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藥丸•罪惡感》

《罪與罰》(Crime and Punishment)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y)


你是否曾違背自己的處世原則或道德標準?是否曾因為沒做某件該做的事而心生罪惡?

有些人沒有罪惡感,建議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精神病人、嬰兒)。至於其餘大部分人,其實應該坦然面對罪惡感和它的妹妹羞恥(參見:羞恥),因為心理學家指出,這類情緒有助於形成凝聚社會的集體道德。而罪惡感也像其他負面情緒一樣,若任其變化,對自己對他人都有害,容易導致消極反抗或半消極反抗、控制慾(參見:控制狂),或化成怒氣,由內而外逐漸啃噬你(參見:憤怒)。建議你與自己的罪惡感面對面,閱讀我們的藥方,明確診斷,確保藥到病除。分析後,通過適當道歉或問責,就能拋下罪惡感繼續前進。

我們開的藥是文學史上最激進深入的罪惡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作者在經濟狀況捉襟見肘、負債纍纍的時期寫作此書,因此小說流露出不少自傳色彩,讓人不禁覺得小說主人翁的許多情緒其實來自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在這部作品中,主角拉斯柯尼科夫曾是大學生,非常需要謀份差事,t住在聖彼得堡一棟破爛公寓頂樓的狹窄閣樓中,性情暴躁,衣衫襤褸,身無分文,喃喃自語的習慣令人害怕,同時卻也相貌堂堂,心形高傲,才智過人,令人感覺他前途無量。然而從一開始,他就打著一個孤注一擲的可怕算盤,決心對一位老婦人謀財害命,他說服自己,那老太婆開當鋪賺的是不義之財,所以罪有應得。不幸的是,他下手時被老婦人同父異母的妹妹目睹,情急之下便將她妹妹一併殺害。

拉斯柯尼科夫偷了老婦的錢藏到石头下,但旋即悔恨交加。這個不善欺瞞的青年在聖彼得堡漫無目的地晃盪,高燒不退,胡言亂語,在此同時竟有另一個男人認罪——若不是拉斯柯尼科夫自己良心發現,以及索尼婭一路支持——她明白唯有認罪,生命纔有重新開始的機會——其實他完全有可能逃避懲罰。

陀思妥耶夫斯基描寫這位年輕主人翁的磨難扣人心弦,卻也令人不忍萃睹。多虧索尼婭,拉斯柯尼科夫才可能活下去,而如果你的生命中沒有一個像索尼婭這樣的朋友,就認識拉斯柯尼科夫這位朋友吧。你必須認罪、贖罪、滌罪,才配得上你生命中的索尼婭。


也可參見 閱讀愧疚、懊悔


錄後語:

相對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如狂風暴雨般的、神經質般瘋癲的、如汪洋大海般的文本,我更喜歡托爾斯泰,雖然深究起來,他們都共同具備俄羅斯這個民族的某些特性,他們宛如聳立在俄羅斯大地上的兩座雄偉的高山,令人贊嘆,並敬畏。

我想這是我的偏見,這種偏見雖然尚未能升級為罪惡感,但我必須保持內心的坦誠,儘量避免限制自己的偏見,以至影響了自己的格局。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說藥丸•罪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