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生鲜电商行业艰难的一年。上半年,美团小象生鲜、顺丰优选、阿里巴巴的盒马生鲜和永辉的超级物种等几个巨头的项目陆续缩减了经营规模,而进入下半年以后,多家生鲜电商陆续翻车。
10月29日,水果会员平台“迷你生鲜”宣布暂停运营,开始分期退还款项。
11月20日,曾入选今年二季度胡润中国潜力独角兽的呆萝卜被爆欠款2.9亿元,日常经营受到重大影响。
12月6日,明星生鲜电商公司吉及鲜召开全员会,宣布融资失败,规模盈利不达预期,公司要大规模关仓。
12月12日,阿里巴巴投资的易果生鲜被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1411.02万元。
2019年的第四季度,很多生鲜电商玩家走上了末路。不过从第三方报告来看,生鲜电商行业头部企业市场份额继续增加,前五名总和已接近40%。
近期每日优鲜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曾斌在2019亿邦未来零售大会上,对其商业模式做了主题演讲,其中着重讲述了其依靠着做大做强的前置仓模式,凭借该模式,每日优鲜已经站在了生鲜电商行业的头部。
有意思的是,另一位头部玩家盒马鲜生则对前置模式发表了不同意见。盒马鲜生CEO侯毅认为,“前置仓模式是不成立,是做给VC看的模式。理论上前置仓这个模式是做不成的,但是盒马希望努力一下,尝试下来发现,所有担心的事情都是真实的。”正如其所说的一样,盒马生鲜原本试图走的“盒马小站”模式,也就是其前置仓模式已经停止了运营。
为何生鲜电商行业如此难做?而“前置仓模式”又是什么?为什么每日优鲜靠其越做越大,很多玩家甚至盒马鲜生都没能走成这条路?
一、前置仓模式出现的背景
前置仓模式出现的背景是传统电商很难做生鲜业务。生鲜商品需要在配送时间内保持低温送达,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冷链物流模式是“泡沫箱+冷袋”的模式,生鲜商品作为普通包裹走现有的常温物流配送体系,这种模式成本较低,但难以满足生鲜商品对冷链物流配送的要求,生鲜产品的品质保护难以保证。
前置仓模式正是解决生鲜品类电商问题的重要出路之一。2018下半年,前置仓模式爆发,上海出现了叮咚买菜、福州则出现了朴朴超市。盒马生鲜、妙生活、天天果园、每日优鲜、U掌柜等等都曾经或者当下在使用这个模式。每日优鲜则是这种模式的开拓者,自2015年就坚定前置仓模式战略,实现了大规模的扩张与业务的发展。
二、什么是前置仓模式?
前置仓模式就是一种仓配模式,前置仓是指更靠近消费者的小型仓储单位,一般设置在消费者集中的社区附近。其运营模式是:以冷链物流提前将产品从总部中央大仓配送至前置仓,客户下单后,从前置仓直接完成上门配送。
对标前置仓模式的其他模式还有前仓后店及店内仓,前店后仓的代表有永辉生活与盒马生鲜。店内仓则有京东到家,是在超市里批出小块地方,只有拣货员进入,顾客不进入。前置仓只做到家,后两者既做送货到家又做到店自提。
三、前置仓模式的优势
1、送货到家,满足“精致懒人”需求
前置仓模式主打的优势就是快速送达到家服务,通过覆盖商品送达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生鲜商品“既快又好”的配送。相比于到店自提,满足了一众“精致懒人”,也就是既想自己做更好的美食,又不想出门买菜的人的需求。
2、快:“极速配送”
“三公里30分钟24小时配送”、“准时达”、“优质生鲜一小时达”……每家生鲜电商打出的口号不尽相同,却都是以“快”作为配送服务的内核。
前置仓通过选取离客户更近的位置,实现更快的配送速度。
3、降低开店投入成本
前置仓的模式本质上可以说是,用200平-300平的面积,承载十余个生鲜大品类2000多个SKU(最小存货单位,也就是具体到型号类型等差异无法再细分的商品单位)。从面积来说,这是便利店的面积,而从覆盖的品类以及客群来说,这又是大中型生活超市对商品和客群的覆盖能力。
简单的来说,前置仓就是用小店的低成本,做出大门店的品类广度和服务深度。
平均门店面积在4000-5000平,采取前店后仓模式的盒马,思路也与前置仓模式相似,相比较而言,省去了开店成本的前置仓前期投入则更低。
四、前置仓模式的痛点
既然前置仓模式这么好,既快又能够降低开店成本,为什么盒马鲜生放弃了其盒马小站业务板块?为何原本想“试试”前置仓模式的侯毅直言“前置仓模式是不成立,是做给VC看的模式”?
