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2、搞同性恋的皇帝(上)

        原作者:崔合美。

                在引用时,本人对文字中的错误进行了订正,以黑体字标出,特此说明

        上接:1、皇帝今夜伴谁眠?

11、搞同性恋的皇帝 

中国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众多,就拿秦始皇来说吧,他在先后灭亡赵、魏、韩、楚、齐、燕等诸侯大国以后,就把这些诸侯王的姬妾都掳掠到京城咸阳,做为自己的妾侍。记载秦代史实的《正义》、《三辅旧事》云:始皇“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 

《晋书·武帝纪》也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在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灭亡吴末帝孙皓统一全国以后,“诏送孙皓伎妾五千人入宫”,加上原有的姬妾,司马炎的妾侍也当在万余人以上。 

皇帝有这么多妾侍,于“色”上自然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目不暇接;于“性”上,则只要力所能及,当应有尽有,尽情发泄,大可放纵。 

然而,却有一些皇帝或许是“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对身边成千上万的美女姬妾置若罔闻,却另辟蹊径,与男人搞起同性恋来。 

同性恋是现代名词,古代称“龙阳”,也有叫“男风”的。 

西汉王朝是皇帝搞同性恋最多的朝代。 

那位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算得上是中国第一个搞同性恋的皇帝。 

司马迁在《史记·佞幸列传》里就这么记载:“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昔以色幸者多矣。至汉兴,高祖至暴抗也,然籍孺以佞幸;孝惠时有闳孺。此两人非有才能,徒以婉佞贵幸,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 鸟义,贝带,傅脂粉,化闳、籍之属也”。 

司马迁说出了两件史实。 

一是汉高祖刘邦与一个叫籍孺的男子搞同性恋,“与上同卧起”。 

二是刘邦的儿子汉惠帝刘盈继承父亲的“光荣传统”,也和一位才十五岁的名叫闳孺的男孩搞同性恋。 

籍孺和闳孺都没有才干,就靠与皇帝上床睡觉“贵幸”。 

父子两代皇帝都搞同性恋,成为朝廷公开的秘密,人们不但不以为耻,甚至还引以为荣,以至一些公卿还找这两个男子“走后门”,想通过他们向皇帝“关说”政事,打通关节;甚至朝廷里一些郎、侍中之类的高级官员,都涂脂扶粉,穿戴妇人装束,打扮得像“人妖”一样,以达到让皇帝看中,从而与皇帝搞同性恋得到“贵幸”的目的。 

为了升官发财,那时的男人也无所不用其极,包括搞同性恋这种“裤带关系”。 

与此相“辉映”,《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还记录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因为刘邦搞同性恋,常与籍孺同床共枕,刘邦的皇后吕雉性欲得不到满足,便和朝廷大臣辟阳侯审食其私通。刘邦死了以后,吕后更肆无惮忌地与审通奸,大臣们便在金銮殿上公开谈论这件事,使刘邦的儿子惠帝刘盈很难堪,恼羞成怒,把辟阳侯抓进监牢,准备杀头。吕后觉得羞愧,不便出面求情。危急之中,审食其想到了与孝惠帝搞同性恋的男子闳孺,便派人去找闳孺游说:大家都知道你是因为与皇帝搞同性恋才贵幸的。现在辟阳侯因为与太后通奸,被惠帝抓进监狱准备杀头,大家都说是你在惠帝耳边吹“枕头风”陷害的。今天皇帝生气,可以杀辟阳侯,以后太后生气,就会杀你。为什么你不利用和惠帝搞同性恋而贵幸的关系,到惠帝面前为辟阳侯说情,劝惠帝赦免了辟阳侯呢?如果皇帝听从你的意见,放了太后的情人辟阳侯,太后就会很高兴。太后和皇帝都宠信你,你不是富贵倍增吗?闳孺一想到皇帝都怕吕后,如果因此得罪太后,日后定难逃一死。在说情者的威胁利诱下,闳籍听从建议,找惠帝说情,惠帝果然放了辟阳侯。 

这是一个真实而有几分肮脏的权色交易的故事。 

俗语云:“好事不传代,坏事代代传”。汉朝皇帝搞同性的恶习传了一代又一代。 

汉惠帝刘盈因为搞同性恋,后妃们没生儿子(史载惠帝有六个儿子,大臣们都猜疑不是他下的种生的),惠帝死了以后,吕后把持朝政,任命吕氏子侄执掌大权,引起刘邦后代不满。公元前180年,吕后一死,大臣们便拥立刘邦的另一个儿子代王刘桓为皇帝,就是史称“文景之治”的汉文帝。 

这个汉文帝,也搞同性恋。他和朝中官吏赵同、北宫伯子有这种关系,而他最著名的同性恋恋人,叫做邓通。成语“富可敌国”就是说他的故事。 

《史记·佞幸列传》谓“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汉文帝甚至让他私自铸钱,使“邓氏钱”布天下。 

不过,这个富甲天下的邓通在文帝死后,景帝刘启继立,便被“下放”回家。没过多久,景帝便借口有人举报邓通又私自铸钱,以此为罪名,没收了邓通的全部家产,还要罚款数万钱,最后“竟不得一钱,寄死人家”。 

就是英明伟大的汉武帝刘彻,年青时就搞同性恋。 

《史记·佞幸列传》这么记录着: 

“今天子中宠臣,士人则韩王孙嫣,宦者则李延年。今上为胶东王时,嫣与上学书相爱。及上为太子,愈益亲嫣。嫣善骑射,善佞。上即位,欲事伐匈奴,而嫣先刃胡兵,以故益尊贵,官至上大夫,赏赐拟于邓通。而嫣常与上卧起……嫣侍上,出入永巷不禁,以奸闻皇太后。皇太后怒,使赐嫣死。上为谢,终不能得,嫣遂死。而案道侯韩说,其弟也,亦佞幸”。 

