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灵魂的纸媒,还能活多久?

如果把报纸比作一个人,深度报道无疑是那个人的灵魂,没有了灵魂的人还能苟活多久,没有深度报道的纸媒又还能走多远?

曾几何时,深度报道一度成为了报界特有的优势,美国广播公司新闻主持人杰·布林克曾说过:“我们电视就是快,分秒不误,你们报纸快不过电视,你们不能和电视竞争,连试都不用试。但如果对新闻进行详尽的报道,那我们连上场比赛的资格都没有。”但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深化,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崛起,“人人都是记者”自媒体时代风行,我们的纸媒也不得不忍痛改变,部分纸媒的深度报道也因各种原因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笔者认为,纸媒取消深度报道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在快消时代,碎片化的今天,自媒体的存在让新闻的产量和流转速度大幅提升,这也养成了受众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习惯。手机新闻客户端,微信公共平台的推送本就让我们无暇顾及,深度报道自然也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二,           深度报道的选题不够硬,硬的不能碰了,只能转向软的题材,软的题材又不足以契合到受众的关注点,从本质上就欠缺了深度的资质。

三,           人员调配,深度报道需要记者深入前线挖掘尽可能多的信息,本身在人力、物力上都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在纸媒并不景气的今天毙掉这一重大开支环节也情有可原。

当然并不是所有纸媒也并不是所有的报社都弱化深度报道部,也有为数不多的坚守者,比如南都今年就恢复了“深度版”。

当下“坚守者们”该如何去做深度报道,笔者有以下看法:

一,     利用新媒体的大数据去分析受众,在受众关心领域选择合适选题进行深度报道。

二,     转移报道重心,将部分软新闻做深,之前忽略的健康、历史、科技领域进行深入挖掘,以达到科普的效果。

深度报道是追求深刻性的理念,思想方法和立体的思维方式和旨趣的一种报道,自媒体时代“媒体人”本就需要引导,深度报道理应成为纸媒的优势,深度报道的记者本应是“媒体人”学习的榜样,但却随“时代的潮流”一起湮灭在信息膨胀的海洋中,这不得不让人心生感慨。

只希望仅有那些“坚守者们”能够将深度报道继续坚持下去,如果哪一天深度报道完全消失了,纸媒的消亡也将不远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灵魂的纸媒,还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