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土豆,你还好吗?

----读于娟《此生未完成》有感


嘿!土豆,你还好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5年年底惊闻上海总部跟我曾有过一面之缘的IT研发,罹患淋巴癌,情况很糟糕。还记得那时候,因为他有三个孩子我还羡慕了半天。2016年春节假期结束,3月上班的第一周,我们被召集为重庆一位3月刚升职的销售经理募捐善款工作。小伙子出生于90年,自小由姨妈带大的孤儿。他15年9月新婚,16年还计划添个宝宝。生活像个狞笑着的小丑,变换着悲喜,让人无法适应他的揶揄。紧接着4月,我即将退休的老爸因鼻窦炎复发入院,鼻息肉拍片有阴影,医生说不排除有病变的可能,要排期等待手术取出异物活检后才能知道结果。15天排队+6小时的手术,折磨人心志冗长的等待后,我和妈妈破涕为笑。手术很成功,活检结果为良性。

        亲历了身边的这一切,读完这本书时,我没觉得怎么受震撼,只是脑海里翻腾着托尔斯泰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个的不幸”。关于这本书人们说得最多的是“受到启发决定珍惜当下;世事无常要随时保持敬畏;以及要改变那些平时忽略的不健康生活方式……”

       生命只有在面临生死的时候,才接近平等。无论高低贵贱,这个时候,谁都没有选择生死的特权。于娟学业和工作上,从来不打没准备的仗,然而这场人生大考,她却没有准备好……分析看来,她们之所以被骗,也应该源自“不甘心”,无法接受这场注定要落榜的“考试”。她用轻松的口吻将心路历程娓娓道来,仿佛我是她的一个朋友,就坐在她病床旁边和她闲聊。

        所以,我特别反感这本书被冠以“复旦女博士”“复旦32岁海归女博士,乳癌晚期……”的副标题。纵使书商营销,对别人的悲剧添油加醋做吸引眼球的宣传,真的好low。更会使得人们,被这些附加的“光环”所引导,曲解了作者的本意。宣扬“活在当下、及时行乐就好”;或者去谈论天妒英才,命运不公,去告诫”不要吃太多肉,不要熬夜看书,不要激进……努力等于用力太猛会死于癌症”种种错误的理解。    

        原本那慈悲的善意,仅仅是于娟想以自己的经历去告诫那源自我们传统文化里“避讳”就不去触及事关“生死”的道理:人生不能重来,生老病死像树叶凋落,像花开花谢,是自然规律。不要为了目的地而忽略沿途美好的风景。李开复、北野武都写过一篇《向死而生》只有正视生命是有限的过程,接受病痛或意外对过程的加速,享受不再畏惧死亡的平和,除去身上所有的负累,从而劝慰家人能轻松快乐的去享受和珍惜“散席”前,彼此一起的日子。

        书名之所以是《此生未完成》,我在想,如果还有时间作为母亲,于娟一定会给土豆留下一封封“来自妈妈的信”:

4岁可能会是小故事;

5岁是小故事、三字经、唐诗还有“妈妈只是先去到我们要一起去玩的游乐场,去看看哪些是土豆一定会喜欢的玩具……,想妈妈的时候画一副你喜欢的画用气球寄给我好吗?”

10岁:“宝贝儿子,你四年级咯,呀?!初中已经在向你招手了哟。貌似初中的时候,好像你会长胡子,而且声音也会变,不信你问爸爸,妈妈没有经历过,一定很有趣是吧?小男子汉?”

11岁:“土豆,妈妈介绍你看的书,爸爸给你看了么?暑假之后就6年级了吧?6年级之后就小学毕业读初中喽!初中是以后高中和大学的基础,好比积木的第一层,要是没搭稳“大楼”会像比萨斜塔一样歪着唷!所以它比较重要,姥姥,姥爷又开始絮叨了吧?妈妈小时候也被絮叨过,他们只是因为爱你。妈妈小时候,有好学校--“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分别。当然,如果好的学校需要努力才能进去,咱们就争取争取。读普通的学校也可以,普通的学校一样有好的老师。爸爸妈妈也是从山东老家的学校里考上博士的,所以老师和学校都是外在的因素,最主要是你自己,自己学会了,弄明白了,小心答题不马虎就好,宝贝,妈妈好想你……”

18岁,19岁,20岁……

      只是《此生未完成》就这样没能好好的告别,带着遗憾,于娟已离开“土豆”6年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嘿!土豆,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