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想要表达

昨天收到Lu宝发来的一段话——

「当你说到个人生活本身以外的东西时,我才觉得像是看到了以前的你。如今的你,像是更乐于去分享生活的细枝末节,去体味爱情的美好,在生活物件上追求美的品质。这当然是好,但是于我而言,你在超越生活本身以外的事物上一直都有天赋,你洞察力敏锐,你内心的大爱,你对大观点不同的理解,你对很多事物的包容和难得的同理心,都是你天赋的很大一部分。现在的你更善于描述许多落地的美好,但是我始终觉得在更深层次上你依旧保有区别于旁人的感知力。或许你可以考虑不时唤醒它。无论怎样,莫让这样的天赋倾塌。」

这段文字让我触动并且反思。关于表达与创作,经久不衰,生生不息都是太神圣的词。在自媒体平台日渐发达的今天,能够守住一片自留地,写一些自己喜欢并且日渐擅长的领域,虽然显得有点不完全融入自媒体发展的大潮,但它是我坚持的初心。

表达是一种记录和呈现。写文章,记手账,画画,朴素抑或丰满的,任何一种对光阴流淌有所感知的形式,都会让人平静。我曾跟朋友约定,在年底的时候坐在一起翻看年度手册,那里面的每一次落笔,住下了晨昏昼夜,住满委屈,激动,欢喜和悲。公众号亦是。想到村上春树的“小确幸”一词如今早已被用得泛滥,但却依然愿意保持对万事万物敏感,并不断练习变更谦卑的心性。我时常写人,写日子里的小事,写看上去平平常常,你或许根本不会留意的内容,但那些真实的发生,那些我眼里,心中真实的感知,它们就是我的生活本身,也构成了真实的我。

表达是一种梳理和清洗。写《灿烂的寂静》那篇时,我感觉到自己文风的一点变化。那是公众号大概停更两个月之后的再启程,娓娓道来之中,不只是新环境里的点滴在感染着我。键盘敲击之下的起承转合,背后也藏有心路变得澄澈的印迹。有人愤懑时在游戏里厮杀,有人不悦时去球场上发泄,而端坐电脑前打开文档开始书写是我的出口。写下骄傲是为了战胜骄傲,写下悲观是为了抵抗悲观,写下欢喜是为了留住欢喜。生命应该始终保有明朗的底色,我用表达上的坚持让自己不断反思,在有趣与生动的平衡之中,不至干涸。

更明显的,表达本身是分阶段性的。两年前我在空间坚持更文,写的日记体,如今回看时,对那些单句成段的文式,莫名觉得幼稚却又早已忘了源于模仿谁的表达。那些倾诉,在当时大概都是我所认同并且努力追随的,是如今不甚满意的历史,却都是真真切切的成长。过去我写读书,现在写爱情,未来也许我会写孩子,写家庭。我会经历新阶段的蓬勃,也很难逃脱某一阶段的低落。而那些流动的阶段性,在不同的棱角与侧面里被我捕捉,刻画,每一个当下的我都在被剖开并呈现,这是播种也是收获。

安妮宝贝在《春宴》里的自序,讲到文字的即刻性,讲到记录是一种私人形式,我一直印象很深。摘选一段与你们分享——

「人的表达有各自的局限。有它在不断被推入过去的即时性。有也许曾经被古人或过去早已反复陈述的困守挣扎。但这并不意味表达的虚妄。表达延续生命个体的存在感,在书写和阅读中传递。表达也承载即刻的明心见性,发出声音,让自己“听到”。也让能够“听到”的人知晓。」

我也时常会焦灼自己写不出传播度更广的干货,不愿意在这半亩方塘里写任何我所不擅长的主题。被期待本身是一种厚爱,让人更愿意去坚持,也让人看到更多可能性。我想我会试着在轻描淡写之外抓住一些更持久的东西,此外,如果我微小琐碎表达里的真实思考,能与你得以片刻印证,这美好的相遇,让我感激。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为什么想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