因为钱多,韩嫣用弹弓击鸟取乐,弹丸都是黄金做的。晋人葛洪的《西京杂记》曰:“韩嫣好弹,以金为丸。京师儿童,闻嫣出弹,辄随之”。当时还有民谣云:“苦饥寒,逐弹丸”。 

“延年佩二千石印,号协声律。与上卧起,甚贵幸,将如韩嫣也”。 

从这则史料来看,汉武帝至少与韩嫣、韩说兄弟和李延年都搞过同性恋。 

西汉王朝皇帝中,搞同性恋最出名的,当数汉哀帝刘欣。大文学家班固在《汉书》中,用很详尽的文笔描述了刘欣与男情人董贤恩爱有加的故事: 

“贤为人美丽自喜,哀帝望见,悦其仪貌……由是始幸。贤宠日盛,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月间赏赐累巨万,贵震朝庭。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其恩爱至此。贤亦性柔和便辟,善为媚以自固。” 

因为刘欣“痿痹无子,其宠董贤亦自降为龙阳也”(《帝王春秋》)阳痿的皇帝把董贤当作丈夫,以至有禅位让董贤当皇帝的打算呢! 

哀帝之后不到三十年,这个西汉大汉王朝就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中灭亡了。 

从开国皇帝,到末代天子,几乎都搞同性恋,真算得是“代代相传”,“有始有终”! 

西汉王朝,搞同性恋的王朝!


12、秦始皇登衡山 

秦始皇登过泰山,留下“五大夫松”传说。 

秦始皇去过山海关,“东临碣石有遗篇”。 

秦始皇上过衡山吗? 

“上过。肯定登过衡山!”司马迁站出历史迷雾,朗声作证:“始皇(封禅泰山)还,过彭城,斋成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时为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 

看来,这位皇帝是不信神的。 

媒体曾花大力气揭露,云南某地为了彰显绿化造林的成果,把半座砍光挖塌的山坡用油漆涂成绿色。看来,把湘山涂成红褐者的秦始皇是他们的祖师爷! 

秦始皇不但上了衡山,还打算到广西去呢,所以,早就派人开凿了灵渠。 

只是在湘山祠遇上大风,扫了大皇帝不少雅兴。 

湘山在何处?他下令砍光树涂成红褐色的那座山还在吗? 

《辞源》“湘山”注释说是君山,理由是“《水经注》三八‘湘水’有‘是山’,湘君之所游处,故曰君山矣。” 

我觉得不对,君山不是湘山。 

即是湘君到“此一游”,就叫湘山么?而且,本是姐妹同行,为什么不提“湘夫人”呢? 

《述异记》则曰:“湘水去岸三十里,有相思室、望帝台。昔舜南巡而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相及,相与恸哭”。 

据此推论,湘君、湘夫人曾同居“相思室”,同登“望帝台”,眺寻舜帝身影,相与恸哭而亡。这“望帝台”既不在洞庭湖上,也不在湘江之滨,而是在离江岸三十里的地方。 

也就是说,湘君、湘夫人就算是到了君山,但没有死在君山,更没有埋在君山,而是死在离江岸三十里的“望帝台”。 

这“湘水去岸三十里”的“望帝台”又在什么地方呢? 

唐代诗人王昌龄有《送魏二》诗:“醉别江楼桔柚香,江枫引雨入船凉。忆君遥在湘山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辞源》云:黄陵山“在湖南湘阴县北,滨洞庭湖,一名湘山,湘水由此入湖。传说舜二妃墓在其上。有黄陵亭、黄陵庙。” 

因有“二妃墓”,自会惹来文人吟咏。多情的李商隐就有“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哭刘司户贲》);郑谷有“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鹧鸪诗》),郑谷还因此诗得了个“郑鹧鸪”的雅号,等等。 

《辞源》在这里说:“湘山”是在湘阴县北的黄陵山,而不是洞庭湖中的君山! 

《辞源》这位学识渊博的老人,该是老糊涂了,竟然前言不搭后语,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把三则关于“二妃”的记载比较,我以为,湘山应是黄陵山,“黄陵庙”、“黄陵亭”就是“湘思宝”、“望帝台”。而且,“二妃”登上湘江岸边的黄陵山“相与恸哭”,比(应为)波斩浪登上洞庭湖中的君山要方便容易得多,合理得多。要知道,依司马迁的记载,“二妃”在舜三十岁的时候与之成亲,舜死时一百岁,这时的“二妃”至少也七十岁了,何况她俩“追”是为了“悼”,舜帝又不是死在君山,此时此刻,她俩想念的是舜帝,哪还有闲情逸致去游览君山呢? 

还有一个理由是,与李商隐、郑谷同时代的许多唐代诗人,到了岳阳、洞庭湖,写了无数诗篇,都没提到“二妃”,更没有咏唱君山的“二妃墓”。李白忙于“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杜甫哀叹“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刘禹锡只不过“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假如君山真有“二妃墓”,他们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题材,不去浓墨重彩地描绘,而是无动于衷,最多也就是“遥望”一眼而已呢?他们不会这么迟钝无情的! 

由此推断,君山根本与“二妃”无关,它的真名是“洞庭山”,“君山”是后人编撰的名字,而且是唐朝以后才杜撰的。 

自然,君山上的“二妃墓”也是假坟疑家(应为冢),不是真“二妃墓”。 

郦道元写《水经注》说是因湘君游而名君山,亦是道听途说罢了。 

大加惋惜的是,有真“二妃墓”的黄陵山如今已是默默无闻,无人问津,而埋“二妃”假墓的君山却游人如织! 

