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香烟露凝香 ----漫谈电影中的女性烟民形象

香港著名词作家林夕有一首《吸烟的女人》是这样描述的:
“独自驾车与寂寥随处荡/她惯了靠吸烟 替代独自谈话/墨绿眼镜隔绝阳光/不想远望/不需暖光/因她拒绝期望/淡绿衬衫衬着红黄灯号/车里暗笑的她/会淡没在长路/艳丽眼睛看着红灯三种抉择/偏偏要等灯光变换迷阵/就让一支烟/烧出一早封锁了的梦/最理想的戏 车厢里上演/让上升的烟/遮掩窗边不想见的路/谁人想发现/身边满是告示/不断吐烟/因她一早已习惯/将冷却了的烟/去用力弄熄/不断吐烟/因她不想去习惯/剥去了镜框/看命运在转弯/拼命循环/不断驾车/因她一心要遇到可以变化的街/永没路牌”。
歌词画面描绘吸烟的女子是感伤且失意落寞的。伴随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吸烟这个动作被冠以更多的文化含义。电影中也开始借助个性鲜明的女性烟民形象来表达角色自身阶层所要传导的文化诉求。
香港电影《志明与春娇》大抵是发生在香港室内禁烟令普及化的几年后,讲述都市男女因为在禁烟大环境之下因为聚在一起吸烟,彼此开始相识,了解,萌发爱情,因烟而结缘,香烟在影片中成为一个推进人物关系和情感发展的媒介。
电影中几个关于女主角春娇的吸烟镜头如斯表达:志明第一次为春娇点烟的状态,充满性别互相吸引的张力。全片虽然没有一丝一毫关于爱欲肉体赤裸的表达,但通过香烟这个媒介所传达出的情欲,爱情的火花却是有增无减。
男女主角在香港街头的垃圾桶这样一个很世俗化的社会环境下吞云吐雾,春娇所代表的独立自主、成熟的港女形象,立体而生动。每一个烟雾吞吐的动作,不再是早先女性试图反叛父权制男权社会意识刻意而为之的,这是现代社会女性独立自主形象的顺势展现。然而因为场景铺设定位是市井生活,所以志明与春娇爱情也市井意味甚浓。由此,春娇吸烟的形象是将普通的香港烟民形象做了一个完整阐释,简单,直白,甚至忽略掉了性别身份。
同类作用的另一个女性烟民形象是周星驰电影《功夫》中包租婆的形象。在周氏风格化非常明显的电影里,人物设置大多具备夸张的脸谱化且多趋于丑态化,包租婆出场时的波浪大卷发型与叼着半截未燃尽的香烟成为标志性人物形象。在这其中,女性烟民形象所反射的文化隐喻大多没有很严格的性别意识,许多香港电影,几乎都能通过全景化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展现市井小民阶级的生活细节,丝丝入扣,形象生动。
再有,部分电影中女性烟民的所代表的则是个性鲜明的代表,反叛传统,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先驱人物。伴随着女性平权运动的高涨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独立性别意识的觉醒,这类明显标签化的角色在许多电影中依然是耀眼闪光的。
典型的是美国电影《卡罗尔》,影片改编自说讲述的是一位19岁少女与一位成熟妇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的背景在50年代的美国。而当时同性恋不但是为道德伦理所不允许的,甚至是被鉴定为精神病。卡罗尔作为一个婚姻深陷危机的成熟女性,明确自己情感的选择,虽然迫于压力,因女儿抚养权而受男权社会的牵制,但她每一次出现时都配有精致的妆容,成熟充满魅惑的嗓音,不浮夸,淡定而从容,所有的表象都深深吸引着19岁的特芮丝。影片所采用的独特鲜明的舞台化场景展现,无论是在人物对白,服饰、动作细节中堪称精致。
卡罗尔与特芮丝第一次约会吃饭的时候,电影用了一个较长时间的镜头对卡罗尔吸烟的动作及神态做了一个特写,她深谙眼前这个小自己许多岁的女孩对自己掩饰不住的倾慕。但是成熟女性对情感的拿捏与社会现实的认识更为深刻,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社会对人性独特个性压制的要求和约定俗成,她会选择佯装隐忍的从容和优雅,然而惺惺相惜的雀跃却始终是不能被禁锢的,于是吸烟的动作中充满了爱与悸动,第一次女性意识中反叛的觉醒,由卡罗尔这类女性领跑而起。
之后,卡罗尔发现自己被丈夫雇佣的私家侦探监听,她和特芮丝交往的细节被作为“精神病”证据收集交给了法院,她愤怒举枪而后又放弃,经历这多重复杂的心理变化,最终她决定放弃对女儿的抚养权的争夺,这是一个坚守捍卫爱情的女子,同时也是一位无力的母亲。她拿着打火机颤抖的慌张细节展现是这个时代,这个阶层,这一类女性面对父权制社会权利的反叛和斗争的意识觉醒后的妥协。但全片卡罗尔丈夫所代表的个体男权社会角色已经被弱化了许多,替代的是以群体男权意识形态的认定同性恋是一种病,需要压制和治疗的灰暗基调来展现。由个体走向群体,将个体故事放置于社会历史大环境中,遗憾的是,争取个体情感意义的行为没有参与到社会大环境中的同性恋平权运动之中去,是本片唯一的缺憾。影片最终两人跨越重重阻碍,终成眷属把戏剧冲突中大环境的冷酷以一种个人情感诉求得意满足这种很童话的方式获得释放,这是现代人的一厢情愿,也是她们和文化社会暴戾压制最终的握手言和。
相比较根据著名诗人毕夏普生平所编著的电影《握住月光》中,萝塔的烟民形象则完全突破了电影视角中男女的性别差异。人与人之间,再无明晰的性别社会差异,每一次抽烟的镜头描写是人物内心独白的细腻展述,是对爱情真实困境的表达,又直面爱情真实困境,并进行抗争。全片主要讲述了美国女诗人毕夏普和建筑师萝塔两人长达十年的爱情故事。最终因为两人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渐行渐远而没能携手白头的悲剧。女主角伊丽莎白毕夏普自卑,敏感,脆弱,人生的灰暗色彩一直很浓重的。即使在遇到爽直深情的萝塔,也终究逃不过性格的悲剧宿命。影片中萝塔吸烟的几个镜头都是为表现其工作能干,性格豪爽而设置的,这部影片几乎没有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男性意识角色的出现,两位女主角的情感纠葛显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电影中女性烟民的形象永远不能只是单一呈现的。这些或者独立于主流意识文化的女性,市井阶层也罢,精英阶层也罢,或是为反叛男权意识,甚至仅用于内心独白的陈述,有交集、延展,有赘述有无意识的风格化,所有这些尼古丁味的烟尘里,故事的绵长像烟雾一般,有人沉迷其间,有人却在潇潇泪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支香烟露凝香 ----漫谈电影中的女性烟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