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时总结

干支历与西历

西历,也称公历, 是国际通用历法。
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912年)起采用公历。1949年我国正式确定采用公历纪年。
此前,中国采用干支纪年和年号纪年并用的纪时方法。干支纪年采用的干支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属于阳历的一种,干支历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
干支历在我国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它是怎么纪年,月,日,时的呢 ? 公历与干支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 我们一点点来看。

干支

天干地支 简称 干支,又称“干枝”。前人有云:“天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

天干地支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据推测产生于炎黄时期,用于描述地球,月亮及太阳等星辰运行的相对位置和规律,反映了时空动态变化的规律。

十天干: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干支周期表

十干和十二支按照顺序依次相配,即从天干地支组合 : 甲子,乙丑,丙寅,... , 癸酉,甲戌,乙亥,... ,癸亥 组合成为六十个基本单位,也就是六十个计数为一个周期。

01 甲子 11 甲戌 21 甲申 31 甲午 41 甲辰 51 甲寅
02 乙丑 12 乙亥 22 乙酉 32 乙未 42 乙巳 52 乙卯
03 丙寅 13 丙子 23 丙戌 33 丙申 43 丙午 53 丙辰
04 丁卯 14 丁丑 24 丁亥 34 丁酉 44 丁未 54 丁巳
05 戊辰 15 戊寅 25 戊子 35 戊戌 45 戊申 55 戊午
06 己巳 16 己卯 26 己丑 36 己亥 46 己酉 56 己未
07 庚午 17 庚辰 27 庚寅 37 庚子 47 庚戌 57 庚申
08 辛未 18 辛巳 28 辛卯 38 辛丑 48 辛亥 58 辛酉
09 壬申 19 壬午 29 壬辰 39 壬寅 49 壬子 59 壬戌
10 癸酉 20 癸未 30 癸巳 40 癸卯 50 癸丑 60 癸亥

纪年

由上周期表可知,纪年也是按照这个周期,从某开始采用纪年的日期(什么时候开始,尚未查到)开始: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支后,又从头循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一甲子或一花甲子。

那这种纪年与公历纪年有什么关系呢 ?
其实,我想说两者没有任何关系 。为什么 ? 因为在中国宣布采用公历纪年之前,我们的干支纪年以六十年一个周期不断循环了将近二千年(据说最早采用干支纪年在西汉,也就是公元前100多年), 和西方的公元纪年相比,就像两条平行的直线一样,只是在官方宣布采用公历纪年的时候,两者在时间上有一个共同的参考点而已。
也正是这个参考点,有了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基于此网上有很多换算公式,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搜集验证。 当然,在计算机普及的现代社会,计算能力已经不是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找权威的万年历来查询。

下面是一种计算方法供参考:

公元后的年代,比如公元2013年,需要借助于如下的表格并按照如下步骤计算:
先用年份的尾数查出天干,2013年 3为癸;再用2013年除以12余数为9,9为巳。那么2013年就是癸巳年了。

干支纪时总结_第1张图片
公元后换算对照表

公元前的年代,如公元前2013年,先用年份的尾数查出天干,公元前2013年 3为戊;再用公元前2013年除以12余数为9,9为子。那么公元前2013年就是戊子年了。

干支纪时总结_第2张图片
公元前换算对照表

纪月

干支纪月,是用干支纪法表达月份的次序。由于每年十二个月,对应十二地支,所以很多地方只用地支来纪月。
月:正月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把冬至所在之月称为“子月”(农历十一月),下一个月称为“丑月”(农历十二月),以此类推。故古历中的《夏历》以“寅月”为正月,又称建寅之月或建寅正月等。

其中,以农历每月初一日作为干支月份的分界点,古代大多数时候以正月初一日作为干支年分界点。
实际上,干支纪月也是按照六十干支周期表来纪月,所以我们看下纪月的规律:

有歌诀为证: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
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干支纪时总结_第3张图片
干支纪月表

当然,也可以进行换算:
首先推算该年干支历寅月的天干,其余月份可按天干号类推,该年寅月的天干号为:取公历年份除以五的余数减二后乘以二再减一,当该数是负数时加十。 例如:公历1991年(干支历辛未年)正月的天干:1991/5=398余1,正月的天干序号数为=(1-2)*2-1= -3 ,因是负数则加10,得7.即干支历辛未年正月天干为庚,正月干支为庚寅,二月为辛卯,三月为壬辰,余类推。

纪日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公元纪日换算成干支纪日公式: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若为1月、2月则当前年份减一),M 是月份(若为1月、2月则分别按13、14来计算),d 是日数。奇数月i=0,偶数月i=6。 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舍去小数点后的数字取整。 例如:查2011年1月18日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G =4(21-1) + [20 / 4] + 510 + [10 / 4] + [3 * (13 + 1) / 5] + 18 - 3 =160 除以10 余数为0 ,天干的第10位是‘癸’。 Z =820 + [20 / 4] + 510 + [10 / 4] + [3 * (13 + 1) / 5] + 18 + 7 + 0 =250 除以12 余数为 10 ,地支的第10位是‘酉’。
答案是: 2011年1月18日干支日是癸酉日。

纪时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干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诀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该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壬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天支,便可推知其余。

子时 23:00-00:59
丑时 01:00-02:59
寅时 03:00-04:59
卯时 05:00-06:59
辰时 07:00-08:59
己时 09:00-10:59

午时 11:00-12:59
未时 13:00-14:59
申时 15:00-16:59
酉时 17:00-18:59
戊时 19:00-20:59
亥时 21:00-22:59

你可能感兴趣的:(干支纪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