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熟

杀熟_第1张图片

前段时间媒体报道著名节目主持人毕福剑,自从离开央视后窘迫不堪,后来老毕开崭新宝马辟谣。老毕之所以有此劫难,源于2015年4月份与朋友聚餐时调侃太祖,被朋友拍摄视频发到网上。彼时舆论大哗,老毕只得含泪离开自1989年服务的央视。

有人说,老毕活该,对伟大领袖不敬。可是人无完人,酒桌上的一句调侃,何必放大到天下皆知?难道以后聚餐,一定要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荣八耻才能调解气氛、促进感情?老毕之所以能够如此放得开,我想满堂宾朋必是相熟之人。任谁,也不会对一个陌生人如此敞开心扉。这段私下调侃变成公众事件,想必为熟人所为。这也就是我想表达的,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种人,他们只对熟人下手,并且下手必是稳、准、狠,大有杀之而后快之感;但是对于陌生人,他们遇事躲着走,立马成怂蛋。这种只对熟人下手的做法,就是“杀熟”。

“杀熟”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例如臭名昭著的传销,受害者往往是被亲朋好友、这种我们无比信任的熟人所骗。他们一句话,我们恨不得两肋插刀、肝脑涂地,屁颠屁颠就一头扎进传销窝点,为人所用。也许施骗者有其无奈,但是为什么只敢对熟人下手?因为他们无法取得陌生人的信任。我们千辛万苦、共同经历许多生活,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信任,却被别人拿来利用,想想也是满满的悲哀。

传销违法,但是在合法的行当里,杀熟也成为一种商业模式。例如直销,那种并不是省略掉多少中间环节,只是用人海战术销售的方式,从安利、完美……数不胜数。从事此行业的人,哪个开始起步不是从熟人做起?拉你去听所谓大师的分享会,给你细心讲解每个产品的使用方法,宣扬着我们卖的不是产品而是生活方式。我们呢,往往会买着一堆八辈子不用的东西抱回家,不为别的,只因为我们是熟悉之人,不可驳了面子;或者同情心泛滥,帮助所谓伟大事业刚刚起步的他们。我们用辛苦钱支援他们的事业,他们却把我们当作取款机。“杀熟”绝不手软,也只有叹息的份了。

有人说,我从没被“杀熟”过,那我恭喜你,可以活得从容淡定。但这是真实的世界吗?你是否像某些人,咖啡只喝星巴克,买菜只到老王家?星巴克还会注意企业形象,卖菜的会想这些吗(只是对应一些社会现象,并无歧视之意)?我们对熟人是那么放心、那么信任,给你缺斤短两你也不会找个公平秤量一下,为什么他们不利用一下呢?随便的一个过客他们会用心做事,保不住就是回头客,变成老熟人。你,熟人嘛,万一哪天被你发现有猫腻,道个歉、说句疏忽就好了,反正熟人好办事。

中国是人情社会,随之我们对朋友的定义也变得宽泛,朋友也是我们对熟人的另一种称呼。有人认为朋友是可利用之人,能够潜在给自己带来现实利益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朋友。曾经在文章中与别人争论过这个,我们一定要这样赤裸裸吗?度娘的解释:

朋友(友情)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双方都认可的认知模式联系在一起的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的相互尊重、相互分享美好事物、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自觉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的人及其持久的关系,其最高境界是知己。

真正的朋友,必是靠日积月累的感情和信任维系的。绝不是因为现实利益关系的维系而成为朋友,这种关系我们叫做生意伙伴。既然有人秉承如此宽泛的朋友定义,被“杀熟”也是情理之中。

朋友,有三五知己足矣。心理学中讲,一个人最多能够维系150人的社会关系,超出这个规模就会力不从心。我们不必求多,走心即可。对于那些狐朋狗友遍天下的人,若是被熟人杀的遍体鳞伤,就不要怪我没说了。

现在社会的乱象,老人跌倒不敢扶、老婆闺蜜变情人、朋友之妻不客气、家贼难防……等等,与“杀熟”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因为“杀熟”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已经荡然无存。他们可以杀一次熟,但是人不会在同一条河流中跌倒两次,我们不会再信任他们。总之,“杀熟”摧毁了这个社会的价值、道德基础。

古人讲:防人之心不可无。由以上种种,我想应该加一字才能起到警示作用,那就是:防熟人之心不可无。


推荐阅读:猴年,我们一起生个小猴子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杀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