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梳妆打扮
(1).
父亲听说谢家终于答应了这门亲事,简直欣喜若狂。他知道自己年龄很大了,又怕夜长梦多谢家反悔,就请一个能说会道的媒婆来传话要求早日完婚,并立马叫人从老家五都挑了五担大礼饼来,算是作为定亲的聘礼。
外公外婆在人前强颜欢笑把喜饼分发给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可在背后想到女儿不久就要远嫁他乡,不知是好还是孬,不禁百般滋味涌上心头,经常牙根发硬,鼻头发酸,哽咽不止。
父亲三天两头来催婚,并在老人面前拍着胸脯信誓旦旦:“您两老大可不必担心,我会一心一意对娥好,否则天打五雷轰!”
在父亲再三催促下,过了年,外公请人把两人的生辰八字给合了合,挑了个黄道吉日农历正月十七母亲的生日,把女儿嫁出去。
视女儿心头肉的外公,本着“不看僧面看佛面”的想法,慷慨解囊,提前三天亲自到一百多里外的福州省城精挑细选嫁妆。
有一色黑漆油亮的高低衣柜、椭圆形的镶镜梳妆台、两付配套雕刻镂花靠背椅茶桌、一对橙色皮箱;一枚金戒指一副金耳环和几尊景德镇瓷器。
那晶莹剔透的洋玩意儿白瓷器是乡下人很少见过的,有纤纤玉手拿着杨枝净瓶的“滴水观音”,有卑躬屈膝地跪着为李白脱靴的高力士,有背着斗笠骑在牛背上吹着横笛憨态可掬的小牧童……
外公不辞辛苦,餐风宿露,亲自督阵,雇了三艘“鼠船”把那些用布幔盖得严严实实的嫁妆,从水路逆江而上先到县城,然后又吚吚哑哑地盘亘在乡间纵横交错弯弯曲曲的小溪流上,提前一天送到五都码头来。
嫁妆上绑着红绸带系着大红花,十几员大将像抬八抬轿子似的荡荡悠悠地抬了几大“杠”,浩浩荡荡地抬到黄家“梅庐”,引得孤陋寡闻的众乡亲纷纷聚拢围观,啧啧赞叹。
(2).
十七日这一天清晨,春寒料峭。公鸡抻着脖子昂着头一声声“喔一一喔一一喔”地打鸣,寂静沉睡的山村苏醒了。不一会,旭日东升,霞光万丈,掀开了笼罩在上空厚厚的雾纱;早起的喜鹊在榕树枝头蹦来跳去,“咔一一咔一一咔”地叫个不停。
为了赶路,前一天就来迎亲的媒婆与新郎督促谢家人早早起来忙乎着。《公和号》门前大红灯笼高高挂,鞭炮齐鸣,谢家有女初长成,今日要嫁人了!亲朋戚友陆陆续续来送贺,过往行人驻足讨喜庆,一派喜气洋洋。
房间里,喜娘,一位德高望重儿孙满堂的有福之老妇,跑前跑后忙张罗。她打开梳妆盒,把心不甘情不愿的新娘子按在一把椅子上开始梳妆打扮。
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喜娘手执一把黑色桃木梳,口里念念有词:“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母亲的一头瀑布样的乌发飘飘,先是梳着辫子一圈一圈地盘着箍在头顶上像个层层盘旋的螺,可这样一来漂亮的凤冠就戴不上了,喜娘只好把长辫子重新散开来,搽上半盏茶籽油使头发顺溜地垂在身后腰际;
然后把一顶插满金钗花钿翠翘双珠玳瑁簪的红色柚子花凤冠高高地戴在头上,齐刷刷的一排刘海遮住两道澹澹柳叶眉,几缕细细的发丝熨贴在两个鬓角,一对摇摇欲坠的金耳环闪闪发亮,显出一张俊俏的瓜子脸,然后涂脂抹粉点绛唇;
在中国,几千年的习俗,红色代表喜庆。结婚又是人生之大事,新娘子从头到脚一色红包装,红帽红衣红裙红袍红绣鞋,脖子手腕穿金戴银。凤冠霞披,华服盛装,灿若玫瑰,艳若桃花,光彩照人。
新郎梳着油光发亮的平头黑发,上下一套黑色青年装,黑皮鞋,左胸前口袋别着一把金星钢笔,倒也显得儒雅有文化。
(3).
日上两竿,金灿灿的太阳光照进房间来,时间已不早了。媒婆在旁边不停地催促:“时间不早了,要赶紧动身,不然一天都到不了家。”
装扮一新的新娘子嘤嘤哭泣赖在房间不走。哥哥怕妹妹真的天黑到不了婆家,生出许多麻烦,只好劝妹妹早点动身 ,并把她好生背到门口轿子边放下来。
新娘子扭捏着身子不肯上轿,几个女人前呼后拥,生拉硬拽地扶着她上了轿子。眼看着就要离开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父母兄嫂,坐在轿子中的母亲一阵心酸,撩起布帘,连哭带喊:“爸,妈,哥,嫂子,您们要保重!我走了!”一家人抹着眼泪拉着她的手依依惜别。
“女儿呀,你今天踏出这个门,就是别人家的媳妇了。凡事不要太计较,要多忍忍,俗话说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外公紧紧拉着女儿的手叮嘱道;
“儿啊,你一定要记住,要孝敬长辈,和睦妯娌,少说话多做事,有什么委屈就写信或者回来跟爸妈说。” 外婆边抽出手帕轻轻地为女儿擦掉腮边的泪水,边掏着心窝话。
从未离开过父母身边的母亲哭得越发伤心,不住地“呐,呐”直点头,拉着外婆的手久久不放……
(未完待续)
连载 梅庐往事(五)
连载 梅庐往事(二)
连载 梅庐往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