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节前食品安全专项想到

2017年春节前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只有两个任务:

一、快检任务

二、排查任务

快检任务包括7个检测项目:1.对鸡爪、牛百叶、干制水产品、鲜水产品等检测甲醛;2.对腊肉、腊肠检测亚硝酸盐;3.对竹笋、银耳检测二氧化硫;4.对肉丸、鱼丸、米粉、面条检测硼砂;5.对光鸡、光鸭检测是否使用松香或沥青脱毛;6.。快检任务要求覆盖尽可能达到农贸市场覆盖率100%。

排查任务有2个:1.排查农贸市场是否经营涉嫌走私冻肉;2.排查猪肉经营户是否有两证两章(即动物检疫合格印章、肉品品质检疫合格验讫印章,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

经过快检确认呈阳性的,要按正常抽样程序规范抽样送检,以实验室的检验结果为准。对于发现的问题产品,一定要溯源,查找到源头。抽检和排查终端不是目的,主要是为了查出源头,从根本上严惩源头企业,遏制违法行为的蔓延。


经过这两天的检查工作,发现工作中还是有不完善的地方。如没有做好全盘计划及具体细化到哪一天去哪里;第二天去哪个市场要到晚上很晚才由上一级领导决定;没有带执法包,快检不合格不能及时抽样等。

整个任务分成四个小组,各有各的任务。我所在的小组计划有排查任务,但现场检查时组长说不用检查肉类,由专门检查生猪屠宰的小组负责。有点困惑的是我们在农贸市场抽检的同时就可以把猪肉和冻肉一起检查了,也不费多少功夫。如果由另一组再来跑一趟市场,那不是重复跑农贸市场、影响效率了吗?


要做好此次专项准备工作,其实不难。

一、前期准备

(一)软件保障。细化的快检方案,人员车辆确定后,就把全市的农贸市场列出来,以便把每一天检查哪个市场定下来。细化的实施计划要比预期方案提前两三天完成,目的是为了保障实施过程中因别的意外影响进程。

(二)硬件保障。备好两张长椅子、横幅,备好充足的抽样袋、小标签和检测试剂(快检箱),纸笔,着装制服、领带。执法包是必须要随身携带的,作为一名执法人员尤其是在专项整治过程中,更应该携带,发现违法行为及时查处。

二、现场检查

小组人数比较多,有6个人,其实四个人就够了。不知道是组长没信心还是还是领导太重视了,以致安排这么多人,其他两三个人完全可以腾出身来去做别的事情的。人少不是劣势,大家可以集中精力干活,没有闲人;人比事多,人浮于事,凝聚力容易涣散,也是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积极性下降的原因之一,长期这样形成习惯,危害更大。

既然人多,那就是到达目的地后,大家一起动手,从车上把桌椅、检测箱、试剂、横幅等拿下来,摆好桌椅和试剂。接着在当地所的配合下,进入市场抽样,先对一两个项目的同类别食品抽样。抽完后,就可以交给三个快检人员去检测,余下的人员继续完成其他食品类别的抽样。

在抽样的过程中,由一个人负责登记户主信息、付费,一个人负责拍照,另一个人负责收样品,在样品上贴标记号等。遇到不愿签名的,几个人就同时做思想工作了。

抽样完成后,抽样人员配合快检人员完成检测工作,发现阳性问题食品,由抽样人员控制产品,按标准抽样程序进行抽样送检,而不要交给基层所去抽样了。


在农贸市场检查工作,对于销售鲜鱼、肉类、菜类等食用农产品经营个体户,户主是当地的老百姓,没受过义务教育,在摊位上双手湿漉漉的。普通抽个快检样品,都不想收钱和按手印,要不还得做思想工作。法律规定食用农产品经营者要做好进货查货和进货台帐记录,实际情况呢?没有几户能做到。抽检到违法添加的食用农产品(源头企业添加或污染)真要因为没有尽到这些义务,要按《食品安全法》来罚个5万,他们还怎么活?!不是哭闹就是跑路。

《食品安全法》制定的时候就比其他的行政处罚要重上N倍,经营者不容易,执法者也难做,最后折衷的结果呢,就是慎罚了,或者是很难很难很执行下去,法律也就部分虚设了。立法不充分考虑行业的现实状况,执法如何顺畅的实施呢?况且,与国情关系最密切的小作坊、小摊贩和小餐饮的立法工作全交给各省、市和自治区,但《食品安全法》从2009年至今有多少省市对此进行立法了呢?

《药品管理法》没有起步价,假药最高也就罚5倍;食品呢?起步价是5000元、500000元,最高倍数达到30倍!药品可是治病救人用的,出问题是会死人的。

食品是应该严管,但应该放在源头的日常监管上。目前蔬菜瓜果、鱼类等食用农产品的监管分别由农业部门和水产渔业监管,而不是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社会的关注却没有聚焦到这两个部门身上,因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名称注定是包揽承担了所有食品的罪责。

美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花了百年以上,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局约1998年成立。

食品安全,任重道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节前食品安全专项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