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tried

— I couldn't be you.

— I was disappointed that you tried.

我失望是因为你企图模仿我。

植物可以通过脱分化回到愈伤组织,然后重新经历一次选择;我们可以吗?

唐七公子的成名作《华胥引》中的小公主经常在一大段混乱的思想中掺杂一两句极精辟的——

幼时我们总是追求和他人的不同之处,长大却总是追求和他人的共同之处,如果能反过来一下,岂不正好。

好像是从三年前的文理分科开始,我们对自己有了明确的定义:我是理科(文科)生;这样一来似乎很多事情都有了解释:我表达不好文笔不佳因为我是学理工科的啊……幸好当年没选文科我肯定受不了背这么多文绉绉的东西……嗯看来我就是适合理(文)科。

我对好书的标准就是能在5min内抓住我的心思,就像iPhone可以在开箱的瞬间让你爱上它——

摘自《内心的天空》

星座是表达的通道。

它们提供人格的有效描述,但也是进化的方法,成长的途径。

如果我们将星座当做性格类型,那么我们就是倒退,就还是在算命——“你是白羊座,那意味着你是勇敢的和爱好冒险的。”而如果我们将它们看做是成长方式,那么每一件事都被转化了,我们就加入了可能性的调料,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命运——“你是一个白羊座,你必须变得更加勇敢,你来到世界上是为了加强自己意志的力量。自从你出生,富有挑战性和可怕的体验就一直在追随着你,它们会一直跟着你,勇敢地面对它们就是你的挑战,你必须站起来面对它们。如果没有做到,那么你将只会遭遇惊惧。”

成长,冒险,战斗悬而未决的不确定性,这就是进化占星学。

Again,

我们每个人都体现了12个星座。我们之间的差别只在于各个星座特征的强度不同。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所有12个星座的组合;每一个星座都一直存在,等待着相应的触发。

你是谁?你以后想做什么?

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无非三类:觉得这个问题很没有水准,只是用来糊弄小孩子的;觉得这个问题太高深自己还是先吃喝玩乐等以后再思考;老老实实回答以后想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或是考研出国的。

我从没在一个组织里呆过超过三个月的时间。

去年上半年的冰岩,一门心思进去了,但最后以全盘崩溃的状态主动退出;去年下半年的武汉行动派伙伴圈,参加了前两次的线下活动,也收获非常大,但很快也就毅然决然删掉了微信群。

我害怕组织里那种归属感。

我害怕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第一句是“我来自冰岩”或者“我是武汉行动派的一员”。

我害怕扼杀了除了这条路以外的所有可能性。

老妈也因此说我一直不愿意长大。

她说你终有一天要有一份工作一份职业来最起码养活自己,为什么不能把大学选择的专业坚持下去呢?难道你忘了你当初千挑万选的过程?……

这也是我痛恨大学工科专业的缘由——所有课程的设置都是冲着同一个目的地,就是要让你在毕业之后能够做一名工程师进入企业能立即开始投入实际工作。男生这样也就罢了,大学乐得少思考一些烧脑的问题,按部就班的上上课,课下打打球,有心的去实验室找找项目约约导师……难怪孔夫子有一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既要面包又要爱情,所以总是不安分。

我只是希望深入的领域是自己千帆过尽后主动的选择,而不是在还没看到全貌之前被扼杀了其他的路径;我不希望任何人代替我做这个选择。

有些人痛恨与别人撞款,有些人则是看大众的一直偏好来挑选。

《心灵捕手》中大胡子心理老师这样对问题少年说,除非你自己说出来,否则我对你的认识就只限于档案上的寥寥数行。你看了那么多书,可以轻易地用你的歪理辩驳别人,但你也只是知道这句话,却从没有亲身体验过;那不是你的知识,只是你用来炫耀的工具。

我一直觉得任何情感一旦用文字写下来像从三维压缩成二维,少了很多自己的个性;因为文字就这么多,在我们有限的文化中很难有实质性的增加了。但每个人的感受是与每个人的独特经历精密结合在一起的。就像柴静说,“我也像你这么活一遍,我就知道了什么是因果”。

记得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要成长为什么样子,这才重要。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你不愿做分母。

不甘心狗带,是因为有自己的骄傲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You tr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