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颜值和智商:为何很多看起来很怪的「抽象」画能卖出天价?

2016-03-08  宋健   守望者服务

艺术的颜值和智商:为何很多看起来很怪的「抽象」画能卖出天价?_第1张图片

本文整理自作者在知乎网问题《为何很多看起来很怪的「抽象」画,或一些照片都能卖出天价?》下的回答。

用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的话:画得越来越怪是因为被逼到这个份儿上了。天价的原因则是二十世纪艺术从“颜值”向“智商”转变的结果。

艺术史的简略回顾

文艺复兴以后,艺术创作经历了300年的渐进式发展,这300年的时间大约平均每100年只有3次主要的艺术运动。而到了19世纪,艺术运动忽然像井喷一样,处处开花,一个世纪内出现了22次主要的艺术运动,印象派之后的20世纪,艺术运动几乎像商业品牌一样层出不穷,平均2、3年就一次。

到了今天,艺术史学家已经不敢轻易把艺术运动写进历史教科书里面了,艺术已经发展到非常多元的程度,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呈现出万紫千红的绮丽景象。其中有传承过去的,也有探索未来的,详细的数据可以打开维基百科,搜索“西方主要艺术运动表(Western art movements)”

本文探讨的是艺术的宏观发展脉络,并试图在其中抓住一条主线。如果把西方的各种艺术运动、艺术技法、风格、群体都算上,制作一张从1750年到今天的时间轴数据图的话,就会是下图的样子:

艺术的颜值和智商:为何很多看起来很怪的「抽象」画能卖出天价?_第2张图片

要看清细节,请查看原图网址:https://artcanon.files.wordpress.com/2010/03/lydia_ruby_movements.jpg

看了这张图,就更容易理解为什么如果现在要当个艺术家的话艺术史是必修课,以及为什么现在的艺术探索越来越难。在这短短的200年发生了太多的艺术运动,如果不了解清楚前人所做的事情而盲目创新,基本上都会是以前某种艺术风格或主义的重复。

当然,做出了品质很高,但题材立意与过去重复的作品,也会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是因为独创性不够强,是很难成为问题中所说的“天价艺术品”的。

从拼颜值到拼智商

把艺术运动的代表作直接拼贴在一起,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这条脉络。下面这张图是关于世界艺术发展历程的一个速览:时间轴将艺术史划分成若干阶段,其中列举每个时代的代表作品,并附上简单的文字说明。

艺术的颜值和智商:为何很多看起来很怪的「抽象」画能卖出天价?_第3张图片

要看清细节,请查看原图网址:https://pic2.zhimg.com/c1f067a93717813b98aefadf9fde4c35_r.jpg

如果从视觉体验的角度来分析,可以看出一个非常有趣的趋势:在20世纪以前,艺术品主要是拼“颜值”的。也就是说,主流的艺术创作追求是视觉上的美,或者说通俗意义上的“好看”;而从20世纪开始,主流的艺术追求逐步从“好看”转向了“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大约从印象派开始,有远见的艺术家们就已经意识到艺术在写实技法上几乎走到了尽头,拼颜值的时代快要结束了!当时的画家都没有信心在写实这件事上超越古人,而照相技术在1820的出现更是加剧了艺术变革的节奏。艺术家们开始从色彩、透视、材料、题材甚至是情绪等不同的侧面来探索艺术的新出路。这种探索体现在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等多个艺术运动发展过程中。

一方面,成熟的摄影技术让艺术记录客观世界的过程变得简便,从而让很多学习艺术的人逐步放弃了基于透视法和光学模拟的写实主义传统绘画;另一方面,艺术家开始探索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内心,使用从老师那里传承下来的技法来创作自己心目中的全新主题。

艺术的颜值和智商:为何很多看起来很怪的「抽象」画能卖出天价?_第4张图片

按照村上隆的说法,他认为毕加索(1881~1973)的一生几乎把画画这件事儿给做绝了,后人从绘画性上已经太难超越。差不多也是在毕加索以后,西方艺术的主体全面地转向观念、概念。艺术家的工作逐渐从技法探索转移到了技法之外的构思以及形式的创新方面,其中最典型代表性的艺术运动之一就是波普运动(Pop Art),安迪沃霍作为艺术家完全就不是老老实实画画,而是去设计自己的形象、言行举止,搞活动,搞社交,用各种新技术探索带有观念性的艺术创作。

艺术的颜值和智商:为何很多看起来很怪的「抽象」画能卖出天价?_第5张图片

将脉络图的右半部分放大,可以看到近200年的具体趋势

从这张图上,你更容易看清艺术风格的变迁,虽然有一些艺术风格没有收录,不过还是基本能说明问题的。结合着我前面列举的数据和说明以及这张图,你会看出艺术探索的一个宏观的脉络。你可以试着把自己假想成某个时代的艺术家,然后你往之前看一看,再想想自己可以做一些什么新的尝试,就更能理解他们。