历史真会玩弄人,炒作不可小看,“谎言重复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真的可以变成假的,假的可以变成真的。真真假假,是耶非耶? 

人们忘记了黄陵山,自然也就更无人关心那被秦始皇愤而怒之派三千刑徒砍光树木并涂成红褐色的这座山了! 

秦始皇发完这通大火,去了衡山吗? 

这位始皇帝在衡山留下脚印、留下“遗篇”了吗? 

司马迁死了,哑口无言。 

我者凡夫俗子,无胆杜撰。 

君有雅兴,且去荒草野花丛中寻觅吧。


13、陈胜万岁 

很多人已经忘记陈胜了。 

一代人已经开始忘记陈胜了。 

有些人是值得永远铭记的。 

有些人是不值得记住的。 

不应该翻出已遭人们淡忘的死魂灵让人牢记,不应该把本该让人们铭记的人抹黑抹掉而淡忘。 

有人就是希望人民淡忘一些不该淡忘的人和事。 

有人更希望搅乱颠倒一些人和事。 

陈胜是一个不该被人淡忘或遗忘的人! 

陈胜是一个小人物,但却是一个比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毫不逊色的大英雄! 

当赢政统一中国,自称始皇帝的时候,是何等威风显赫,多么意气风发呀! 

当赢政派七十多万人到骊山去修筑皇陵的时候,派三千刑徒去砍伐湘山树木,并把大山涂成赭色的时候,有谁敢吭一声不满呢? 

当赢政驱赶举国精壮劳力,到北方去服苦役筑长城的时候,千万人忍气吞声,孟姜女也不过一阵痛哭! 

当赢政骄傲地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率领大批随从,耀武扬威地到处封禅巡幸的时刻,刘邦只是站在路边羡叹:“哎呀呀,原来当皇帝这么威风呀!做人做到这个模样就好了!”项羽胆子大一点,也只是挤在人堆里低声议论:“彼可取而代之!”张良显得更勇敢些,偷偷在博浪沙搞了回暗杀,没有成功便灰溜溜地逃跑了。 

当赢政大举焚书的时候,掘穴坑儒的时候,那些该戴上“教授”、“博士生导师”头衔的知识分子,不都是胆怯如鼠、噤若寒蝉了吗? 

面对中国第一位封建皇帝,面对刚刚建立的强大封建国家机器,面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淫威,面对“剐”、“凌迟”、“五马分尸”之类惨无人道的酷刑,面对苛捐暴政,谁敢轻举妄动呢? 

只有陈胜,敢于揭竿而起! 

陈胜只是个微不足道的河南阳城县(今登封县)农民,被强拉壮丁,和九百个同伴一道,要赶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前线去打仗。队伍行走到大泽乡(属今安徽宿县),遇上连续几天暴雨,道路不通,队伍延误了行程。按照当时法律,误期到达“当斩”,是个死罪。 

横竖会是一死,怎么办呢? 

有人会惊慌失措,有人会坐以待毙,陈胜却勇敢地站出来,领导这支只有九百人的装备十分落后的没有经过任何军事训练的农民队伍,大喊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象在喊“打倒反动派”的口号一样,展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反抗强大的不可一世的封建统治政权的起义斗争。 

此前史书虽记载有“盗跖”的反抗,但只是浮光掠影。陈胜,是第一个站出来,喊出第一声“打倒反动派”的口号的!是第一个站出来,举起反抗大旗的! 

虽然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六个月后就被章邯带领的秦军围剿镇压失败了,陈胜也被叛徒庄贾杀害了,可是,他发出的吼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类似喊“打倒秦始皇”的口号)鼓励着一个又一个草莽英雄;他率领着少量的装备简陋的从未经过军事训练的部队,敢于与十数万装备精良的训练有素的秦军英勇奋战的身影,和大无畏的勇气,成为英雄豪杰们学习的榜样,一个又一个,一群又一群,举起了反秦的大旗,踏着陈胜的血迹,喊着颂扬陈胜的口号,终于埋葬了曾是嚣张跋扈的秦王朝,让凡夫俗子们明白,称皇称帝狂妄已极的秦王朝,也不过是只纸老虎!使秦始皇妄想“传之万世”的皇朝,“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遭到历代后世的冷笑嘲笑! 

他的这句口()与如春雷,振聋发目贵目贵二字应合为一个字:聩)

那些埋葬了秦王朝的豪杰们,都没有忘记陈胜做为老师,做为榜样,对他们起到的鞭策和鼓舞作用,更没有忘记他是“第一个”敢于吃螃蟹,英勇站出来向强权恶势力挑战的大英雄。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在江东起兵,就是借陈胜的命令渡江,北上攻入咸阳的。 

当上汉朝大皇帝的刘邦,也特地在陈胜牺牲的砀县(今河南永城东北)为陈胜修筑了陵墓,还专门派了三十户人家,负责看守墓冢和祭扫,以表达对这位先行者的敬意。 

汉朝的大文豪贾谊,专门写了一篇《过秦论》,分析秦朝亡败的教训,赞扬陈涉。文字行间,喷溅着多少敬佩呀,请读一读吧: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田亡(应合为:) 隶之人,而迁徙之(应为)也。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蹑足行伍之间,俯仰阡陌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而转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应为)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汉朝另一位大文豪司马迁也是景仰陈胜的,在《史记》里,不但专门为之立传“陈涉世家”,而且排在“圣人”孔子之后。或许难以表达对陈胜的崇高敬意,还几乎把贾谊的文章一字不漏的抄录下来。 

又过了一千多年,南宋的著名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中,郑重地写了篇《陈涉不可轻》的文章,大力赞扬陈胜,甚至说,如果没有陈胜的揭竿而起,就没能后来的豪杰并起,就没有秦朝的灭亡,秦朝的残暴统治被推翻,是陈胜的功劳! 

