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Marshall B.Rosenberg,,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2006年他获得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内容简介
作为这个社会中的个体,“沟通”是我们无法逃避“宿命”。家人、朋友、老师、同事、领导、孩子······
在飞机、火车高速运转的快节奏时代背景下,你是否也曾为自己的交流不当而懊恼?是否也曾有过在话说出的那一刻就后悔的窘境?是否也想过要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却没能控制住强大的肾上腺素而恶言相向?如果有,也许Marshall B.Rosenberg 博士的《非暴力沟通》,能够为你指点迷津。
我们都不曾想与“暴力”扯上关系,只是在日常稍加注意沟通方式,会使自己更加舒心、舒适。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工具书,丰富的案例、简洁的语言,让阅读的过程不会枯燥而乏味。当然,这类书籍,任何一本都只是提供了一种借鉴和参考,并非“圣经”,个人感觉没必要通篇阅读,根据自己有困惑的地方择优而取即可。
以下是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做的一些摘抄和随笔,与小伙伴们分享。
一、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不是固定的公式,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并根据个人的风格及文化环境作出调整。
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户主。有些人用非暴力沟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际关系,还有人借助它改进工作,在世界各地,非暴力沟通被用来协调各个层面的争论和冲突。
非暴力沟通主要包含四个模式:观察 、感受、需要、请求
二、是什么蒙蔽了爱?
异化的沟通方式:有些语言和表达方式,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一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
1)、比较
丹·格林伯格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说过:如果真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竞争因子,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谁不希望拥有最好的呢?小时候拿着成绩比较,慢慢地拿工作比较,再后来拿老婆孩子、房子车子、更大的房子车子······比较会催人奋进,也会让人一直活在欲望之中,很容易忘记其他的美好。
2)、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但只需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生活中我们常用“不得不“、“你让我”这类回避责任的语言,来淡化个人责任。但实际上并没有让我们摆脱心灵的束缚,如果我们可以尝试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老师:“我讨厌评级,这样做不仅没用,而且学生会很紧张。但我不得不评级,因为这是学区政策。”
——换一种“我选择评级,因为我想保住工作。”
法国作家George Bernanos曾说过:"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技术的进步最终被用来摧毁人类,那么,并非是暴行导致人类的灭亡,当然,更不能说是复仇行为使人类灭亡······人类的灭亡,是以为现代人唯唯诺诺、缺乏信任感,毕恭毕敬地服从各种命令。我们做看到的悲剧和马上就要看到的更大悲剧,并非是世界上反抗的人、不服从的人增多了,而是唯命是从的人、听话的人越来越多。”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3)、强人所难
我们大多数的人使用语言倾向于批判、比较、命令和职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毕竟给给别人挑毛病,总是要容易和舒服地多 。)
但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求,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
三、区分观察和评论
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
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对不区分观察和评论描写的十分通俗: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西行为被我们成为“懒惰”?
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每次、曾、总是、从不、经常、很少”这样的词语都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欧文在过去额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四、感受和想法
感受,是说明自己的感觉。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是沟通更为顺畅。
生活中,我们更倾向于表达的是想法而非感受,如:你进门时没和我打招呼,我觉得你不在乎我。这更多的是一种对他人态度的判断,而非自己的感受。换种表达方式:“你进来的时候,没和我打招呼,我感到很孤单。”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成人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如:“你昨晚没来我很失望。”他的感受室友他人的行为引起的;换种说法:“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以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他感到失望,是以为他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有一种表达感受的方式是:批评。批评往往暗含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当我们通过批评的方式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者是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不幸的是,在不顺心的时候,感性早已凌驾在理性之上,若未能练就良好的控制力,很多人便有了“脾气坏”的标签。
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基本需要:自由选择(目标、梦想、方向···)、庆祝、言行一致、滋养身体、玩耍、情意相通、相互依存。人们如果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五、几种非暴力沟通方法
· 请求帮助
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抽象的语言无助于深化自我认识。
我们中国人从小就被教育要谦卑、含蓄,不愿意给他人添麻烦,所以很多时候,当我们有需求时,也希望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但这种委婉往往会带来很高的表达成本,和不尽人意的结果导向。尝试一下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也许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特别是在集体讨论中发言时,我们需要清楚地表明 自己的期待,否则讨论可能只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 全身心倾听
法国作家Simone曾说过: “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那简直是奇迹;那就是奇迹。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实际上,绝大部分的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
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倾听后,可以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这将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作出必要的补充。体会以下两种表达:
1)你希望我怎么做?
2)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预定酒店?