烧脑的「抽象」时代

准确一点说,20世纪的艺术并不是走向抽象,而是将刻画的对象从具象的事物逐渐转向了抽象的观念和意识。都包含哪些呢?当然门类是很多的,不过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自然、社会和人本身,在这几方面20世纪都分别有了非常巨大的发现和突破。

在自然科学方面,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发展,让人们对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宇宙和自然法则;在社会学和哲学方面,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自然辨证哲学以及福科这样的哲学家的重要探索,都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于对自身的认识,20世纪的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发展,让人们能够更客观理性地分析和理解自己的精神活动。

艺术的颜值和智商:为何很多看起来很怪的「抽象」画能卖出天价?_第6张图片

这些思想与过去的哲学和科学相比,本身就是更加“烧脑”的。我认为这直接导致了20世纪的艺术越来越“拼智商”——当艺术家基于这些新的文化去探索艺术时,画面就不再以客观的写实为主要表现对象,反而是把想象、梦境、意念这些作为创作题材,将世界的本质、宇宙的开端、社会现象这些作为创作的主题。

当然,“颜值”对艺术品来说并不是没有意义了,那些技法内化为了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段。也就是说,发展到20世纪以后,人们对艺术品的主流评判标准也发生了变化,有“颜值”当然好,但已经不再是必须品,“智商”则是高一点比较好。

艺术的颜值和智商:为何很多看起来很怪的「抽象」画能卖出天价?_第7张图片

这样一来,我们之所以会产生看不懂的心理,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烧脑的作品需要我们有更宽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则是思考视角问题,很多人从内心深处还是以为“艺术就是继承某种古代的技艺”或者觉得“好看就是好艺术”,觉得只要跟着大师、老师或者什么师傅学,就可以搞出艺术。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真正的艺术探索,是需要一代代人去突破,是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去变化的。齐白石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亡”,李可染说的 “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这些话,大体都是想告诉学生们必须向前看,要把注意力放在突破上面的意思。只要换一个视角,把艺术探索理解为“还有什么是别人没有探索过的重要艺术领域”,或许很多困扰都会豁然开朗。

天价的产生

说完了「抽象」,接下来我们谈谈艺术品的天价现象。解释艺术品的价格,就要先说明艺术品价值的成因。

与一般的保值品和产权投资品不同,艺术品实际上只对喜爱它的收藏者具有实际的使用(陈列、收藏、展示)价值,而不像房屋或汽车那样具有普遍适用的使用价值。因此思考艺术品的价值并不能够从经济学所说的“租值”入手,而是要回归到基本的供需关系当中。

具体来讲,如果艺术品和艺术品相互比较的话,那么艺术品的价值取决于喜爱它的那群人的综合购买力以及它的相对稀缺性。

首先,创造天价的并不是全部作品,而是那些最具有代表性、曾经在重要的展览中被展示过或者在总要的文献中被提及的极少数的重要作品(大约是万分之一)。这体现了稀缺性在艺术品价值当中的重要核心作用。

艺术的颜值和智商:为何很多看起来很怪的「抽象」画能卖出天价?_第8张图片

其次,西方绘画(包含本文所提及的「抽象」作品)近年来连续创造新的天价成交记录,首先和全球艺术品的综合购买能力提高有关。欧洲艺术基金会(TEFAF)所公开的数据表明,全球艺术品市场的规模大约是56亿美元,这反映了公开拍卖,艺术画廊和私人艺术交易商在2012年的销售量,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估值在过去20年有六倍的增加

虽然近2年来全球的艺术市场随着经济的冷却也发生了迅猛的收缩,但长期的、总体上的增长趋势还是可以从下图中看出一些端倪。我认为无论是长期的增长或是短期的低潮,都体现了艺术市场逐步趋向理性的大趋势,未来的艺术市场将更加依赖于理性、量化对艺术品价值的宏观评估。

艺术的颜值和智商:为何很多看起来很怪的「抽象」画能卖出天价?_第9张图片

综上,我一开篇就说那些看起来技法很简单的「抽象」画是被逼的,被谁逼的呢?是被艺术家自己逼的。艺术史是人类不断探索未知的重要艺术领域的历史。每一代产生重要突破的艺术家都从来不仅仅是承袭过去的艺术技法,而是勇敢地探索未知的艺术领域。从文化和艺术发展的大脉络看到尚未被发掘的重要领域,然后用自己毕生时间和精力去努力探索的艺术家。

而这个毕生探索和坚持的大道理,同样适用于那些投资艺术和从事艺术经济工作的人们,虽然我们处在一个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但我们应该逼迫自己在这样的逆境下继续探索,甚至主动去适应这种状态,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我们工作的动力。

艺术的颜值和智商:为何很多看起来很怪的「抽象」画能卖出天价?_第10张图片
守望者官网


艺术的颜值和智商:为何很多看起来很怪的「抽象」画能卖出天价?_第11张图片
守望者微信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艺术的颜值和智商:为何很多看起来很怪的「抽象」画能卖出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