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三大项目架构MVC、MVP、MVVM使用体验

本文由业松所写,转载请注明作者。

先上个链接吧,谷歌官方github的Android架构demo,里面有各种各样的MVP、MVVM架构,可以clone下来自己新建项目的时候作参考。clone后需要切换branch才能看到其他架构的代码。
今年MVC、MVP、MVVM都有写,其中MVVM以前没接触过,现在终于可以谈谈这三种架构的使用感受了。由于今年写的Android项目都是商业的,没写个人项目,代码贴不了(可以说纯干聊,无干货- -)。

子虚乌有的MVC(Model-View-Controller)

为什么说Android MVC架构子虚乌有?MVC分层概念是在Java后台Spring框架里拿过来的。人家的Controller和View层代码确实是分离的。Android里面哪里分了,对此我斗胆做个猜测:在发明Android-MVP架构的时候,大家不知道怎么称呼原始的Android架构,于是强行从Spring那里拿了个MVC的名字把它和MVP区分开来。

Controller层的本意是处理事件的分发和响应,把Activity看作Controller层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既然View和Controller并没有分层,没必要牵强附会到MVC上去。

所以所谓的MVC在Android里就是没有分层架构的意思。没有分层的架构是不是就一定不好呢?当然不是,别说小型应用,就是谷歌自己写的应用也有好几千行代码一个Activity好几千行代码撸到底的呢(想找个例子来着,发现最新版本的aosp里Activity和Fragment代码都精简了不少)。

在代码领域很多事情不是非此即彼,我见过不少商业项目有着各种架构、设计模式还有封装好的基类,最后Presenter里就几行代码甚至一行代码都没有。因此对于小项目,Activity里的代码不重的话,没必要各种分层。对于可能会写成大项目的项目,也可以先不分层,后续该重构的时候再重构。真的要一个Activity几千行的话肯定是不建议的,阅读性太差,定位、修改起来也十分困难。

商业项目广泛使用的MVP(Model-View-Presenter)

MVP架构在Android领域可谓十分成熟,我见过的商业项目很多都喜欢用MVP架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把与UI无关的逻辑代码全部抽出来放到Presenter层里,用接口明确定义好View层和Presenter层的功能。这样的话架构层次清晰,阅读和修改起来要容易得多。

不过使用MVP架构的项目往往会有过度封装的倾向。基本上都会封装有BaseActivity、BaseFragment、BasePresenter,BaseView、BaseModel等等。封装可以让我们更多地复用代码,少写重复代码。但是封装是不是百利而无一害呢?当然不是,封装有时候会牺牲代码的灵活性。比如在基类里定义了太多类的行为,子类想要修改就只能复写。但是可能一个地方例外,所以地方都变得不一样,封装的太死的话很多地方都要重写。因此基类的东西应该只有确定所有子类都一致的东西,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东西都塞到基类里。我当时所在的一个项目用的mvp‑dagger架构,新建一个Fragment大概要添加/修改七八个类,不得不说真的挺费劲的。

毫无疑问,MVP给Android带来了代码分层的概念,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实践。但是在使用MVP之前先考虑一下自己能不能接受一个页面至少要写四五个类- -

最“流行”的MVVM(Model-View-ViewModel)

为啥流行加了双引号呢,因为在Android领域还是MVP最流行,而在Javascript前端领域,Angular、Vue、React都是MVVM架构。所以MVVM是真的火到爆炸。至于为什么Android MVVM还不是很流行呢(起码我身边很多同行都没用过,我也是今年才真正用过)?之前和微信群里的一个网友讨论过,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前几年Android开发火热的时候MVP架构应运而生,人人面试都要谈MVP。而今更新一代的MVVM架构出来后,Android开发市场早已冷却,大家没有动力去切换新的设计模式,毕竟哪怕啥架构模式也没有不也一样能开发大型项目么?

MVP和MVVM有啥区别呢?我也看过很多文章,不过talk is cheap,看再多还是要真正去实践才能感受MVVM架构的好用之处,也明白了为什么三大JS前端框架都用这种架构。

MVP和MVVM区别就是P和VM区别。Presenter层是把UI无关的逻辑自己处理掉,最后把处理完的数据传输给View层展示;ViewModel是把Model和View层关联起来的一个中间层,让View层可以响应式地展示数据。在我看来,VM的核心思想就是UI回调。View层通过ViewModel可以直接动态地展示数据,我们不需要在数据改变时去回调UI,这样可以省去非常非常多的UI代码,怪不得前端都喜欢MVVM。

Android MVVM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给数据加监听,比如使用LiveData,在数据变化时执行监听的回调,这样就不需要每次改变数据后再手动地修改UI。第二种就是[DataBinding]{https://developer.android.com/topic/libraries/data-binding/}框架了。在layout xml里面定义Observable数据,然后直接把数据塞给控件。通常我们会把要展示的最终数据封装到ViewModel层代码里。而且在xml里也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操作,具体数据操作大家在这里查到。

MVP并没有真正减少代码,只是把代码做了分层。而MVVM不但让代码分层的更加干净,还减少了大量的UI回调代码。因此用过MVVM之后我就爱上了它,相信你也一样!

关于Model层

从写MVP代码开始我就在想,Model层到底是个啥?很多人把Model层翻译为数据层,可是Model是模型的意思啊。Model是不是只包括Model类,还是包含数据增删改查所有代码,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而且我问过不少人看过不少文章,各种看法都有。

在上面的googlesamples,很多架构的M层是包含数据的获取的,并且会封装到XXXRepository类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保证数据来源的唯一性(前端数据层框架Redux三大原则第一条就是Single source of truth)。而在SpringMVC里面,pojo数据的增删改查被封装到dao层,业务处理会封装到service层。因此大型架构的数据的操作基本上都会进行封装,这点没有疑问。至于这些repository、dao、service层属于Model层还是Presenter层还是另外一个层面,可以看看Wiki上关于MVC的定义:

The model is the central component of the pattern. It is the application's dynamic data structure, independent of the user interface.It directly manages the data, logic and rules of the application.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来dao层,repository层确实属于Model层,至于更进一步的业务处理,则不属于Model层(比如在MVP里就是P层)。

最后欢迎大家多多交流,不吝指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Android三大项目架构MVC、MVP、MVVM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