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慎思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习·慎思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是《中庸》对学习的深刻阐释,在为学的五个阶段中,以“博学之”为核心,其他四者围绕旋转,形成一个循环,表示为学永远没有尽头。

今天,我们来学习“慎思”。

《孟子-告子上》:“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拉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孟子说:耳目之官能,无思虑之功,只可接应外界事物,且往往为外物所诱,因其不能控制物欲。心之官能则有思虑之功,对外界物诱有控制之能,以其有是非取舍之辩,此乃人之所赋于天而独具者也。先立其大者,指人之善性明德也;小者,则物诱人欲也。

孟子将人与其他动物进行对比,这里所说的"此天之所与我者"实际上正是用"心之官则思"这一人类所独有的特点来划分人与动物界限,弘扬心灵的思考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只有经过思考,才会有心得体会,才会透过事物的表面而理解其实质;懒于思索,不肯思索,是绝对不会有所得的。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中三百多首诗,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不胡思乱想。”

古文中,“思”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语音词,是孔子独创性的将其做作“思想”来解。南怀瑾先生把“思无邪”解释为“人不能没有思想,只要思想不走歪曲的路,引导走上正路就好。”“思无邪”我理解为“真诚、不虚伪”。而《诗经》中各篇文章确实是真情流露,敢爱敢恨,实话实说,毫不矫情,思想感情真实而不做作,这是大美至美!可见,只要保持我们的思想“无邪”,我们就能写出好的文字来,就要做到“慎思”。

《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对这四种思考方式进行了绝对的否定:不要主观臆断、不要绝对化、不要固执、不要自以为是(包括过于在意己之得失)。这是孔子为人处世、为学治学的智慧,也是我们今人应当学习的。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贤思齐”我们很多人可以做到,而“见不贤而内自省”恐怕很少有人能做到。这句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揭示了榜样的作用。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榜样在一个人成长、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对榜样的耳濡目染,我们的内心在不自觉地进行着思考,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一个好的榜样,会引导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良性发展。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每晚熄灯后,躺在床上,关掉手机,从三个方面反省自身:

从为人处世角度“思”:“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

世道纷纭,熙熙攘攘,心是否为外利所动?有无失去真我?

从交友交际角度“思”:“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

物欲横流,人心不古;是否求诸外欲而忘情?有无忽略内存之诚信?

从为学角度“思”:“传不习乎?”:今天从老师、朋友、书本甚至陌生人那里学到的东西,有没有反复实践、练习?

若想“学有所成、习有所成”,需秉持“活到老,学到老”之精神,“学而时习之”、“学而慎思之”。

学习·慎思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