没有陈胜,我们可能今天还生活在万世残暴的秦王朝! 

在封建皇帝还盘踞在龙椅上作威作福的时候,他们,贾谊、司马迁、洪迈,能这么热情肯定和歌颂第一个敢于揭竿而起反抗封建皇帝的小人物陈胜,是多么有胆气,有远见卓识呀! 

但是,也有人要忘掉陈胜,给陈胜头上泼污水。 

西汉的杨雄就把陈胜视为“乱臣贼子”,隋朝的李轨竟责难陈胜起义给人民带来灾难。 

然而,一代又一代豪俊,却是喊着陈胜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义无反顾地举起反抗封建王朝的大旗,展开一场场波澜壮阔的反抗运动!没有陈胜,不会有后来的一代代造反革命者! 

他的这句口号将刻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上! 

陈胜另一句豪言壮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又鼓舞了多少才俊奋发图强,追求进取呢? 

无论如杨雄,李轨辈花尽心机,陈胜是不会被历史淡忘和遗忘的! 

只有害怕人民起来造反的反动派才会刻意淡忘他! 

陈胜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陈胜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陈胜万岁!

14、第一位皇后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赢政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第一位皇帝,那么第一位皇后是谁呢? 

理应是秦始皇后。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各种史书都连篇累牍地记述赢政的丰功伟绩,却对他的皇后只字不提。司马迁写《史记》追记了始皇一代又一代祖先,也提到他有长子扶苏、少子胡亥,还写了胡亥当了皇帝以后,担心其他哥哥与他争夺帝位,便把“六公子戮死于市,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于内宫”,但没提皇后一个字。有人喜好搞什么“中国历史未解之谜”,这便是一个从没人提到的谜:为什么有始皇帝而无始皇后?统一中国后,始皇到处巡幸,北到秦皇岛,南到衡山,从未见有带皇后一道游览的记录,连李斯等大臣在商议请为赢政上皇帝尊号的奏折里,也没提到要为皇后上尊号。是“家丑不可外扬”,或是“为尊者讳”,大家都不敢、不想、不愿提一个丑陋的女人或是不正经的女人呢? 

秦朝的另外两个皇帝二世胡亥和子婴当皇帝的时候极短,在风起云涌的造反起义斗争中先后被杀,也没留下皇后的名字。 

刘邦当上大汉皇帝,他的元配夫人吕氏应是皇后,但历史上都称其为“吕太后”而不是皇后,司马迁著《史记》写她的传记,也名之为《吕太后本记》。 

史籍上提到的第一个皇后,就是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孝惠皇后。 

孝惠皇后姓张名嫣,字孟瑛,乳名淑君,是刘盈的姐姐鲁元公主和宣平侯张敖结婚以后生的女儿,刘盈是她的舅舅。 

吕氏与刘邦结婚后,只生了两个孩子,一个是女儿鲁元公主,一个是汉惠帝刘盈,刘盈比姐姐小六岁。 

张敖的父亲张耳是当时有名的贤人,先是任陈胜手下大将,又被项羽重用,后降刘邦,封为赵王。张耳死后,张敖袭封为赵王。刘邦很钟爱张敖,就把宝贝女儿鲁元公主嫁给了他。后来,有人诬告张敖部属准备谋反,张敖便降职为宣平侯,以后郁闷而死。 

汉惠帝虽是皇帝,但老实柔弱,由母亲吕太后摆布。尤其在醋劲十足的吕后残酷杀害了刘邦死前十分宠爱的女人戚夫人——先是砍断她四肢,接着又割掉她的耳朵、鼻子,挖去她的双眼,然后把还没断气的她丢进厕所,称为“人豕”让刘盈去“观赏”这个“怪物”,使刘盈惊恐成疾以后,唯恐权欲熏心的亲生母亲也对自己下毒手,“帝感‘人豕’之变,专自韬晦,以酒色自娱”,还与一个十五岁的漂亮男孩搞同性恋,“又宠美僮闵儒,与同卧起”,变得消沉颓废了。 

在这种情况下,吕太后想为惠帝立个皇后。 

选什么人呢? 

选什么人她都不放心,唯恐别的女人也像她一样抓权擅权,于是,想出了一个“亲上加亲”的办法,娶鲁元公主才十岁的女儿张嫣为汉惠帝的皇后。她举出的理由冠冕堂皇:“阿嫣帝室之甥,王家之女,天下贵种,实无其匹。且容德超绝古今,吾选妇数年,无逾此女!” 

倒是汉惠帝不好意思,推辞说:“舅舅与外甥女结婚,有违人伦常理吧?何况她还年幼呢?” 

吕后说:“现在年幼,会逐渐长大呀!况且甥舅结婚不在五伦之列,晋文公不就娶过外甥女文赢吗?” 

在母亲的威逼下,已经二十岁的汉惠帝只好答允娶这个才十岁的外甥女做皇后。 

因为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正式聘娶的皇后,聘礼婚礼办得非常隆重,仪式、吉日由朝廷最高官员“三公”丞相曹参、太尉周勃、太傅叔孙通等人主持择定,聘仪用马十二匹,黄金二万斤,“自古所未有也”,于是也成为汉朝历代皇帝娶皇后的聘婚制度。 

这位小皇后长得很漂亮,是个标准美女:“面格长而略圆,洁白无瑕,两颊丰腴,形如满月,蛾眉而凤眼,龙准而蝉鬓。其白如面,额广圆,而光可监人。胸丰满,肩圆正,背微厚,腰纤柔,肌理腻洁,肥瘠合度。不痔不疡,无黑痣创陷及口鼻腋足诸私病”。连男宠闳儒也吃醋地对惠帝说:“你有这么漂亮的皇后,还要我和其他女人干什么呢?” 

