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是军队护佑之神,古代军人出征前会先往关帝庙祭拜关公,凯旋归来也要酬恩。所以关公被宋元明清的军队都称为“军神”。
最早出现关公显灵助战的记载来自唐代董侹的《荆南节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关庙记》,碑文说:“昔陆法和假神以虞任约,梁宣帝资神以拒王琳,聆其故实,安可诬也。”碑文所记载的关公之神还是南北朝时期,关公作为江陵“城隍神”的时候,城隍是冥界的地方长官。关公总督荆州九年,恩信大著,至今荆州人仍视关公为荆州的第一任市长。
安史之乱以后,为了激励武将士气,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奏请武成王配祀增加关羽等,共64人。这时关羽作为武圣配祀的身份正式列入儒家祀典。
北宋时期,面对金兵的进犯,北宋朝廷急需一位忠勇的军人榜样作为军神以激励将士勇猛作战。危急关头,宋徽宗曾连续三次追封关公,最后一次的封号是义勇武安王。
北宋元丰三年(1080)的山西沁县的关庙碑刻,记录着威胜军一旅参与抵抗交趾时受到关羽率阴兵护佑的情景,并追溯到狄青平定侬智高时的情形。这是依托佛教战神毗沙门天王的神话传说转化而成的。由此关公取代唐朝军队崇拜毗沙门天王的传统中国军队的“军神”。
明朝初期,朱元璋命关羽祠庙重新恢复「寿亭侯祠」。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建庙于南京鸡鸣山,列入国家祀典。关公军神崇拜之风大兴,明军中的督、监更视关公为军队护佑之神。
明代初年开始,爲了备边防御,明廷在北部沿长城一带先后设立了九个边防重镇,从东至西依次爲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简称“九边”,共驻守四十万军队,以爲日常御边之用。九边之上无不建有关庙。
建立关庙,作为一方保障,借助关公威灵赫赫,以关公的忠勇威示文武群臣;以关公的神武震慑远近属国。
明清时期,全国各地大建关庙,供奉“军神”关公,关公也常显圣助战,大显神威来克敌制胜、护国保民。
宁远(今辽宁兴城市)是袁崇焕“宁远大捷”获得胜利的地方。明朝末年,袁崇焕临危受命,监军宁远。天啓六年(1626年)仅以一万军民,于城下大败后金13万兵,努尔哈赤也因炮伤身亡,史称“宁远大捷”。翌年又大败皇太极,史称“宁锦大捷”。宁远几乎每个卫所和重要哨所都建有关庙。
自明朝开国以来,奉关公为庇佑军队,克敌制胜之神的传统,始终在军队里延续。从南到北,从边境到内地,从沿海到草原,有军队的地方往往就有关公的军神崇拜。
昆明《关王庙碑记》云:
“圣朝洪武壬戌平定云南,凡将帅之臣,介胄之士,咸慕公之神灵异,以扬威武之助。所在军卫必建祠以祀之。”
福建的《嘉靖延平府志》记载:
“义勇武安王行祠:在城普通岭,神姓关,名羽,字云长。蒲州人。宋端平中建祠,郡人事之甚谨。相传正统十四年沙、尤寇叛,攻郡城,遥望城中皆赤面神兵,心慑丧,遂退。王师从而扑灭之。盖神阴佑之功也。”
明人李钟磺在《嘉定捍倭庙记》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明嘉靖癸未(1523年)倭寇直逼嘉定。当时嘉定还没有筑城,凭着地垒来护守。东门外粮仓百间,倭寇便在东门放火,火延烧至民居,烟火很大,熏得官兵睁不开眼,敌人便打算乘机而入。县令万思谦便向关公神像叩头,呼其护救,话音刚落,风便反向。一个倭寇已经跃过城壕,百姓都不熟悉弓箭,相顾失色,州吏邵简校、张大伦二人因他事而来,见到这种情形,便拉开了弓而呼喊关公道:“关帝想使全城十万百姓活命的话,就让这支箭射穿敌人的咽喉。”箭射向敌人,果然洞穿了咽喉,敌人见状都惊退了。因此,嘉定的人敬奉关公越发虔诚了。这是说,由于关公的显灵,制伏了敌寇,保全了十万人的生命。
清人入关以前已经非常崇拜军神关公。阿雅图拉修沈阳的时候都首先修了关帝庙,这种崇拜关公的信仰在整个清朝都是一以贯之,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努尔哈赤在万历42年来京,被明朝官员扣留说他是骚扰边关要杀他的时候,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不但下令放了努尔哈赤,而且送了努尔哈赤两尊像,一尊是观音像九连菩萨,一尊就是关公。关公的勇武形象,也成了努尔哈齐以及皇室子弟心目中的楷模。
清人王嵩儒就说过,“本朝未入关之先,以翻译《三国志演义》为兵略,故极崇拜关羽。其后有托为关神显灵卫驾之说,屡加封号,庙祀遂遍天下。”
作为崇尚武力、马上打天下的清朝军队而言,有清一代,对关公的崇奉,可以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关公不仅是军神,也变成了天神,成为军队以及皇室的保护神,屡次显灵,每度过一次重大的灾难,清廷都要加封关公,感谢关公在冥冥之中暗加护佑。
当天地会首领林爽文率众起事以后,台湾府城安然无恙,据地方官奏报,是因为府城东门城楼上关帝显灵赐佑。大学土福康安率领大军安稳渡过台湾海峡,迅速平定乱事,相信也是关帝暗加护佑。咸丰八年(1858)十二月间,太平军数千人围攻福建宁洋县城,城内兵勇单薄,众寡悬殊,县城危急,但是太平军却屡攻不下。据知县禀称,宁洋地方崇奉关帝君已经二百余年,太平军攻城时,众人见城上旗帜人马甚多,银刀排列,喊声震地,关圣帝穿着绿袍,状貌魁伟,往来指挥,太平军惊骇退散。闽浙总督庆端认为县城转危为安,实出关圣帝君神灵显应,护国佑民,因此,奏请钦颁匾额。
不仅明清正规的军队,元末以刘福通为首的红巾农民起义军和明末高迎样、李自成、张献忠为领袖的农民起义军,直到太平天国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都把关公当作军神来崇拜。
即便到民国3年(1914),袁世凯把持的北洋政府还下令在北京鼓楼西兴建关岳庙,将关公与岳飞合祀,祈望他的北洋军将领能与关羽一样勇武善战,常胜不败。据2011年3月武岳庙出土的一通民国十二年(1923年)石碑碑文显示,袁世凯为加强对全国军队的控制,曾以大元帅的名义颁令“以关(羽)岳(飞)为武圣”,由军队出资修缮,全国军人供奉。
关公作为庇佑军队、克敌制胜的“军神”便这样一直流传至今。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