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使人关心在乎

1925年,约翰卡佩尔斯为美国音乐学院,撰写音乐函授课程的推销广告,在这之前,他从没有做广告的经验,她坐在打字机前,在键盘上敲下了广告史上最著名的一条标题:“我坐在钢琴前时他们都嘲笑我,但当我开始弹奏时……”

他的广告创意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成功俘获了人们的情感,抓住了人们的兴趣,也尊重了人们的个性!

上一次我们探讨了如何说服别人相信我们的观点,信任很重要,但光有信任还不够,人要把这份信任付诸行动,还得要关心在乎。

人人都相信众多非洲人民都深陷于极大的苦难之中,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但光有信任,并不一定让人愿意去采取行动;人人都相信吃太多高脂肪食物会有害健康,这是无从辩驳的事实,但光有信任,并不一定能让人关心到愿意采取行动的程度。

那如何才能让别人关注我们的创意,从而采取行动呢?

这一篇讲的是必须得让他人有所感觉,也就是让他关心在乎,因为情感能促进人起而行动。

在电影院爆米花的案例中,我们让观众对危害健康也是感觉到厌恶,而37克之类的统计数字并不能激起任何情绪。

研究表明,人们总是更愿意捐助一个一贫如洗的人,而不是整片的穷乡僻壤;人们更可能产生感觉的对象往往是人,而不是抽象的事物。

有时候,困难之处在于引发哪种情绪最有效。

举例来说,

想劝青少年戒烟,仅仅用给他们灌输吸烟导致的可怕后果来威慑恐吓,大概很难奏效;

但是如果激发年轻人对大烟草公司欺诈行为的憎恨之情,就比较容易达成戒烟的目的!

在面对有抽象动机的慈善捐助和面对具体个人的慈善捐助时,特雷莎修女曾经说过:如果我看到的是人群,我绝不会有行动,如果我看到的是个人,我就会。

同理心产生于个体,而非模式!

如何让他人关心我们的观点?

1、我们应该让对方跳出分析的角色,创造对特定个人的同理心,从关注群体到关注个人。

2、我们应该运用联想的力量,证明自己的观念,是跟对方原先已经关心的事情有所关联,但是如果人人都去挖掘同一件事,军备竞赛就开始了,要避免这样的情况,我们要么就像汤普森那样转移阵地,要么就找出我们想法中与众不同的特殊联想。

3.我们应该诉诸自身利益。

人在乎什么?人在乎自己。

在文案中多用您,把产品能带给顾客的好处而不是产品的特色,直接告诉顾客。

4.我们也应该诉诸身份认同——不仅仅是他们现在的身份,还包括他们梦想获得的身份!

5、最后虽然我们应该时常思考这件事,对听众有什么好处,我们也应该记得要跳出马斯洛的地下室,听众所渴求的好处不见得是250美金,反而可能是对审美的需求,或者是对超越的期望。

有史以来,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得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我需要知道这个?我什么时候用得上?

下面这个答案直指人心!

我教的九年级学生都无法体会直线方程的标准形式到底有什么用,总是会问我们什么时候才会用到这个?这个问题一度让我非常烦恼,甚至弄得我想给自己教的每一样东西找理由,而现在我会回答,永远不会,你永远都不会用到。

然后,我会提醒学生,人们练习举重,绝不是为了哪天有人硬要把他们按倒在地,胸口再放上哑铃的时候能举得起来。你练举重是为了能够在打橄榄球时放到防守前锋,是为了能扛得起煤气罐,是为了能够把外孙高举过头顶,而不至于在第二天肌肉酸痛,你要学数学题是为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让你将来可以当个优秀的律师,医生,建筑师。

数学就是思维的举重训练,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数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数学就是思维的举重训练,这句话提醒了我们,即使在最世俗的情景中,也有机会脱离马斯洛的地下室,诉诸更高层的驱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感——使人关心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