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达摩东渡到曹溪禅唱——禅宗六祖小记

一、初祖达摩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汉朝末年,门派众多,最终禅宗一门开枝散叶,广为流传。

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天竺人(印度),公元527年航海抵达广州,正值南朝梁武帝时期,达摩去建业与梁武帝面谈不合,一苇渡江而北上,后到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予慧可。

二、二祖慧可

慧可为求佛法,寒冬腊月,站在达摩面壁的洞口,天降大雪,埋过膝盖,为表决心,持刀自断左臂,于是达摩传其衣钵,是为“断臂求法”。

从达摩东渡到曹溪禅唱——禅宗六祖小记_第1张图片

三、三祖僧璨

起初达摩将禅宗带到中国,当时人们是遇而未信,至二祖慧可时,人们是信而未修,在三祖僧璨时才是有信有修。他的时代正逢北朝的北周武帝灭佛,隐居为主。

四、四祖道信

受三祖衣钵,定居湖北黄梅县双峰山传法三十多年,唐太宗李世民慕名多次迎其入宫,坚辞不去。

五、五祖弘忍

受道信衣钵,继续在黄梅传法,弟子众多,最著名的有神秀和慧能。

六、六祖惠能

禅宗传至惠能,发扬光大。其口述,弟子集录的《六祖坛经》,是中国和尚所著唯一被奉为“经”的佛学著作。

六祖惠能,俗家姓卢,生于公元638年(唐太宗贞观11年),广东岭南人,家贫以砍柴为生,不识字,听见人诵读《金刚经》有感,到湖北黄梅向弘忍学法。

公元665年,弘忍想传衣钵,让门下弟子都做一个偈子,大弟子神秀写在廊下的墙壁,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惠能听到,认为神秀的偈尚未悟道,也作了一偈,请人写在墙壁上:

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从达摩东渡到曹溪禅唱——禅宗六祖小记_第2张图片

弘忍认可惠能的悟性,在夜间唤他进房,为他讲解金刚经,把衣钵传授给他,因为怕别人抢夺,送惠能下山去南方,渡河的时候惠能摇橹,说“迷时师渡,悟了自渡”。

惠能隐居南方避祸数年后,到了广州法性寺,法师正在讲解《涅槃经》,有风吹幡动,一僧说是风动,一僧说是幡动,惠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于是出示衣钵,落发受戒,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次年,惠能在曹溪(广东韶关)建宝林寺开始传法,大力倡导顿悟法门。当时,以长安为中心盛行的是神秀之教,俗称“北宗”,惠能之教称“南宗”,北宗提倡渐悟,南宗提倡顿悟,这便是“南能北秀,北渐南顿”

公元713年,惠能坐化,葬于曹溪。

从达摩东渡到曹溪禅唱——禅宗六祖小记_第3张图片

七、禅宗的启示

惠能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用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琐的经义,流行日广,成为佛教禅宗的主流。

禅不是可以用文字说明的,但可以通过语言指导,再通过自身去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在指月喻语中,惠能说,真理和文字是无关的,真理像天上的明月,而文字却像你我的手指 ,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却不是明月。

禅有一种健康而优美的风格,对中国人有特别的亲和力,公案(禅师授法的故事)往往使人心有所会,得道的禅师是历史上真实生活过的人,他们的修行过程不是神话。如果我们诚实的面对自己,也可以体验到禅的趣味。

现代人浮躁而焦虑,沉迷于对金钱的追逐,走的太远,忘记了出发的理由,学点禅可以去除心灵的枷锁,找回真实的自我,不失为一贴上好的清凉药。

从达摩东渡到曹溪禅唱——禅宗六祖小记_第4张图片

原创搜肠刮肚,但求转发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达摩东渡到曹溪禅唱——禅宗六祖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