很明显,同为疑问的表表达,但第一组并没有用心体会他人,这种询问就像心理咨询师在帮助客户,容易产生距离感。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如果我们自己是说话的那个人,不妨清楚地表明我们是否期待反馈。
当对方得到充分的倾听:我们会将气氛变得轻松;他会停止谈话。
所以倾听有时很困难,有时有很简单,就像一句佛教箴言: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但当我们已经痛苦地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大声地提出请求;换一个环境。
· 倾听的力量
“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 通过倾听,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同之处,这会是自我表达变得容易些。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月不怕雨他们坦诚地沟通。
· 说得人更希望对方打断,而不是假装在听。
· 倾听使我们用于面对自己的弱点,它还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潜在的暴力,使谈话生动有趣,并了解“不”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
“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 ,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 充分表达愤怒
杀人太肤浅了,在生气时,杀人、打人、骂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真的很生气,我们就需要找到强有力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责备自己、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更多的体会自己的感受,尝试着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常常能找到化解愤怒的法门。非暴力沟通提出了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 首先,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别做。
· 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
·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 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表达出来。
当愤怒来袭时,这个方法在执行起来并不简单,就像书中一位男士将这些步骤写在小卡片上提醒自己一样,不妨尝试一下,也许真的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 表达感激
在听到被人表达对我们的感激时,我们也许会觉得别扭,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那么好,甚至担心别人对我们有所期待,也可能担心在将来失去别人的赏识。
在别人表达感激时,人通常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自我膨胀,相信自己比别人优越;一种是假谦虚,否定别人的欣赏。虽然人们在听到感激时会不太自在,但绝大多数的人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感激。
我们表达感激只是为了庆祝他人的行为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而不是想得到任何回报。表达方式包含了如下三个部分:
· 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 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 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当被人也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我们表达感激时,我们可以与对方一起庆祝生命的美——既不自大,也不假谦虚。
六、爱生活
Marshall 提到对大多数人来说,个人的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1)、情感的奴隶
我们相信自己想要为他人负责。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此时,我们特别容易把亲人看作是负担。
你有没有听周边的人说起过害怕一段感情的开始,不是因为冷酷无情,而是选择一段感情就意味着要对选择的人负责,彼此的悲欢喜乐牵连在一起,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种想尽力逃避的负担。
2)、面目可憎
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更多的去注重自己的感受。
3)、生活的主人
在这个阶段,我们乐于互助,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非恐惧、内疚或是惭愧,那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虽然我们队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
重获生活的热情
· 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那里。
·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释放的压力。
·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也可以释放压力。
七、爱自己
我们了解如何使用非暴力沟通来发展友谊,促进家庭和睦,改善工作交流以及推动政治和解。然而,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爱护自己。
如何培养对自己的爱呢?转变自我评价的方式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 如果自我评价是我们羞愧并改变行为,我们也就允许自我憎恨来引导自己的成长和学习。在我们的语言中,“应该”这个词极易引起羞愧和内疚,我们经常使用它来打击自己。“我不应该那么做。”、“早知道,我就应该待在家不出门。”“应该”使我们封闭了自己,让我们感到无奈和沮丧,同时又心有不甘、不愿屈服。
· 另外,我们常常强迫自己。有人说“我必须加强锻炼”、“我真的要戒烟了”,他们不断地说着“必须”要做什么,与此同时,又不停地找借口不那么做,因为没有人想成为奴隶。(看到这你是否会问:照这样说,常常做的学习计划、运动计划起步都是不爱自己的行为?且往下看。)
· 上述的两条“应该”、或是“必须”,是指做一些不符合自己需要的事情。我们的挑战是如何对需要和价值观保持清醒的认识,以使我们转变:
(1)符合我们的心愿;
(2)处于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而不是处于自我憎恨、内疚或是羞愧。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是的,感到遗憾是难免的,但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而无须责备自己。我们意识到过去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需要及价值观,并允许这种觉察引发的情感充分流淌。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我们就会考虑如何去满足它。反之,如果用苛刻的语言指责自己,我们不仅难以找到解决办法,而且容易陷入自我惩罚的痛苦中。
自我宽恕:我么试图理解过去自己的所作所为,问自己:“我做那件事情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认得行为总是服务于自身的需要及价值观,不论它是否能够实现目的,也不论我们时候是感到庆幸还是遗憾。通过聆听心灵深处的需要,我们就可以原谅自己,尽管过去的选择并不理想,但它也是为了实现内心的渴望。
让我们的行动基于对生命的爱,而非恐惧、内疚、羞愧或是义务。在生活中,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生活将变得和谐并充满快乐。
相信,你、我,都会被这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