主要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个是其成本,一个是其收入。
1、“快到极致”提升了供应链的成本
快是前置仓的优势,但是这是从竞争上来说的优势,却不是其成本上的优势。快给前置仓带来的痛处有三:
(1)“快”意味着商品需求的不确定性。
如此快的配送,快到一日三餐的需求变化,这其中的波动性是难以预测的。如何控制生鲜电商的损耗率是其控制成本的一大难题,同时如何控制售罄率也是其一大难题。进的太多太快,明天商品就可能卖不掉,后天就可能变质;进的太少太慢,需求一上来商品马上售罄,销售量会受到影响。因此如何面对这种不确定性,降低成本就成了前置仓模式的难题。很多生鲜电商为了降低这样的成本,反而刻意追求“慢”,通过次日送达的方式使这个过程可控。
(2)“快”意味着更为苛刻的配送流程。
为了更快的将货物送到客户手中,既要快速的为客户完成配货,还要在一定时间内到达配送地点,这样一来对仓库的建设要求非常高,对仓库的设置,路线的规划要求也非常高。
2、不同地区的需求不同,进货策略不同,难以把控
就拿上海市来举例,上海市的不同区之间对生鲜的商品截然不同,为了实现快速送达,需要在上海市设立几百个前置仓,但是每个前置仓的货物配置都因为各个区的需求差异而难以分配,稍有不慎就会对损耗率和售罄率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3、用户规模是其收益关键,而提升客户规模则成为一大难题
成本太高,收入来补。每日优鲜通过做大规模,做大每个前置仓的SKU数量,使得用户每次下单可以选择更多的品类,通过提升平均下单金额覆盖其平均成本。但是这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投入,在用户规模和金额发展起来之前,其前期成本并不是没有足够的资本的玩家能承担的。达不到足够的收入,覆盖不了发展供应链带来的成本,小玩家们资金一断,自然就玩完了。
每日优鲜CEO徐正列举过一组数据:客单价几十块钱的买卖,毛利率20%-30%之间、费用率20%-30%之间,两个同样模式的玩家,执行偏差20%,就意味着毛利率少5%、就意味着费用率多5%,结果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生鲜电商本就是一个毛利率和成本都非常高的行业,运营和执行上的偏差可能会使毛利率只有20%而成本达到30%,只有精细化的运营才能够在生鲜电商里找到出路。
当然,每日优鲜能够做到今天这一步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步一步改进的,高盛、腾讯、保利资本等都是其投资人,其获得的多轮资本是其发展至今的基础。可惜并不是所有生鲜电商新星都像盒马生鲜背靠阿里,当资本发现生鲜电商行业并不比出行行业烧钱少时,融资渠道的断裂就成为了很多小玩家的终点。
五、总结:前置仓模式,不是谁都玩得起的
知道了前置仓模式的特点,也就知道了对前置仓模式运营要求之前,对其体系建设要求之前。外部既要有资本的支持,内部又要有运营的能力,前置仓模式才可能成为生鲜电商的一个出路。
因此,侯毅所说的“理论上前置仓这个模式是做不成的”确实不无理由,前置仓模式,不是谁都玩得起的。今年生鲜电商玩家的溃败,也只是印证了当事企业运营能力不足以跨过这个行业的基本运营门槛而已,烧钱不是出路,运营才是根本。
主编:谦启咨询 | 陈勇
原创:谦启管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