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谋划砸你饭碗 你要何抵御巨头抛来的二向箔

他们聚集在乌镇,讨论互联网、人工智能什么的。你在家里吃瓜,然而你的饭碗要被砸。


百度出一无人驾驶,哐,司机砸碗。阿里出一“小蜜 ",95%客服的活不用人干了。IBM出一个类脑计算Watson,能治好白血病,医生的碗快不保。搜狗CEO王小川一边讲,字幕一边在屏幕上滚动,还带字幕。

怪不得我同事,接不到两万块一小时的同传私活了。机器抢走了她的饭碗。

机器和人抢饭碗这件事,不是一天两天了。

(出卖器官的工作也躲不开机器人)


从劳动分工开始,从产生机器和流水线,人们就被绑住了。做一根针,你来拉直,我来切断,他来磨尖,分工合作每天能多做出好几百倍产品。可是每个人自己啥也做不出了,只好被机器绑住,成为它的一部分。

然而蒸汽机,互联网,机器人,所有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并不会均匀地让所有人收益。超额产出的产品并没有分给操作工,个人并没有议价能力。

先分工,再把每个工序标准化,这就是现代社会向个体的人抛出的二向箔。自然人的个体特质,情绪性格都被挤压碾平。

如果一个企业是标准化平台的供应商,那么,它的发展它的命脉,都系于制定规则的企业平台,注定利润空间是狭窄的。一个被标准化的个人,就只剩下工具属性了。

标准化的直观体现,就是流水线工人。工业社会早期,这种标准化是直观的,资本家把工人框定在特定的劳动环节,日复一日重复相同动作。

相比于流水线上的工人,现代企业职员标准化的程度更加隐秘。许多职务不掌握资源、不参与分配,不需要做决策,其实这些也和流水线无异。比如银行柜员,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半年来四大行减掉了2万多人。

世界在向前奔跑,而你重复过同样的24小时。这不就是西部世界里面的npc么,机器不替代你替代谁?



有时候这种标准化充满诱惑。

而现在,共享经济,O2O,万众创业……许多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好像描绘了一种自己做主的新的工作生活方式。

铺天盖地的软文,自动推送的广告,都在告诉你开滴滴Uber专车,司机月入3万;或者是送快递,轻松过万。比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工资还高。许多人受到鼓舞也欣然加入到这股所谓的,分享经济社会化创业大潮中。

广告还没有到期撤掉,快滴和滴滴合并了,Uber被吞并了,补贴没有了,不管网约车还是出租车,仍旧回到充分竞争盘剥严重收入有限的老境地。各地超大的物流中心拔地而起,但没有更多位置给工人了。分拣工被机器臂代替,无人机虎视眈眈看着送件工。

你看,平台是来收割的,他的目的就是在蛋糕中切一块。想要争利却被裹挟着,只是帮助平台完成了利润流水线的一个环节,你手中的筹码越少,被抢夺的越多。

其实你是否合作,也都没有用。

自动驾驶、无人机送货,还有很多机器和人工智能能做的事情,总会来的。

你不会得到更多的好处,因为过去赖以出卖的那种技能分分钟就会被替代,人是很脆弱的做功机器,体力劳动能量转化率太低,损耗维护成本太高……

70%现有的工作会被替代。

没错,还会诞生新的工作,但那些新的工作,必然不是给退休司机准备的啊。

从开始选择工作就应该努力对抗标准化。

这种对抗当然是困难的。

从三岁上幼儿园开始,从接受义务教育开始,这个世界就在将人标准化。课堂上的真理超越一切,超越真实被感知的世界。老师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行为与思想都开始被框定在限定的范围内。

十八世纪普鲁士颁布教育法令开启了现代义务教育,受教育不仅是每个人的权利,更是义务。相比于培养维护国家利益、服从政权的温顺民众,个人学会读书写字实在是教育的副产物,别说独立思考了。

教育制造有用的工人。除非必要,企业并不会倾向于聘请工资更高更专业的劳动者,他们会把工作流程更加标准化,使职员更易于被取代。而层级越高意味着越不需要执行具体的专项事务,而是更多样化而广泛的事务。

人们被人工智能搞怕了,甚至有种论调,艺术硕士将越发取代MBA。细想来难以苟同。不同专业被标准化的程度不同(专业本身就是社会分工后的产物),可是那些难以捉摸的愉悦情绪,审美偏好也在被研究和标准化,艺术专业并非逃脱人工智能的避风港。

传统的模型中,人的核心价值来自于四个方面,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和情商。

或许也该打破了。

专业可能被淘汰,人也肯定没有机器学习能力强,没有机器专注、持久。信息越来越透明,所谓情商,所谓人际关系的那些小trick,其实也不那么被需要了。

逃离标准化更多在于你的角色而非具体从事的领域。

来自查,你和机器的差别

你的工作需要创造力吗,是否每天都面临突破昨天的窘境?

日常工作流的Input 与Output内容是固定的吗,你是否有改变自己操作的裁量权?

工作能带来你和世界的连接吗,是否越工作越会丰富你的资源和视野?

如果回答都是否,恭喜你,你已经是机器了,不用再挣扎。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们在谋划砸你饭碗 你要何抵御巨头抛来的二向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