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活增加点仪式感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一人带两个,一个五岁,一个十个月,每天的日子差不多都可以用兵慌马乱来形容,失去节奏,日常生活琐碎,疲惫不堪。

       自从有了妹妹,淘淘每晚就寝前的固定节目睡前故事就不能按时进行了,改为有时间就见缝插针的讲,保证孩子阅读习惯的持续进行。

        就算这样,也不是每次都能如愿,往往会因为太忙干脆就不讲了。淘淘一开始不接受,也不习惯。每晚睡觉前都说睡前故事还没有讲,他睡不着,我说讲过了呀,还告诉他是什么什么时候讲的。他就说那不叫睡前故事,睡前故事就是睡觉前讲的故事,是洗完澡、刷完牙之后上床,在床上讲的,讲完就睡觉的那个睡前故事。

        因为有妹妹,而且还小,也实在是顾不了那么多。说实话,能抽空给他讲绘本已经是非常不易的事情了。虽然时常心怀愧疚,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部分时候是趁着妹妹睡了,放下家务和未洗的碗筷赶紧给他讲。母子两个相互依偎着重温独处的时光。其实,实际情形是,一本书还没有讲完,妹妹已经醒了,于是又赶紧奔过去给妹妹喂奶,安抚。没有讲完的绘本暂时搁置,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继续接着讲。

        于是我就不耐烦的敷衍他,只要今天讲过就是了,不管是不是睡前故事,妈妈也没有时间给你讲了,以后就取消睡前故事或者你自己看也行。

       淘淘有时候会妥协,有时候不妥协,妥协的时候也是带着失望进入梦乡的,明显的感觉不快乐。不妥协的时候大概就是他读书特别上瘾的时候,一而再的要求进行睡前故事,很是执着。这时候,爸爸会批评淘淘不懂事,妈妈那么累,不讲就不讲了,偶尔一天拉下也没有关系,为什么还要坚持讲呢。即使这样,淘淘还是会继续央求我们给他讲,一遍遍的说我睡不着觉,必须讲。

        我看他如饥似渴、不讲就坐立不安的神情,睡不着觉的可怜样,于心不忍,还是会抱着动来动去、哼哼唧唧、不停扭动的妹妹,在停停顿顿、不断变换的哄妹妹求安分的姿势中和他一起完成绘本阅读,满足他这种仪式般的心理习惯,让幸福的种子继续发芽成长。

        从婴儿期开始,淘淘就有每天睡前讲绘本的习惯。因为妹妹的到来这种待遇一下子得不到保障,几年的习惯哪能说断就断,已经变为他睡前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就是仪式感,已经固化下来了。

       关于仪式感,《小王子》里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最好还是在原来的那个时间来。”狐狸说道,“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比如说,我的那些猎人就有一种仪式。他们每星期四都和村子里的姑娘们跳舞。于是,星期四就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我可以一直散步到葡萄园去。如果猎人们什么时候都跳舞,天天又全都一样,那么我也就没有假日了。”

      淘淘就是这样的心理,不讲就是不舒服,不能进入梦乡,就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没有做,这件事情不做他是睡不着觉的。

      如,到点就要吃饭;出门就要和家人再见;以及吃饭前的感恩祈祷;临睡前检查一下门窗是否关严;不管有多忙都要好好吃饭,还要坐的端正;累的时候听一下音乐,放松一下身体;家里随时摆放一些赏心悦目的鲜花;出门前的整理衣帽着装等等一样,都属于仪式的一种,不仅仅是习惯的养成,也是对生活节奏的把握,可以给生活创造稳定感,给生活带来灵动、有序。

       体现仪式感的事情越多,就说明有多热爱生命,可以让生活精致一点,体现生命的庄严与美感。

        给生活增加点仪式感,对生活充满热爱与感动,就是体现自己的存在感,体现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体现对生活的认真态度,也会让人肃然起敬。

       感谢孩子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生活有时候真的不能敷衍。

                                       2016.10.14温暖甜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生活增加点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