因皇后年幼,结婚后并未与惠帝同房。 

张嫣年纪虽小,却知书达礼,聪颖贤淑。 

有一回,惠帝来看望她,在宫外就听见她清婉的读书声,不满地问道:“你没听说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吗?为什么还要学那些腐儒呢?” 

因为刘邦不喜欢不重视文人,惠帝也不爱读书,对皇后读书也就不高兴了。 

张嫣站起来,笑着回答说:“早些年我听父亲张敖说过,秦朝迅速灭亡,焚书坑儒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现在皇帝继承了大汉江山,一定希望国家兴旺,王朝延续万代,怎么还采用亡国的秦朝不重读书的法律呢?我很为你这位圣明的皇帝惋惜!” 

惠帝觉得她的话很有道理,就断然废除了继续焚书的法制,许多古典书籍才逐渐出现,成为人们学习的教材。 

吕后只盼着张嫣早生儿子,以便立为太子,日后接班当皇帝亦便于控制,便采取强制措施,打算把惠帝的其他女人都赶走,好让皇后“夜宠专房”,同时将后宫那些已怀孕的妃妾都杀掉,这使本就有病的惠帝更添忧愁。张嫣马上劝导吕后说:“皇帝是您的独生子,您作为母亲,总是希望他健康快乐吧?希望他子孙众多,将来帝业有续吧?依照您的办法,会使皇帝减少子嗣,也会使有病的皇帝更不快乐。独生儿子是您最珍爱的,儿子不快乐,您作为母亲,会快乐吗?” 

张嫣的话感动了吕后,就不再采用那些强制措施,只是让张嫣抚养了其他女人生的一个儿子做太子。这两全其美的办法让大家都满意。 

经过这几件事以后,惠帝对这位小皇后特别敬重,也很喜爱。可是,被“人豕”吓出心病又沉缅酒色的惠帝才二十三岁就死了。临死之时,他抱着十三岁的小皇后,摸着她的乳房,痛苦的叹息说:“你这么一个漂亮而又心地好的女孩,现在已经长大了,可是我和你连一天真夫妻都没做成,真是我命苦,你也命苦!” 

这个小皇后的命运凄苦,惠帝死了以后更苦! 

惠帝死了以后,吕后干脆杀了那个不是张嫣亲生的太子,自已 “临朝称制”,像皇帝一样发号施令。张嫣才十多岁,虽被尊为“皇太后”,但却日夜遭到吕后派来的辟阳侯审食其的监视,防止小太后联络朝臣反对她。 

这个辟阳侯是吕后的情人,惠帝在位时,曾因此抓过他的“小辫子”准备杀他,后来他通过惠帝的男宠闵儒吹“枕头风”才免遭一死,现在便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报复,把供给张嫣的服饰食品和禄米故意裁减了一半,还赂赂(应为贿赂)宫女,找了几个年轻男子去勾引她,一旦抓住把柄,就陷她于死地。幸亏吕后曲意保护,才幸免于难。 

吕后一死,刘氏复兴,大臣们诛灭诸吕,迎立代王刘恒,是为汉文帝。为了向新皇帝邀功领赏,这些人不但杀掉了汉惠帝的妃妾们生的六个儿子,也制造罪名,以她是吕后外孙女为由,把张嫣赶出皇宫,驱逐到荒僻的北宫幽禁起来,并且废黜她的皇后、皇太后称号。幽室“扁锁深固,饮食粪溺皆从一穴出入”,其惨状困境,由此可知! 

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年)三月(应为公元前143年),这个饱尝苦难的女人在久患忧幽之疾后死去。临死时正值文帝(应为景帝)的大姐长公主刘嫖患了小病,文帝(应为景帝)以要为姐姐看病为由,不准太医去为张嫣诊治,她就在无医无药,无懿亲骨肉的凄凉情景中痛苦而死,时年四十一岁! 

在侍女为这位死犹美艳的皇后装敛时,竟然发现这贵为皇后的漂亮女人,依然还是一个处女,引得大家摇头嗟叹:“可怜哉!” 

可怜的第一位皇后!一生守活寡的皇后! 

可怜的女人!一个从未享受过男女之乐的女人!


14、皇后撒尿 

吃喝拉撒睡,人不可一日无之,即是贵为皇后,亦不能免。否则,岂不饿死渴死憋死? 

对于封建帝后的“吃喝”,史书记载颇多,以至现在还有“御膳”推陈出新,尽管难明真假。“睡”也未被人遗忘,就是皇帝怎么与皇后、妃嫔们睡觉作爱,也屡有介绍,连皇帝嫖妓、后妃偷情的“花边新闻”,也时有听见。司马迁著《史记》,还把“太后淫不止。吕不韦恐觉祸及已,乃私求大阴人缪毒,使毒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毒太后”这样的秽闻堂而皇之地写下来,却不闻有卫道士指诉其为“黄色书籍“。 

尿(疑为)撒尿的“拉撒“呢? 

皇帝的“拉撒“偶尔有记载。 

《史记·汲郑列传》曰:“大将军卫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说的是汉武帝蹲在厕所里拉着屎,还召见大将军卫青商议国事。 

“侍中”又是什么官职呢? 

唐代被武则天贬死的太子李贤在为《后汉书·献帝纪》作注释,道是“侍中分掌乘舆服饰,下至亵器虎子之属。武帝时,孔安国侍中,以其儒者,特听掌御坐唾壶,朝廷荣之。” 

“虎子”就是尿壶。侍中掌皇帝的坐便器、尿壶、痰盂,是皇帝最亲信的人,所以大家都觉得荣耀。 

据此而想,汉武帝蹲在厕所里召唤卫青侍中,不一定是商议国事,而是使唤卫青拿坐便器,送擦屁股的布帛(那时还无“卫生纸”)吧? 

