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跟上创业的浪潮你就赢了?(主编课堂作业3-2)

最近,上海街边,各种色系的共享单车遍地开花,充满活力的橙色系mobike,亮丽夺目的黄色系OFO,工薪风格的蓝色系小鸣单车,甚至连永安行,也出了蓝黄系的共享单车,且不论小蓝、优拜、Hellobike、骑呗、快兔出行等等各路突起的异军。

共享单车这个市场真的有那么大吗?赶上这波浪潮了,就前途无限了?

时间拨回到2008年11月,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上线,于是,团购如野火之势迅速在中原蔓延,从2010年初至2011年9月,诞生了5000余家团购网站,做过网站的,没做过网站的,似乎都看准了这一块肉肥汁多的香饽饽,所有资方都努力抢滩,好像只要赶上这波浪潮了就能从中分一杯羹了。

时间没过多久,2011年底,中国近千家团购网站倒闭、并购、转型;同时,不再更新的团购网站占到了总量的20%。洗牌开始,团购业渐而进入寒冬。一如大家事后所回顾,这是一次典型的中国跟风式浪潮,跟风的结果,绝大部分的团购企业,都给美团、大众点评等几家团购领军者当了铺路砖。

而地产行业,相比团购更让人触目惊心。十多年来,房地产行业持续发酵,地产的利好与资产的增速催生了不少一拍脑子就开建的项目,海景房、产业城、高档别墅区、新城区,多少房企冲着这些热门的概念,在没认真考虑城区可能的人流量和配套情况下,便放开拳脚重资投入。接下来,就是我们后来所见,多少让人惋惜不已的空城、鬼城。

羊群效应四字,很好地总结了国人爱跟风的习惯,这种习惯众人皆知,却似乎已深入骨髓,反复多少个经验教训,却竟然没法让人长点记性。

二、为什么在中国,大家都喜欢跟风创业?

创业,说到底要由人来发起;公司,最基本的单位由人来构成。因此我们所看到创业风潮中跟风的习惯,与国人自身的习惯最密不可分。

李笑来在他的《财富自由之路》的专栏中曾提到国人常踏进的三个大坑,其中之一,便是“心急火燎地随大流”,眼看市面上到处挣钱的大流,恨不得马上伸出五头六臂加入其中。生怕错过啊,生怕没踏上这班船而失去大好机会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非常贴切地形容了这种心理。

管它挣钱与否,可持续发展与否,先上了船再说!如此“心急火燎”,又怎么会认真分析清楚当下的态势、自身的实力、与行业本身的匹配情况、行业的未来等等,没有认真的考量与足够的准备,又怎么能在后面激烈的竞争中得以胜出?

现在看到的那些抓住机会的人,真的只是运气吗?那是别人准备多时,已有足够储粮时,才被“正好”看到抓住了机会啊。

当然,要说只是人的原因,定不全面。国内的创业环境,投资环境自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

先说资方,资本缺少安全多样的投资渠道,在投资时,自然就少了可供对比与权衡的因素。资金的“机会成本”(意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样东西。)不突出,花钱时自然就更“大手大脚”。试想,如果通过理财能得到15%低风险的年收益,资方还会去考虑年收益仅20%且高风险的项目吗?

再谈创业环境,是否会问,现在不是提倡大众创业吗,这创业环境,可是比什么时候都要好啊。可是,我们的风险管控机制呢,信用考量机制呢,记得P2P兴起那段时间,如果在信用的管控上有更靠谱的制度,如果在房产开发商申请贷款时有更严格的风控机制,或许,就没有了后来那一片“尸横遍野”的狼藉。

跟风,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一种制度的缺失。

三、跟风性的创业浪潮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对于市场而言,越多的企业竞争者与同质商品涌入市场,一方面会驱使价格越加接近供需平衡状态下的市场最低价,没有一个卖家可以单方控制价格;另一方面由于竞争的激烈性,服务与产品将更加快地更新迭代,给予用户更好的体验。最简单的例子,我们都从“百团大战”和“滴滴快的大战”中尝到了优惠与补贴的甜头,京东与一号店打价格战时,消费者何尝不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那位渔翁?

而如果换到企业的角度,情况就没那么乐观了。在活生生血淋淋的市场竞争当中,经过一轮轮优胜劣汰与重新洗牌,最终将决出胜负。

市场优胜者。这一类企业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一方面暂时赢得了市场,另一方面通过激烈的竞争,企业内部已能顺利运转,管理得势,市场得势。一如美团,一如滴滴,一如万科,他们就如同在比赛中获胜的选手,不但有了呼声,而且也有了赢得比赛的经验。

市场淘汰者。这一类企业在这一次竞争中被淘汰,元气大伤者可能因此一蹶不振;尚有元气而又充分获取了经验的企业,或许能在其他领域再发掘出一片天地。

而在竞争当中苟延残喘的,侥幸存活的,将会面临再新一轮的洗牌。

没有自己的独门秘籍和传家武器,哪能轻易就迈上战场?

四、那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竞争,选择不一样的打法?

经验是累积的,似乎我说有方法不追逐浪潮,不用经过一轮轮过五关斩六将便可有更大的胜算,这显得有多不可信就有多不可信。

但是,还真有。

前阵子见着一位咖啡师,一位很有想法的咖啡师。他曾经在咖啡开店的浪潮中跟着一起开了一家咖啡店。接着在一年多后,随着咖啡店的倒闭潮一起关门歇业。然后,他做了下面两件事:

1.向上游发展。当咖啡店已遍地,此时进入,想要有制胜的可能,必须要选好切入口。而在咖啡店遍地的时候,走上游线路,是一个不错的打法。这位咖啡师收集了不少的原料供应商,申请了几款咖啡豆和可可的总代权,从源头抓起,转而服务咖啡店。而为了让咖啡店业态得以良性发展,他同时作为咖啡技能顾问来为一些咖啡厅提供咨询服务。相比之前开咖啡厅,这种玩法更轻松地给他带来了更好的营收。

2.从零到一。这位咖啡师开始寻求创新,他开发了一种全新并可大大提高业内效率的技术体系,目前正在研发阶段。回过头想,iphone/ipad之所以一朝发布而吸粉无数,不正是靠的让技术融入艺术、从零到一的创新么?如果不能实现技术上的突破,模式上的创新也是不错的打法,如airbnb,如滴滴。

再有,服务周边。网上曾冒出一个笑话,国外开一个加油站,围绕加油站附近会开出一系列的店铺,如汽车维修、超市、餐厅、汽配等等,国内开一个加油站,旁边会跟着开出五六七八家加油站。这个笑话有点夸张,却也很形象地描绘了国内跟风创业的现象。服务周边,就如同电影院里的爆米花供应商,当电影院遍地时,选择做电影院里面的爆米花供应商,比再开一家电影院更容易让企业生存下来。

总结来说,向上游发展、服务周边、从零到一,都是可以让企业在浪潮中避开竞争从而获得喘息余地的方法。

现在回过头来看共享单车,似乎我们已能模糊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市场将会面临的洗牌和重整。

风口来临,是进入,抑或避开竞争另辟蹊径,除了对自身势能的了解,对市场的洞察,更需要的,可能是面对种种诱惑时那一份不被牵着鼻子走的理性心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以为,跟上创业的浪潮你就赢了?(主编课堂作业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