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一下这本书。不单建议女生看看,其实很多问题也值得男士们思考。你可以说这是本女权主义写的书,端看怎么定义“女权主义”。书本身讨论的更多是女性如何面对性别不平等的社会问题,如何在职业发展和家庭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方式。Sheryl本身没有更多的解决方案,但是她将很多问题摆到了台面上。有些问题目前有解决方案,有些可能没有。但是只有直面这些问题了,我们才能最终解决它。
以下所写的内容跟书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只是我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些想法,没有体系的一些想法。因为互相没有太多逻辑联系,因此分开几部分写一下。没有鸡汤,也不是什么励志,一些自己的感想而已。
另外,这本书的英文用词相当口语化的感觉,所以阅读原文不难,也推荐作为英语读物看看。
剩女
这个已经被广泛使用的词,估计是我们这些“大龄”单身女性所厌恶的词汇之一。作为一个“大龄剩女”,可能有些物以类聚吧,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朋友,有些因为家庭的原因或者因为观念的原因,有些焦虑,有些朋友则会颇为排斥家里的压力。
而身边也有些人,即使她们的婚姻可能并不幸福,但却会在我面前表现出一副怜悯的样子,故意地问起“你怎么还单着?”。
借用我的奶奶曾经对某些在她面前说起我的一个表姐一直未婚状况的回复“人家没吃你的花你的,要你操这份心干嘛?”。是的,从这点上,觉得奶奶好酷啊!
看《Lean In》的时候,会发现,原来美国也是一样的,虽然可能单身的女性在美国没有那么大的家庭压力,但是在社会的评论中,即使作者这样成功的人,在她离婚后,还是会被认为在这方面是个失败者。
而另一方面,有不少单身女性在强大的压力下,也支持着另一个观念,就是单身是光荣的。我感觉这更多是一种叛逆的抵抗。
我自己包括身边的很多朋友,其实并不是单身主义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认为,现在人们更多会考虑自己的需求,女性也会更多考虑个人的生活品质。而此时,很多男性可能还觉得女性应该对家庭有更多奉献,这也是书中提到的,女性并没有平等。
我自己相亲的时候就遇到过有人对我说“我爸爸在家从来不做家务活”,言下之意就是以后他也是不会做家务活的。我个人并不排斥相亲,但是相亲本身的盲目性是个问题。介绍的人更多的会看一些硬件条件,年龄、收入、长相、家庭、房、车等等,这些衡量标准很好确定,我也不否认有很多人(包括我的一些已婚朋友)通过相亲找到了很好的另一半。有时候这些硬件会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有时候不然。
身边的朋友,其实很多并不如旁人所说的要求高,或者应该说对于硬件的要求那么高,但是随着经济独立,随着女性自己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也可以说,对于软件的要求的确是比较高的。而此时,其实很多男性以及身边的父母亲友,由于传统的性别社会优势,他们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问题。
庆幸的是,中国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撕下“剩女”这个标签。这个撕下不是说去结婚,而是开始直面所面临的问题。现在可以看到很多鸡汤文在说,即使一个人,也要过好自己的生活。没错,也许还没有遇到那个人,也许一辈子都不会遇到。但是,这与生活何干。生活是自己在过。
同样的,我也很赞成那些从不幸福的婚姻中走出来的人,无论男女。失败的婚姻不意味着失败的生活。承认失败而重新开始也不是罪过。
当然,对于那些努力经营自己幸福生活的人,也要说声祝福,遇到那个对的人,真的很幸运。
标签
现在社会很容易给人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有些可能是一种描述,有些则会是一种归类。
无论是成功的标签还是失败的标签,最终都会给人一种压力:一直保持人家眼中的所谓成功或者是如何能摆脱别人眼中的失败。有不少人最终成了标签的人,有时候颇有些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意思。到底我们是因为成了这样的人而被贴了标签还是因为贴了标签才成为这样的人?
之前说到的“剩女”也是一种标签,有不少女生为了摆脱这个“失败”的标签,匆忙结婚,甚至忍受家庭暴力都要维系婚姻的也不在少数。只为了不被人看到所谓的失败。
好生活的定义有不少:有钱有闲、有个好工作、有个美满的家庭、有儿有女、乃至朋友圈的内容比别人优越等等。因为这些定义,很多人都在努力标榜自己的好生活,无论明星还是普通人都在作秀。有些秀的是真实有些可能只是表面。只是这样一种秀场的社会,最终可能会让人无法直面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根源,或者导致一些矛盾出现。
有些时候,看着别人的美满生活,真的会觉得自己很失败,因而想要复制别人的成功或者好生活的模式。然而,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人能成为另一个人(演戏是另一回事)。只有直面自己的生活,才能真正找到答案。
作为一个“大龄剩女”,应该说,有时候也会羡慕人家的美满生活。只是羡慕归羡慕,真把自己假设放在同一个位置的时候,其实也会发现,那种生活并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更何况,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别人背后的付出,有些不一定是自己愿意承担的。所以羡慕也只是羡慕而已。只有先把眼下自己的生活过好,也许才能得到更多。
女权主义
这个词现在很多时候其实会是一种贬义的用法,很多女生包括我大概都跟Sheryl一开始的时候一样,不愿意被贴上这样的标签。然而,书中提到,当女权主义被定义为“相信社会、政治和经济中性别平等的人”时(原文是“A feminist is someone who believes in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quality of the sexes.”),觉得自己是女权主义的人会从原本的24%升高到65%。的确,如果这样定义,我也会觉得我是个女权主义者。
我们很多时候说女权主义,就觉得这是为了让女性凌驾于男性之上的概念。然而,其实坐下细想,现在的女性真的还远没有达到平等,所以女权主义,其实是为了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权利的意思。
在中国的一线城市中(因为我生活在上海,对于其他城市中的生活状态不好确定),很多女性已经在职场和家庭中获得了比以前更多的平等权。然而,对比书中所述,还是会发现,无论是职场,比如应聘,还是在家庭中的职责,潜意识中的歧视,仍然存在。
很多公司明面上不会承认性别歧视问题,但是在选择候选人的时候,也会考虑到女性是否已婚已育,也会考虑到男女可以投入工作时间的差异。
现在很多家庭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母亲会辞职在家做全职妈妈。这会让周边的人表示羡慕。实话说,我也羡慕可以不工作在家的状态(前提是要有收入),但是如果没有自己的收入只靠另一半的情况下,有些人会失去家庭的话语权(得承认也有婚姻很好的)。而他们的孩子,之后也会在相亲的时候说“我家里爸爸从来不干活”。
我觉得很多时候,婚姻中的平等,不在于你拖了地,我就应该洗碗;或者给了丈母娘1000块,就不能给婆婆800块这样的平等。而是双方都能承担家庭的责任,可以协商,可以根据各种情况调整双方的付出。虽然作为一个“大龄剩女”说这些会被贴上“要求太高”的标签,可我还是得说,如果没有办法进行这样的沟通,那么即使结婚,这婚姻也很难美满了(虽然有些人还可以维持)。
所以,是的,我是个女权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