皇后是女人,“拉撒”算得是“绝密隐私。”就是现在,许多女歌星、影视名星,热衷炒作自己穿名牌,开靓车,吃美食,玩男人,却不敢炒作自己怎么拉屎撒尿。倘是某女星炒作自己如何解裙子拉尿,尿涌出来是什么形状,尿道口有什么感觉,撒出来的尿有什么气味,洒在厕所是迸出什么响声,甚或还配一张面向观众撒尿的玉照,一定会成为大多数报纸的头条新闻,其名气也会比出演了许多影视剧更响更红!许多女人什么都敢炒作,惟独不敢炒作自己的“拉撒”。 

绝无仅有的是,有本叫《古今宫闱秘记》的书,却记载了一个皇后撒尿的趣闻。 

这个皇后叫汉孝惠皇后,是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张嫣。 

张嫣是惠帝亲姐姐鲁元公主与宣平侯张敖结婚后生的女儿,惠帝是她的亲舅舅,年方十岁,就由吕太后以“亲上加亲”为词选为惠帝皇后。 

洞房花烛夜,她捧着酒盅金樽,向惠帝行礼道:“甥女阿嫣贺舅皇陛下万岁!”惠帝忍不住笑说道:“你现在是我老婆了,怎么还叫我做舅舅呢? 

在窗外偷听小夫妻洞房夜话的侍女们都乐了,后来都开玩笑地叫她“舅妈皇后”。 

二十岁的惠帝很喜欢这位漂亮而又贤慧的小皇后,时常抱着她开玩笑,有一回还取笑她说:“你还这么小,怎么长了一双与我的脚差不多的大脚呢?” 

张嫣有洁癖,又爱种花,在宫中“杂植梅兰桂菊芍药芙蓉之属,躬自浇灌”。 

种这么多花,除了观赏,还有什么用途呢? 

“宫中有沉香木溺器,后每将溲溺,恶其铿然有声,垫以落花之瓣,起则随令侍女涤之”。 

原来这位皇后的小便器是用珍贵的沉香木做的;为了不让别人听见尿水撞击沉香木的声音,不愿让人知道自己在拉尿,皇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落下来的花瓣垫在底下,尿水落在柔软的花瓣上,就不会迸出声响了;拉完以后,马上叫侍女倒掉,把沉香木盆冲洗干净,房间里就闻不到尿骚臭了。 

张嫣还是个环境卫生专家哩,她撒尿多么有品位,有讲究! 

“黛玉葬花”虽然有情趣,可是不如张嫣用花瓣垫小便器的实用和实惠! 

因为用沉香木做的小便器时时散发淡雅的幽香,垫的鲜花瓣也飘溢清香,于是,宫女们便说得神乎其神,夸赞小皇后人长得漂亮,连撒出的尿也是香的! 

七传八传,传得她的亲生母亲鲁元公主也以为是真的。惠帝死后,吕太后怜悯年幼守寡的张嫣,让鲁元公主进宫来照顾小皇后。有天晚上,母女俩睡在床上说私房体已话,鲁元公主忍不住问女儿:“我刚才拉尿,尿是骚臭的,为什么别人都说你撒的尿有芳馨的气味呢?我们是母女,为什么拉的尿会有香有臭呢?” 

张嫣回答说:“我刚一进皇宫,就栽种了很多花,每天都喝花朵里的露水。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撒香尿了,我也没弄明白!” 

美艳贤淑的张皇后在吕刘争权的斗争中成为牺牲品,忧怨而死,早已玉殒香消了,她使用过的用沉香木做的小便器如果还在,标上“汉皇后专用”字样,该也是珍贵文物吧? 

她留下的拉香尿的“秘方”,是否也会为爱美的女士们竟相仿效呢?亦或有企业以此而大力鼓吹“教你天天拉香尿”,甚而叫嚣“御制花露香水尿”,也未可知。

15、皇后也遭“文字狱” 

“文字狱”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和罪名,其特点就是摘取文章里的字、词、句或章节,进行臆想的注释,然后安上罪名,让人“永世不得翻身”,甚或置于死地。 

文字狱是社会黑暗的产物,是封建统治者用来箝制思想、迫害臣民,实行专横专制统治的工具,也是某些卑鄙者用来进行###,陷害对手,以求上司或皇帝信任,达到升官发财目的的工具。前者如清朝雍正时期的查嗣庭案:因他在主持生员考试中以《大学》中的“维民所止”一语为题,被人举报,说是“维”“止”二字是将“雍正”斩首,有意影射,大逆不道,雍正帝以此大加诛杀;后者如宋王朝的“乌台诗案”,以苏轼有“世间惟有蛰龙知”等诗句,被宰相王琰、御史中丞李定等诬为不敬皇帝,遭到贬谪。 

文字狱大多是统治者用来镇压臣民的,可是,中国也有一位属于封建统治集团的皇后,遭到文字狱的打击和迫害,被诬冤死。 

她就是宋辽时期的辽国皇帝辽道宗的皇后萧氏,史称懿德皇后,俗称萧观音。 

辽国是宋朝北方边境的邻国,国王是少数民族契丹人的首领。辽自唐代即开始称雄,与中原以汉民族为主的皇朝往来不断,时有纷争。人们熟知的“杨家将”,就是抗击辽军入侵的。北京西郊的“百望山”,有座“点将点”,相传就是佘太君指挥杨门女将与辽兵作战的指挥所遗址。 

据《王鼎焚椒录》记载,这位萧皇后,不但“资容端丽”,而且“婉顺善承上意,复能歌诗,而弹筝琵琶尤为当时第一,由是爱幸,遂倾后宫”,于清宁元年(公元1055年)12月册为皇后。 

这是一位才女,作过许多诗词,使宋朝一些文人都激赏赞慕。 

才貌双全,况且生了个儿子 ,几年后又立为太子,还有皇帝宠爱,该多么幸福啊! 

