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时光,是我回不去的青春。”——泰子
做建水紫陶的这些年,我从业界内的一个无名小卒,到现在走在碗窑村时,会有人和我打招呼“泰子你来啦”,不知不觉间,已然四年有余。
四年的时间,如果在大学校园里,大一新生变成了毕业生;
如果在职场里,实习生变成主管或经理;
而我在这四年里,从对建水紫陶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略有所懂;从一个略有迷茫的年纪,到现在而立之年。
这些年间,遇到过很多人,经历过很多事,今天絮叨絮叨些有趣的。
01
2013年夏天我到浪鬼紫陶基地做事,从打杂开始。因为我做事认真,能吃苦不怕累,肖春魁老师可能觉着“非朽木,可雕也”,于是收我为徒,做我的启蒙老师,开始了建水紫陶的学习制作。
讲真,打从我第一次摸到这细腻如膏脂的建水紫陶泥开始,便莫名的喜欢。怎么说呢,就像男的第一次抽烟,女的第一眼见到橱窗里漂亮衣服,我的心里,就这样埋下了建水紫陶的种子。
02
学了几个月,我在家中自己的房间里,堆满了陶泥和工具。我的工具,有改装过的,有自己做的,只秉承一条原则:怎么好用怎么做。
我一边按着自己的想法各种试验各种做建水紫陶,一边有借有买的搞来一堆关于陶瓷的书籍。
我的习惯是先看作品图,觉着喜欢的,再看文字注释;作品图不吸引我的就先略过去。
第二遍看时,再慢慢琢磨一开始没惊艳到我的陶瓷作品,是哪些方面与我的认知没有达到契合一致。如果是暂时的个人审美达不到,那就努力提升,如果真的不是我的菜,那就放弃。
就这样,一本本的书被我翻旧,烂熟于心。但凡被我看过的书,哪怕是免费送人,别人也是看不上的,因为外表真的太烂了。
03
“形美且神具”,这是我最推崇的制陶理念。大众都以为泰子陶艺的主打作品是花器(又名花货),其实是因为很多人没有静下心来看我做的素器(又名光器),或者说在建水紫陶这个名头下,素器被遗弃在产业链的底端,大家未曾静下心来审视建水紫陶的素器,所以我精心做出来的素器,在好多人眼中与其他素器一般无二,于是做得越来越少,最后索性不做了。
觉着自己不做素器的原因,颇有“高山流水中,子期逝去,伯牙破琴绝弦”的味道,哈哈。
04
2014年,我给自己取了别号——“泰子”,并注册成商标。
“泰子”之名,本不是为博眼球而来。
“泰”意为泰山。泰山之重,世人皆知,我憧憬着手中的建水紫陶,能有泰山的稳重(“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以死举之,重中之重啊)。
“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比如孔子、孟子。好吧,四年前的我年少轻狂,无丝毫不敬之意,仅仰慕趋向之心。
人们第一次和我聊天的开场白,通常都是“太子?那你老爸岂不是圣上?”
哈哈,此“泰子”非彼“太子”。
05
做出满意的陶了,下一步是烧制,这就得用到窑了。窑这么重要的环节,一丁点儿都马虎不得。
如果租窑,效果肯定没法按自己的要求来。因为如果依照我的标准,肯定会对窑主提各种各样的要求,窑主在听不到一半要求时,就会烦躁得把我拉黑名单。
如果买窑,那是一大笔开销,对于刚起步的泰子陶艺,小到一个刻刀,方方面面都要花钱。
突然想起来,如果去饭店吃饭,随便人均几十百来块;但如果自己做饭吃,价格可以控制得比饭店便宜。于是我决定自己做个窑。
敢自己做窑的这份自信源于:在浪鬼紫陶基地做事时,如果轮到我负责烧窑,肖老师就和我打个招呼然后去睡觉;但如果烧窑那天我休息,肖老师就会亲自抱着被子在窑边守着。
事实证明,我自己动手做的窑,还挺好用。
06
许是因着我用心做陶,无论是造型还是实用性,都蛮靠谱的,开始陆续有人陆续循着来家里,买做好的成品陶。
没多少日子,成品就全被拿完了,但是依然不够,只有让人订做。
随着订做的数量越来越多,我一个人分身乏术,于是筹建了工作室,从慕名前来学做陶的后生中,选了几个靠谱的做学徒,边教边做,更多的是亦师亦友。
规模起来后,在碗窑设立了一个店铺,用来陈列作品和供来客品茗。
07
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不断创新,除去让客户满意的那点私心功利,更多的动力源于,做好陶这事儿,会让我很开心。
如果去野外郊游,看到一棵好大的树,我就会想,回到工作室后定要做把“古木参天壶”。
家里后院莲花池每年花开花谢,只有荷叶时我会想着做“鱼戏莲叶壶”,长出了花苞时我就做“莲花莲心香炉”,莲花盛放时会琢磨着做“盛开如莲品茗杯”。
我在工作室里种了些草木,养了鱼儿,经常有小虫小鸟过来玩耍。
所有来过工作室的人,都说这里是好地方,鸟语花香的。
我从来不打扰来工作室作客的小动物们,只是静静的看着它们俏丽的身姿,琢磨着如果用陶来表现,怎样刻画出那份精巧灵动。
有一次我望得出神,连朋友近到我身边都未曾觉察,他后来打趣道“你这是要变中国版华特·迪士尼的节奏啊”!
从那以后,大家评论我就一句话:“泰子啊,就是会做建水紫陶”。
这是中了魔怔的前兆么?哈哈~
08
我做了这么些年的建水紫陶,不但没有腻,反倒心变得愈发的平静和安稳,性子也不似以前那般急躁了。
边做陶,边看书,边习字,所谓的修身养性,大抵便是这样的吧:过程很享受,结果很淡然。
“让手中的建水紫陶,唱出清新的自然颂歌”,这便是现在的心境了。
絮絮叨叨讲这许多,也没问问大家是否听说过建水紫陶?
可能有听说过,也可能一脸茫然。
即使是云南本地人,也不一定知道云南建水有这个手艺和陶种。
将来一点点的说吧,现在要去做陶了。
-- 泰 子 陶 艺 --
让 手 中 的 建 水 紫 陶
唱 出 清 新 的 自 然 颂 歌
所有图文均为原创
转载请后台联系
不许盗图盗文 天知地知大家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