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不问Da佬,问懒人

现今,哪怕是落后的农村,都随处可见,对于已习惯智能手机的人来说,已经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计算机,自己在县上读初中那时,是2007年,想用计算机,必须到机房去,鞋子脱掉,身上的灰尘多一点都不让,似乎非常“脆弱”,花钱还用不上,得预约排队。

      前不久看了篇文章,适合本小二心情,学了鲁迅的,拿来主义,《乔布斯传》里有一回,乔布斯拿着初具雏形但不那么精致的个人计算机去找惠普,但被惠普拒绝了。因为在惠普看来,相比当时的计算机,乔布斯研发的最多的算是一个玩具,确实在IBM庞大的大型机计算能力很强大,乔布斯手里的个人计算机在这方面基本没有可比性。但是,我们今天来看,它有一个优点是大型机无论任何比都比不上的,不是装逼,而是方便。

     方便太重要了,我认为它是推进商业形式(以及现代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力量。

      比如,如果必须学会发电机原理、掌握其构造,才能去用电,那今天的晚餐还是“烛光的”。同样,如果人们只有掌握通信技术才能使用手机,那么他永远都只能在实验室里。

      今天的移动互联网跟10年前相比,已经越来越普及,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它的操作越来越简单。从路边打的时代、神州租车、优步滴滴、摩拜OFO,一系列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一个原则,使操作更简单,而这些简单,无疑都是来自于创新,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所有创新都必须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而人性的一个特点就是追求简便,用不好听的话,更多像懒惰,所以所有的创新几乎都需要从懒人身上下手。

    柯达的胶卷相机曾经红极一时,最终却被后来居上的数码相机颠覆,通过短短10年时间的持续改进和创新,今天它已经把胶卷相机彻底颠覆了。当然,数码相机在成功颠覆胶卷相机之后,并没有迎来太多安稳的日子。它很快就遇上一个更加方便的对手——智能手机。现在,数码相机正在被智能手机颠覆,与它颠覆胶卷相机一样,原因就是方便。

我说这么说,其实就是想传递一个观点,就是创新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那么高级。很多时候,创新会从一个非常小的点、一个非常小的细节开始,我以前买过一款“会呼吸的鞋”,专门针对男性汗脚设计,虽然品牌没听过,确实很人性,我管这叫微创新。微创新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最终经过过程的积累,它就可以形成颠覆既有市场的力量。

      我们知道博客曾流行了一段时间,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写,但真正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原因很简单,它不符合人性。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打麻将、玩游戏、睡觉,估计没人愿意一直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写文章又是一件既费脑子又寂寞的事,我觉得除了作家和以此为生的人,没有谁能坚持每天写2000字。

      2006年,推特诞生了,它的出现突然把博客变简单了。后来新浪微博进一步发扬光大,把微博限制只能发140个字。如此一来,写微博就变成一件简单、方便、轻松的事,也带来一批段子手,读微博的人只要读140字,基本就能了解别人的观点和看法,也轻松了。于是,我们这些不愿意写长文章的懒人和不愿意读长文章的懒人就都加入了微博大军,结果微博越来越普及,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

      手机上的创新同样如此。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以黑莓、诺基亚为主的全按键和都按键手机,仿佛按键越多就越牛叉。但苹果手机做了一个创新,把所有的按键通通干掉,留下HOME键,包括苹果下载软件的时候,不需要经由电脑,更不会问你要把它存在哪个盘里,直接点击一下,进度条走完,软件也就安装完了,然后直接在屏幕上生成软件图标。

       微博改变了信息传播规律,智能手机改变了传统的操作方式。我们回头想一下,就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新浪和苹果并没有发明什么专利,只是在以往技术积累的基础上,把复杂的东西变简单了,把烦琐的东西变方便了。

      只有产品变简单了,才会有更多的人使用,使用之后才会产生交互,企业才能建立品牌。这个改变或许很小,但简单的力量非常巨大。经由简单,你就能完成一次颠覆式的创新。

      对于创业者来说,如果你忽视了产品和用户体验,总是高屋建瓴地谈战略,那么这些战略可能最终会变成空中楼阁。如果你能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从人性需要的角度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创新,那么持续下去并将其放大,它就能变成一股巨大的颠覆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新,不问Da佬,问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