然而,乐极生悲。 

当她生儿子时,皇太叔耶律重元的妃子来吃“满月酒”表示祝贺,这个女人很风骚,在广庭大众中不断向别的男人抛媚眼。萧观音便批评说:“我们是皇亲贵族妇女,应该庄重些!”那女人恼羞成怒,回家对老公说:“你还是圣宗(耶律隆绪)的儿子呢!皇帝是圣宗的孙子,我们是叔祖,为什么要受她的气?你有本事,就自己当皇帝,让我出口恶气!” 

经过这么一煽动,重元父子果然聚兵作乱。 

皇帝的兄弟赵王耶律乙辛也是个窥伺帝位的野心家,带兵讨平重元的叛乱后,就设法想除掉太子 ,于是,他们阴谋的第一个目标便选定萧皇后。 

乙辛便与平叛后被送进宫的重元的妾侍单登等人联合起来,设计陷害她。 

有一回,萧皇后作了三首《回心院》词,想让人演奏。单登也善弹筝和琵琶,但不会弹奏古曲,为宫廷演唱的伶官中,只有一个叫赵惟一的男伶官会弹古曲,于是萧后便召赵惟一来演奏。 

看到这一幕,几个家伙便想出了一个诬告萧后与赵惟一通奸的诡计。 

有一天,单登拿着请他人代作的语涉淫糜的《十香词》,来求萧皇后,还骗她说:“人说这是宋国皇后写的,您的书法好,请您把它写下来。名人写诗名人书法,堪称‘二绝’,我当收藏如至宝!” 

萧后读了那几首颇似“花间词”的词,觉颇有趣,况是熟识者相求,便毫无警觉地提笔书写。抄写完《十香词》,她也诗兴勃发,信笔在后面题《怀古》诗一首:“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娱(?)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应为)入昭阳。” 

她写的是汉成帝与宠妃赵飞燕的故事,她哪会料到,因此竟招杀身之祸呢? 

乙辛几个便拿了萧皇后书写的诗词去见辽道宗,诬告萧后与伶官赵惟一通奸,还让单登述说了编造的情节生动的“亲目所见”的故事,并说送来的这些皇后书写的诗词就是“物证”。 

道宗怀疑地问道:“这怎能证明呢?” 

乙辛答道:“皇后诗中有‘宫中只数赵家妆,惟有知情一片月’两句,包含‘赵惟一’三个字,不是说明皇后爱恋赵惟一吗?” 

古代封建皇帝凭借权势,可以随意掠人妻女,绝不愿意自己后宫数以千万计的女人与其他男人有染,何况是皇后!“皇后偷男人”,岂不是皇帝的奇耻大辱? 

辽道宗勃然大怒,即日下令,“族诛惟一”,“敕后自尽”。 

皇太子、公主和许多大臣都哭着乞求,萧后也请求面见皇帝申告冤情,但道宗坚决不允许,萧后伤心地哭着,作了一首《绝命词》,然后用白绸带悬在窗柱上,上吊自杀而死,时年三十六岁。 

伊人已死,帝怒犹未息,下令剥掉萧后的所有衣服,裸露尸体,然后用苇席裹着,送还娘家,以雪耻辱。 

举国上下,得知惨状,都觉得皇后蒙冤了。 

太子 明白是耶律乙辛一伙陷害了母亲,气得大喊:“我以后当了皇帝,一定要把这帮家伙满门抄斩!” 

这正中乙辛的下怀。 

萧后尸骨未葬,他便在道宗面前进谗言,说是荒淫皇后的儿子,哪有资格当太子?皇后是皇帝杀的,太子恨我,该也会恨皇帝呀!不能让他含恨杀父当皇帝吧? 

谗言如火上浇油,道宗又下令“赐死太子”。 

这个事件,史称“懿德之变”。 

有人惋惜地说,假如萧后不喜好音乐,不会写诗,不善书法,就不会填《回音院》词而找赵惟一演奏;就不会抄写《十香词》,也不会写出《怀古》诗,就不会有“懿德之变”,酿成“国家之祸”,这该算是“天命”吧? 

其实,“文字狱”者,多为冤、假、错案,多为人故意制造,怎么怪天怪命呢? 

少些坏人,少些坏心,少些坏风气,则“文字狱”就难兴起。

16、汉武帝信鬼神

 中国的鬼神之说源远流长。如果说有什么“食文化”、“性文化”、“酒文化”,应当还有“鬼文化”、“神文化”,要不诸如“鬼使神差”,“疑神疑鬼”、“死鬼”、“酒鬼”、“色鬼”、“吊死鬼”之类的词句,怎么会比比皆是呢?就是现在,动漫铺天盖地,可是小朋友还是很爱听鬼神故事哩。 

中国自古不但平头百姓相信鬼神,即是贵为天子的皇帝,也有很多相信鬼神的。 

汉文帝刘桓就很信鬼神。有一回,他召见大学者贾谊,一句不问国计民生,却一个劲儿问神问鬼,于是有好事者嘲之曰“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在历代三百几十个封建帝王中,最信鬼神的,要数汉武帝刘彻。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叙了汉武帝相信鬼神的荒诞故事。 

