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门,两个世界

百合书院那扇门

一扇门

藤蔓留住时光

书画诗茶雨与花

一扇窗

清梦飞花自在

印在心间又落笔端

——记百合书院徐南歌子“心灵色彩,自在人生”分享会

一扇门,两个世界_第1张图片
茶社书院比邻,实则一家人

嘉定州桥,一处僻静,一处悠远。每次来到这里,就如同古镇半日游。青石板,白墙灰瓦,小桥流水。只是老街如今也很热闹,被商业充斥的感觉,便利却也有点喧闹。

老街对面的几栋老院子,却总是院门紧闭。虽然去过很多次,但总是望而却步,觉得那是离我很远的世界。

墙内墙外,一面白墙分割出两种生活。一面现实,是眼前的大步流星,走马观花,人心浮躁;一面是被木香包裹的静谧时光,像悠远的过去,轻如罗裙,柔柔软软。

阳光透过藤蔓,自然柔和。雨打落花,沉醉在古朴的木质几案上。在此,沏一壶茶,看一本书,还可听琴与筝,听雨看落叶。茶社书院,诗与画,就像琴棋书画诗酒茶花所说的一般雅致。

有人说,历史演进,文明进步,物质繁荣,却不知为何,我们的生活却变得越来越“粗糙”了?就像自己弹的古筝,虽大概按谱面过了,但就是不太能入耳。老师管这叫“弹得糙了点”。其实自己知道,大概有指尖力度,却没有入心。音乐的歌唱性,如歌般流淌的,是心中的情感。可自己的手指,只是大概机械地触摸琴弦。是硬碰硬的撞击,却没有传递心的情感。

有那么一会儿,自己有些惊觉。就好像我原本就是个没有“情感”的人,要如何表达那些情绪?粗糙者,是物对物,冰冷无感的碰触。日子也如此,按部就班,日复一日,在时间里钝化了。

南歌子老师说,每次遇见都是一种领悟。这次遇见,能一进院门,一睹里面别有洞天的世界,想来也是时机到了的缘故。

此前,我习了国画,古筝,平时看书写字,后来又入了茶艺的世界。想来是,之前已经遇到了这些,这扇曾经看似“不可跨越”的院门才向我打开。

在此处,在南歌子老师的“隐居三年”的心灵色彩里,我更加确信,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浩瀚如宇宙的外在世界,一个是人内在探索的世界,这两个世界都充满未知,也色彩纷呈,都需要去探索和发现。

之前很喜欢的一句话,花见(日语,即赏花),亦是见自己。你选的那朵花,就是你自身的肖像。人之一生,若未见过天地,未见过众生,如何得见自己。不管是花见,还是画见,还是诗见,每种遇见,都是在遇见世界与众生后,遇见自己。

一扇门,两个世界_第2张图片
南歌子老师的画与花

这次,遇见了敬茶坊和百合书院,就是遇见自己心中那个还坚持看书,还愿意从茶中品味生活的自己。遇见了徐南歌子老师的油画和诗,懂得了不愿过一成不变的人生的内在探索,放下,也是超越。放下企业经营,隐居三年绘画。未来三年她还将在艺术的路上走得更远。

而我,也似乎告别了过去,放下了之前自己所秉持的自我。曾经那个把哲理当散文看的女孩,一度想让自己成为深刻的人。如今,却发现一片树叶都蕴含了智慧,展示着生命的颜色和季节的温度。

“不漫无目的,也不存心作为,放下,去获得更多生命的惊喜”。商业与艺术,似乎总有一些撕扯,一个执着于物质多一点,一个偏向于灵魂多一点。就好像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意象中的。就像这扇门的外与里,生活,高于生活。

我们的幸福感更多的还是来源精神上的愉悦,来自灵魂的创造与超越,让心变得更宽阔,对生活与人的感受力更丰富。如此,生活才会超越现实的界限,变得枝繁叶茂,如此才称得上“人生的盛宴”。

就如同南歌子老师的诗:《让风进来》

让风进来

别让花香停在窗外

别让歌声找不到嘴唇

让阳光进来

别让温暖隔着玻璃

别让思想找不到人心

世界的美好如此多,只是我们在现实中习惯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我们自己将自己隔离,锁在了自我的枷锁里,让生活变得毫无色彩和乐趣。诗歌,便是唤醒。

作为一个四岁半孩子的母亲,周末的时间基本全部贡献给了家务和孩子,这才是我的现实生活。可唯独这一次,我放下了家务与孩子,才得以遇见南歌子老师来到百合书院,恰好与敬茶坊比邻,恰好谈的是绘画,说了梵高,说了潘玉良,提了老子庄子,还有《沉思录》。更是读了诗,还让他先生说了“茶与人生”。

这两个小时里,我几乎忘记了那个真实的现实,忘记了生活的琐碎。一扇门的距离,竟是那么远的感觉。直到结束时,孩子手机视频找我,才将我拉回来一半。等到真正走出那扇门时,才陡然清醒。那里,就如同我意象里的世界,真假难辨,依稀是在梦里见的。

那里,就像内心的投影。茶与书毗邻,独立而又相通。小室里有古琴,流水边有古筝。石榴树下,有几案,案上有落花。墙上有匾,匾中有字画。来客讲书,客喜诗画,喝茶品画读诗,画中有花,花上有人,人爱花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扇门,两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