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增广贤文》韩愈有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知识的掌握就如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威林厄姆的著作。威林厄姆善于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不随意盲从主流观点,对马克·吐温、爱默生、斯金纳等关于知识批判性意见的观点持保留意见,认为:“事实性知识”是记忆的基础,也是思考的基础。

威林厄姆写此书有两个目的:1、让教师知道学生的大脑如何工作。2、如何利用第1点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因而《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是一本教师读物,为人师者若是深入了解、运用本书内容可以有效促进教学。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共9章,全书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1、成功的思考的要素。2、事实性知识的地位、学习及运用。3、能力差异的认知及改进。

    看完《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你可以清晰地理解以下三句话:

    1、条件充足时,我们会是勤于思考的小蜜蜂

    2、积累背景知识和积累金钱一样重要

    3、智能是可以提升的

   

    什么时候我们愿意思考?

    懒惰是人类的天性,我们天生不爱动脑筋。但是如果觉得问题难度“刚刚好”的话,我们也不排斥挑战,毕竟“进步使人快乐”。

只是,什么才是我们觉得“刚刚好”的问题呢?作者在《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第一章告诉了我们答案。“刚刚好”的问题必须满足这三个条件:1、环境中信息足够。2、工作记忆的空间大。3长期记忆中的事实性知识及过程性知识多。

拿数学题举例,三个条件便是:1、题中给的已知条件充足(环境信息足够)。2、你掌握足够的定理、步骤(长期记忆中的事实性知识及过程性知识)3、将题目的条件和定理、步骤结合思考的短暂过程,有点像瞬间记忆容量(工作记忆的空间)。

一句话总结:给的已知条件充足,你背了公式和解题步骤,脑子够用。

所以作为教师的朋友要注意:提问的难度要适中,时间要在背景知识(事实性知识)学完之后。否则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懒得思考,太难则思考难度太大,也兴趣缺缺。

背景知识在学习中有多重要?(背景知识即事实性知识)

就如金钱。

背景知识就是金钱,没有金钱,无以生活。无背景知识,则无思考,学习便无法前进。

所以,对待背景知识的积累的态度应该像积累金钱,越多越好,不要嫌弃。家长学前让孩子背诵唐诗三百首,上学后各科教师要求有点些东西“死记硬背”是有道理的。

积累背景知识的方式就是记忆,而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获得金钱的方式是工作,而工作是能力转化的。金钱富足的人都如何更好地获得能力,而好教师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威林厄姆指出好教师无一例外,都:1、教学有条理,让学生清楚地学习到精髓。2、有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吸收。

学习的背景知识相当于金钱的背景知识,分为表层和深层,即“术”和“道”。我们知道工作可以领月薪,存钱可以收利息这种具体的方式去获得金钱,这是表层的“术”。但是“富人思维”“思考致富”等各种观点我们经常听到,深入理解的人却是不多,比如李笑来的专栏《财富自由之路》很多人订阅,却少有人能真正明白,就是这个道理,这是深层的“道”。“术”很具体,也容易理解,可以快速获得,“道”比较抽象,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获得。

所以,我们如何获得深层的“道”呢?威林厄姆说:练习。不断实践“术”,然后就会量变产生质变得到“道”,所谓实践出真知。专业人士和普通的的区别是他们的“道”比普通人多,因而在领域内遇到各种问题都能灵活运用深层知识解决问题,实现知识迁移。

那么,怎样更好地学习?像对待金钱一样对待背景知识。

我们的智能到底能不能提升?

威林厄姆的答案是:能!但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的表扬”

表扬A:你很聪明、你很笨

表扬B:你很用心、你还可以更努力

表扬A是在“表扬能力”,会促使孩子认为结果是固定的,自己作用不大,认为“能力是天生的”形成表现型人格。只在意别人觉得自己“是否聪明”,不在意自己“是否努力”

表扬B是在“表扬努力”,能促使使孩子认为结果是可变的,自己作用很大,认为“能力可以改进”,形成进取型人格。更在意自己“是否用心”,不在意“是否聪明”

一种表扬促进孩子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另一种表扬使得孩子不相信自己的努力。

相信看到这里,我们都知道应该怎么“正确地表扬”了吧。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让我深刻地理解到了解了关于“思考”“背景知识”“表扬”等概念,书里的概念和方法论都很实用。不止是孩子学习要“背景知识”,教师教学也是需要多多学习,积累足够的知识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评《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