有个叫李少君的神棍,声称自己有神秘方术:先礼敬灶神,诚心感动灶神,灶神就会帮助你,想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如果由此获得丹沙,丹沙能化为黄金,用黄金制作饮食器皿会使人长寿,长寿以后能见到海中蓬莱岛的仙人,见到神仙便为之封禅,就可以长生不死,像传说中的黄帝那样。李少君还吹嘘,自己就用这个方术,已经活了几百岁了。他还当场装神弄鬼地说:武帝身边那件古铜器,我年轻时就在齐桓公的卧室里看到过。武帝身边的侍从拿起铜器一看铭文,果然是齐桓公的物品。这让整个朝廷的文武大臣都惊讶得张目结舌,以为他真是个活了好几百年的神仙。 

其实,只不过李少君见多识广而已,他见识过齐桓公用过的古董铜器,就信口而出了。 

见一开口就征服了汉武帝和大臣们,他又胡乱吹嘘道:“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哄得武帝连忙诚惶诚恳地拜祭灶神,还派人去海上寻蓬莱仙岛,找神仙安期生,求长生不死药。 

没料到,李少君不久就病死了,临死这个神棍还骗汉武帝说,是神仙召他去蓬莱一起炼仙丹了。武帝信以为真,又派了很多方士出海寻仙。 

武帝信鬼神求神仙找长生不死药的事便逐渐在全国传开,惹得神棍巫师一个接一个到长安来,向武帝鼓吹见鬼见神之事。 

其中有个叫奕大的,长得高大漂亮,吹的牛皮更加玄妙,说自己不但能用丹沙炼出黄金,可以搞到长生不死的药,还可以把蓬莱的神仙请来侍侯汉武帝。还说神仙地位尊高,皇帝如果派我当使者去蓬莱请神仙,要给我挂上高级官员的官印,神仙才会相信我是皇帝身边的大臣,才会信任我,跟我一道到长安来送长生不死药。奕大吹得天花乱坠,武帝竟深信不疑,不到一个月,就给栾大封赐五个将军职务,佩戴五个金印,赏给栾大列侯住的房子,派上千人给栾大做仆役,又把卫长公主嫁给栾大作妻子,还赏赐黄金万斤及车马服饰无以数计,“贵振天下”满朝文武官员都认为栾大是神仙,都到栾大家里送礼,求神保佑。 

深信鬼神的汉武帝还到处巡幸,去封禅,去求鬼神,闹得举国上下,沸沸扬扬。 

成天说神道鬼,搞得汉武帝疑神疑鬼,闹出了一个个惨绝人寡的“巫蛊”大案、冤案。 

“巫蛊”是一种方术活动,把仇怨的对象做成木偶人形,施以咒语进行诅咒,或扎以针刺,以期达到置对方于死地的目的。 

汉武帝一生都迷信鬼神,只求长生,更加怕死,尤其到中年才得子,晚年又多病,对死更加疑忌,更害怕别人利用鬼神来让他快死,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利用他这种病态心理,变本加历地制造“巫蛊”的冤、假、错案。 

第一个“巫蛊”大案是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的陈皇后被废案。 

汉武帝答应“金屋藏娇”的陈皇后阿娇,是个专横跋扈的女人,而且婚后十多年一直没生育,也严格管束汉武帝与其他女人亲近,使武帝一直没有子嗣。当汉武帝偷鸡摸狗似地喜欢上歌女卫子夫并与她生了一个儿子(即太子刘据)以后,陈皇后妒火中烧,三番五次地寻死觅活,就像现在妇女常用的“一哭二闹三上吊”那样,结果使武帝更不想理她。为了挽回爱情,陈皇后请来女巫,让女巫求鬼神帮助,使武帝回心转意。有人便利用这件事,举报陈皇后使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帝快死。武帝十分生气,立即派人法办,以“大逆不道罪”,一次就杀了三百多人。打入长门冷宫的陈皇后,花重金请妙笔生花的司马相如写了《长门赋》,但毕竟再好的文章也难感动喜新厌旧之心,不久陈皇后便遭废黜。 

许多居心不良之徒乘机大搞举报“巫蛊”恶行,使一个又一个大臣,甚至是武帝的亲人,被横遭杀害,被牵连遭灭族,武帝自己的亲生女儿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及卫子夫皇后的侄子都被牵连而遭诛杀。 

在宠臣江充的挑拨下,汉武帝甚至怀疑自己人到中年才好不容易得到的宝贝儿子、已被册封为太子的刘据和他母亲卫子夫一道,在请巫师诅咒他快死,以达到提早当皇帝的目的。太子蒙受不白之冤,一气之下率兵杀了江充。武帝认为儿子是杀人灭口,领兵造反,派了重兵去镇压,结果逼得卫皇后和太子双双自杀,皇孙罹难,牵连数万人被杀! 

在这一连串“巫蛊”案中,使两位皇后被废杀,两位丞相被腰斩,两位公主遭(应为)杀,太子、皇孙都死亡,十万多人被牵连杀害,国家遭受重创,武帝自己也家破人亡。直至七十一岁,汉武帝在孤寂悲伤中死去,才结束这场长达几十年的悲剧。 

别人装神弄鬼,为鬼为魅,使深信鬼神的汉武帝变得疑神疑鬼,是因为他心中有鬼:他求长生不死,贪生怕死,是为了永远当皇帝,牢牢掌控至高无上的皇权! 

权力是会腐蚀人心的。 

权力便是迷人心窍的鬼!


     第17-20,请看《(引用)2、搞同性恋的皇帝(下)


原题:(引用)2、搞同性恋的皇帝    2012-12-06 15:45   发表

2018.12.31     阅读(832)| 评论(17) |

你可能感兴趣的:((引用)2、搞同性恋的皇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