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感

一个人能写出多少个故事啊?记得这是小时候第一次写作文的时候,自己记忆犹新的事情。老师总是鼓励我们说,把所有经历的事情都付诸在文字上。当我逐渐长大的时候,就发现人经历的万千事物擦肩而过,可能当下并没有共鸣一样很强的情感宣泄。就像自己以为把身边的故事都写下来,细细品味的时候,总少了一种认同。

越长大,发现生活不仅仅是在自己的眼前博弈,以及我们能想象的未来境遇。小时候觉得百行百业都各有造化。种树的,守果园的,守鱼塘的,都感觉跟那些古装电视剧里的一模一样风花雪月。

第一次踏上了与家乡不一样陌生的土地上,都在竞逐着赚钱致富的路途上。每一条路延伸出的无数分叉口,有的前往的是家乡的归途,有的前往的是生命的终点。就像小时候总想要去把握住每一件故事,最后在自己的蹉跎中慢慢酿成了沉默的艺术,高雅,不知道和谁倾诉。

太多的文章都有了一个标签,来把我们的感情归类成一个过程,一个自己感觉到喜幸的事物。所以很多人喜欢听故事,听故事就是像听一种感受。从小都要求去写故事,长大了却是更喜欢辩证地看待一件事物,缺少了经历故事的那份真情实感。满嘴文绉绉的大道理,抵不过一场酒,一次哭泣,一个听起来有喜怒哀乐感觉的经历。

以前是听故事的人,现在是经历故事的人。大同小异的是我们年岁渐长,想爱,去爱,相爱,渴望爱,一步步地去成为了那个在小时候一直惦记了很久的自己。我们都在惦记着长大,忘了长大后自己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属性。忽略了一切的忧愁与困难,凭空的想象中成为了想要去为之奋斗的青年。在跟随着一波又一波涌入大城市的人们,发现了城市总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发现热血浇灌的青春总会让自己匆匆来过的城市铭刻下一份同样是自己小时候惦记了很久自由发挥的空间。

无数的努力下,才发现自己应该退避三舍一样地回到一亩三分地的乡村,城镇,等着日子推移到娶妻生子,开枝散叶,看着后代里满怀期待的年轻人听着时代的旋律,想要肩负着的伟大使命去到自己未曾征服的城市猛兽面前,低下了自尊这头桀骜不驯的头颅。这座城市不会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展现出因他而存在影射下的繁华,也不会因为一个人黯淡离场而多一分离愁在万千灯火中。

在年轻时,太早丢掉了抱负,卸下了包袱,一个人好像偏离了大众一样似的无欲无求,不求上进。在无数人的鄙夷中更早地做到了自己想要去适应的生活,那些一直在生活里拼命往前,针锋相对那些名利的人,也许熬到了中年,两鬓斑白的时候,捧起茶杯,原来那个人那么早都领悟到了舍得的意义。在年轻的时候,也太不上进了吧。其实他们拼命的那些年,在概率学上谁又能握住了成功?

最后的一切都是故事,也只是故事。我宁愿自己的故事像白纸一样的苍凉,也不愿在无数人都定义好的格局里跳着,跑着,最后坠落悬崖,在深渊下凝视深渊边上的人,看着他们战战兢兢地走过那些可以吹嘘一辈子的坎坷,逢人便说这就是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