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之皇权、相权之争

重庆大学重庆校友读书会

“读书、分享、践行、成长”


2017-07-10读书分享《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钱穆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2015年就购买了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人生十论》、《国史纲要》。第一本就看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我高中时历史学的还不错,但是政治一直是弱项。简单谈谈钱老爷子给我触动比较大的几点,今天先聊聊皇家与政府,皇权与相权。

        皇家与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唯一的政治领袖,而实际政权则不在皇室而在政府,代表政府的宰相。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皇权”和“相权”之划分,这是中国政治史上的大题目。

        皇权强则相权退,皇权弱则相权进。

        1、汉武帝雄才大略,宰相便退处无权,整部国家机器任凭汉武帝一人调拨。他死前,让霍光当大司马大将军,仍然要侵蚀相权,皇室权重,外朝权轻,于是有了王莽代汉而兴,西汉灭亡。

          2、唐代把相权分别操掌于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省拟诏书,呈送皇帝一“勅”字,下达至门下省复核,复核后即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3、到了宋代,宰相的军事、财政、用人三权都有掣肘,相权被大大削弱,皇权则大大提升。王荆公变法,受制于相权之低,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便是要统一并拿回财政大权。

        4、论汉、唐、宋,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但到了明朝,宰相胡惟庸造反,朱元璋废止了宰相,不再设立,并说以后子孙都不得设立,所以明朝是没有宰相的,清朝也没有。没有了宰相,皇帝一个人也忙不过来啊,就找了一帮内阁大学士来帮忙做秘书,给看看文件,给点意见。朱元璋和朱棣都是猛人,能把持的住,他们的子孙可就越来越无能了。因此内阁大学士成了名义上的宰相(有名无实),号令百官。老王分享的《万历十五年》的张居正便是其中佼佼者。

        皇帝和内阁之间日常不见面,于是皇帝和内阁之间的接触,就多出一重太监上下其手的机会。皇帝有事交付给太监,再由太监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送太监,再由太监上呈皇帝。这样,太监就慢慢的弄了权。明朝最黑暗最腐败的就是阉人弄权,东厂、锦衣卫弄得朝廷乌烟瘴气。就连猛人张居正,也只能结合太监,才能揽实权。

        清朝比明代更独裁了,相权基本就没有了,皇权全部取代了,这就不详说了。

          相权是政府的根本,相权的变动,真个政府的制度就要跟着变。​

        皇权与相权的平衡,左右着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

        汉代还有点类似现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发展了两千来年,怎么就越来越专制,越来越中央集权了呢?这点钱老爷子没讲,我也没搞清楚,期待跟各位探讨一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之皇权、相权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