我找到了职场上缺少的东西。而且我并没有去逃避现实,只是过去没有注重职场技能的积累,如今要重新开始,觉得十分吃力。

第二,我一直想在写作上锻炼到的能力迁移到职场上,同时也想在职场上取得的成绩。

可是我之前认为这点是不可行的,因为我感觉写作太虚了。然而我现在同样改变了想法,这点是可行。

这点有必要说明。

写作需要逻辑思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素材搜集能力、挖掘用户需求、换位思考能力、共情等能力。这些能力是完全可以迁移到职场上,一个普通的职场人士是需要这些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要注意到这些都是属于才干部分,我的问题在于没有积累具体的技能,因此需要做的是锻炼工作需要的具体技能。

写到这里,也解开了我的心结。

我一直为自己三年来的逃避而感到羞愧,认为自己老是在逃避。现在我认为我没有逃避,我过去只是把精力放在写作上,较少注重职场的能力积累,所以现在需要做的是在职场上发展能力。

四、别想太多,做起来

在这里,讲个有趣的话题呗,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奇妙。

在咨询的最后,咨询师回顾我的“生涯五问”中的第一问和第三问,第一问是关于榜样的话题,第三问是一个喜欢的故事。

接下来就看看哈。

1、第一问

第一问:你的偶像或者愿意效仿的人是谁?你欣赏他什么地方?列举三人。(不包括父母)

a)你敬佩ta什么地方?(特质、品格)

b)归纳一下这三位你敬佩的人的共同特质或品格?

c)你与这样一个人有什么相似之处?

我的答案:

我的偶像或者愿意效仿的人,第一个是李笑来老师,第二个是我的外公,第三是丁远峙先生

(1)我敬佩他们的地方

我欣赏李笑来老师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遇到事情选择不抱怨,默默完成进化,一直都是在做事情,相信人是没有学不会的技能。

我欣赏我的外公面对生活安定祥和的态度,遇到不公平的情况选择承受,然后一点点去改变它,性格看似温和敦厚,但内心十分地坚韧。

我欣赏丁远峙先生是因为曾经看过他的《方与圆(92版)》,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选择努力改善人际关系,并且实践着“内方外圆”的理念。

(2)有三点是共同的:

第一,永远选择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极少抱怨

第二,遇到困难或者问题,总是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怨天尤人。

第三,性格看似温和敦厚,实则性格十分坚韧。

(3)相似之处有三点:

第一,尽量选择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二,有问题能解决就解决,不能就认了;

第三,看似温和的外表,实则有点坚韧。

老师的解读来了。

老师说:“之所以要列举你的榜样,是因为榜样可能是你成为的那个人,因为你看到他身上你想要的东西,所以你才认为他们是你榜样,而你身上也有同样的特质。“

我说:“确实是,他们身上确实有我想要的东西,我也很想成为那样的人,我身上多多少少有这样的特质,我也是在刻意模仿他们的!”

老师:“看到没有?你的榜样映射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我:“明白了!”

2、第三问

第三问: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什么?

《蜀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为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老师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

我说:“当我读到这个故事,十分震撼。当富僧问贫僧怎么去南海,那个贫僧答到,我有一个水瓶和一个吃饭的碗就够。最终几年后,那个贫僧从南海归来,而富僧因为各种担忧,仍然在原地不动。我发觉到所谓的行动只是在一念之间,若我想去做那就去做好了,最好是现在就做,别去管什么条条框框。从这个故事反思到自己,很多事情之所以不不去做,可能真的如那个富僧所说,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为能也。”

咨询师说:“比如呢?举个例子呗!”

我回答说:“当我写作停滞不前时,我会想起这个故事,用来激励自己说,先做了再说,最好是现在就做,做了才有结果。”

老师说:“好的,那你现在要做呀!不想太多呀,先做起来!”

我突然意识到,老师在说一个隐喻,用这个《蜀僧》的故事告诉我,要勇敢踏出第一步,要快点去学习文案,如果有机会,就立马去面试啊!

那咨询师为什么要回顾呢?

因为之前我一直在犹豫不决、在害怕、在恐惧,就是不敢去面对、不敢去行动。然而我自己说过我是要做那个永远积极主动的人。

所以说,当老师回顾的时候,我才知道现在有多像那个富僧一直在等待,迟迟不去做!

这是一个隐喻,这个富僧就是我。

再问自己:“为什么要想太多了呢?谁都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是的,别想太多,先做起来!

五、总结

这次的咨询是探索职业方向,然后分析“我”跟“目标职业”的差距,再然后一步一步拆解差距,最后一步一步达成目标。

得出结果是——学习文案写作。

这是我的第二篇咨询复盘,到现在为止,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文章一共输出6篇文章,对于这块的内容,将会告一段落,接下来要做的就去行动。等行动后,我同样也会将所做的行动总结成文章。

这次很感谢我的咨询师Wendy老师,也感谢能阅读我文章的你们!谢谢!


不要想太多,先做起来!——我的职业生涯咨询复盘(二)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想太多,先做起来!——我的职业生涯咨询复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