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9)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9)_第1张图片
目录
上一章节
推荐作品:风云际会
婚礼进行时

二妹的婚礼仪式是纯欧式风格,童叟无欺,如假包换。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9)_第2张图片

典礼场所,浪漫温馨。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9)_第3张图片

婚礼进行时,伴娘团3人,伴郎团3人,花童1个。闺女当伴娘太小,当花童又太大,所以只能当来宾。

主婚人和证婚人来自巴斯市政厅。宣读誓言,交换戒指……最后要签署结婚条约(去市政厅登记,市政厅就会派员参加,主要是官方要参与条约的签署),等同于结婚证。来宾有双方的父母、家人、同学、导师和朋友。整个仪式总共用时半小时,在热烈、友好、隆重的气氛中进行。

时光如歌,岁月如梭。当年二妹还是个满地乱蹦的小地豆,现在也成家立业了。

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9)_第4张图片

其后是花园酒会。侍者端着三文鱼刺身、甜点、调制精美的威士忌,窜梭于人群当中。酒里掺有各种水果、蔬菜、冰块和一种貌似香菜的植物。很好喝,我在以后的时日里学习了好多次,最终没有学会。

二妹的一个同学很是热情,他现在伦敦。他本来要给我们当伦敦导游,后来因为忙就没来,他在这里表示歉意。

闺女还遇到了两个学长,在同一所中学就读,被同样的老师教过,是真真正正的学长。由此激发了闺女奋发学习的热情。

最热闹的是抛花束游戏,传来阵阵欢笑。二妹向后抛,一群未婚小姑娘抢,结果是被年龄最小的花童抢到了。妹夫的花束直接抛上了房顶,被一个身手敏捷的同学,飞檐走壁才拿下来。

婚宴

婚宴在下午15:00进行,说句实在话,我有点儿饿了。

妹夫进行结婚感言,为了照顾到各方面人士,他用汉英两种语言演讲。

妹夫的英语口语很好,其原因是他曾和一个英国哥们儿同住。相互之间交流,对口语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二妹的口语相对差一些。我曾问过她的日常生活。她是这样说的,如果没事的话,英国同学就聚在一起喝茶。而中国同学就纠集在一起打麻将。二妹的麻将水平竟然是在英国得以提高的。

妹夫讲完,就由不同的同学代表讲他各个时期(本科时期、硕士时期、博士时期)的趣事以及和二妹的秘密行动。

同学代表们的发言都很风趣幽默,玩笑也开得很得体。举止高雅、落落大方。坐在旁边的一位同学还给我介绍了他在英国留学的心得。

这里的教育注重实践和应用,对公式和概念的考核相对要弱很多。主要培养的是实用人才,而不是考试人才。

最后是他们的导师的总结发言,她热情赞扬了这一对品学兼优的新人,并祝福他们幸福和快乐。

演讲精彩纷呈,可是肚子不饶人。就在我快要饿过劲儿的时候,大家终于讲完了,开始了愉快的进餐。

餐桌上每人配备2个叉子,3把餐刀,1个勺子和6个杯子,每一道菜都有专用的餐具,每一种酒水都使用特定的杯子。各种餐具的高矮胖瘦均不一样,这或许就是具有英国“上流社会”风范的高规格正餐。

第一道开胃菜是姜味酸奶,很浓的酸奶里撒着姜末,味道很古怪。我不由得想起了刚才酒里的香菜,东西方饮食文化真的差距很大。

后面就是一道一道的正菜,每上一道菜,就由侍者来更换相应的餐具,并且斟上不同的酒。每一道菜所对应的饮料也不一样,红酒、白葡萄酒、香槟、水、茶……

怪不得要用这么多的杯子。侍者领班是个法国人,说着法语为我们介绍。对我这个老土而言,规格是很高,模式也非常“贵族”,就是太繁琐。哪比得上我们大中华,一双筷子能玩到底。

主菜是一道“珍珠鸡脯”,是真正的珍珠鸡的鸡脯。分量很足,味道也好,可能出自于法国厨子之手。

最后是法式甜点——绿色的马卡龙,吃起来非常甜。它还有一个比较儿童不宜的名字,在这里就不便说了。

媳妇要了一杯热水,过了好久侍者才端来一杯。他站在一旁嘟囔着,我听了好久才明白,他是准备用中文说:“这是热水。”可就是发不出这个音。

二妹的一个英国同学请教了中国留学生好一阵,才趁着还没忘对我们说:“大家好,我是珍妮。”

比起中国留学生的英语水平来,这些老外的外语水品不可同日而语。是他们不想在外语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一直认为,外语固然重要,但所付出的精力会大大影响到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还是他们就根本不需要学外语?

二妹告诉我说,英国的学生也要学外语。只不过语种可以自己选,没有强制性一说。

目录
下一章节
推荐作品:风云际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我眼中的英伦(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