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主流的外语学习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一种是自然母语学习法(NaturalLearning Method)。两种学习方法孰好孰坏,众说纷纭。
语法翻译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早在15世纪时,就已经广泛应用于欧洲教会和学校。教师采用逐字逐句对照教授单词和语法的方法教学生学习拉丁语。语法翻译法典型的教学流程是:
语法翻译法适合指导学生理解抽象的单词和结构复杂的句子。这种教学对于翻译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很有效果。至今,很多人将之视为外语专业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训练。在刀耕火种的年代,由于受到教学工具的局限,语法翻译法是一种理想的学习方法。对于学习背诵经院哲学和古典文献,很有效果。老师只需要一本字典,一本系统的教程就能够开展教学活动。但是,随着世界的急剧变化和现代教学科技的飞速发展,语法翻译法已走下神坛,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而语法翻译法已无法满足人们学习外语的需求,其弊端日渐凸显。
首先,理解了单词和语法并不意味着已经掌握了这门语言。记住了上万个单词,掌握了所有语法现象,却不能流利自然的使用,不能表示掌握了这门语言。
其次,语法翻译法对于听说能力的培养效果有限。听说能力的培养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毕竟大部分人学习语言的目的并非是从事专门研究,而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普通人的听说需求远大于读写需求。
再次,语法翻译法不利于培养外语思维和养成语感。语法翻译法的教学大量借助于母语,通过对词汇、短语、文章的翻译和讲解实现教学。语言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慢慢沉淀出来的集体记忆,其中包孕着独特的社会和文化内涵。因此,每一门语言都是独一无二的。妄想以一门语言为公式去翻译学习其他多种语言的做法会遇到重重阻碍。20世纪美国诗人Robert Frost直言不讳道“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诗乃翻译中失去的东西。)由此可见,翻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相对于语法翻译法,自然母语学习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正式确立则是20世纪的事。这种年轻的外语教学方法发展势头甚猛,因其适应了新时代人们的学习需要。自然母语学习法是一种与传统语法翻译法针锋相对的学习方法。它摒弃了逐字逐句讲解词汇句子的教学方法,借鉴了婴儿学习语言的经验,让学习者沉浸在母语般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和工具,让学习者自行领会语言的含义,而非直接告诉其意思。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令学习者形成条件反射。在现实生活中一但受到相同环境的激发,就会自动脱口而出,而不用先想要表达什么,然后默默翻译成外语,再说出来。
自然母语学习法的代表性理论是美国语言教育家Stephen D. Krashen创立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985年Krashen在其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中提出了输入假说理论,包括: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等五个系列假说。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由五个假设构成:
第一个是习得-学得差异假设。该假设认为,成年人是通过两条截然不同的途径掌握第二语言的。第一条是途径是“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类似于儿童母语能力发展过程,是无意识、自然而然的。另一条途径是“语言学得”(language learning),就是通过老师讲解语法规则和语言现象,配合强化记忆和大量练习,从而掌握语法结构。这是有意识的学习。Krashen认为,成年人并未失去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他甚至认为,如果条件足够理想,成人的语言习得能力比儿童还要强。
第二个是自然顺序假设。克拉申认为,要想获得某种语言的能力,那么就有理由不按语法顺序教学。对于初学者,语法错误在所难免,不必太介意。过分的纠正错误,对掌握语言没有帮助。
第三个是监检假设。人们说话流利,有赖于下意识的语言习得。而理性的学院式语言学习只能起到监督和检查的作用。话语由无意识的习得系统产生,经“学得”系统监督检查后成为话语说出来。但是,在日常口语交流中,我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斟酌语法。语法规则如果不是无意识习得,而是硬背出来的,在口语交流中就用不上。
第四个是输入假设。这是克氏理论的核心部分。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现有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把注意力集中于理解意义而非形式时,才能习得。也就是i+1模式。
第五个是情感过滤假设。许多情感因素会对习得语言的速度和质量,比如学习动力是否明确、性格是外向开朗还是羞涩腼腆,个性是乐观自信还是焦虑,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习效果。通常,心情放松和感觉舒适的学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得更好更快。
可见,自然母语学习法更侧重于听说能力的培养。
Krashen得出的重要结论有:
1.建立外语思维至关重要。比如学习英语,就要多看美国影视节目,听英文歌,尽量用英英字典。考虑表达方法时,不要用汉语套英语,培养外语思维。这样就会大大减少chinglish的出现频率。
2.要想掌握语言,就要建立图像和声音的联系。就好像婴儿一样,充分调动眼睛、耳朵和四肢。
3.掌握语法是一个下意识的过程,需要潜移默化养成,而不应通过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否则,记在脑子里的语法知识对于听说运用没有多少作用。
4.为可理解输入创造条件。对于初学者来说,听太难的外语节目,很多内容不能被理解,就如同噪音。这些声音就是非理解性输入。只有可理解输入才能够为输出提供基础。
当今许多语言学习理论都以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由全球说自主研发的iCOC自然母语教学法对克氏理论加以完善,形成了生态自循环的学习系统。
全球说IOCO教学法
Input:有效输入。
即克氏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倡导的“可理解性输入”。语言学习首先要为可理解性输入创造条件。听力内容由易及难,采用i+1的模式,i是已经掌握的内容,1是在这之外的一点点新内容。比如,你已经知道了a cat,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学习a black cat,如此循序渐进。一个关键词在6个等级的课程中重复三百多次,不用死记硬背同样能够记住。
Connect:建立多感官的相互联系。
充分利用眼、耳、鼻、口、四肢的感受去建立与语言之间的联系。尽量减少母语翻译的干扰,建立图像与声音文字的直接联系。比如,看到一个苹果的图片,就发apple的音,而不用非得经过大脑转换成“苹果”。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形成条件反射。以后看到苹果,自然就知道是apple了。这就是婴儿学习语言的过程。相对于婴儿,成年人学习语言的过程复杂,效率低,正如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研究院脑部研究的博士后研究员艾米·芬恩(Amy Finn)所说:成年人学习外语很痛苦,学不好,很可能是因为过于用力。
Output:有效输出,即可理解性输出。
进行略高于自身水平的语言输出,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有效提高语言技能。当不知道一个单词怎么说的时候,用其他方法表述出来。这样既激活了已有知识储备,又增强了建立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Check:系统检查,是ICOC的最后一环。
在输出之后,从对方的反应中得出判断,以检查自己的输出是否有效、恰当,然后展开下一个学习进程。全球说官方学习系统的每节课后都配有形式丰富的练习,便于学习后进行自我检测,还可以采用APP强大的语伴交友功能,跟全球的学习者们相互批改音频和文字作业,一起学习。
全球说自主研发的ICOC自然母语学习法是行之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通过建立图像和声音的直接联系,越过语法翻译的障碍,能够充分调动眼、耳、口,快速培养语感和母语思维。
更多精彩请关注“全球说”。
全球说APP提供60种语言课程的免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