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的《心经》注解关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四句有很多解释。
“色不异空”,有的注解认为这是破凡夫的有见,凡夫执着色法是实在的、我是实在的,所以以空破执着。“空不异色”,是破二乘的偏空之见,因为二乘片面地强调空,有时候会对一切诸法的假名安立产生消极作用,所以执着偏空也是不对的。还有外道的顽空,更加有害。所谓顽空,就是懵懵懂懂,空无所有,不起任何作用。这是这四句话另外的一种解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两句是由空观进入中观,达到色空不二,空有不二。
《宗镜录》对“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还有另外的发挥。认为“色即是空”显示了文殊菩萨的大智慧,“空即是色”显示了普贤菩萨的大行愿。也就是说,“色即是空”是大智慧,“空即是色”是大慈悲。这就把这两句话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融入到菩萨的悲智双运境界。所以说《心经》妙义无穷,善于体会、运用,就能把《心经》圆融无碍的精义发挥出来。
这是对“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四句话作的一点补充。接着讲下面的经文。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这是讲在真空实相的状态中,没有五蕴的名目。“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是讲在真空实相的状态中,没有十二处的名目。“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是讲在真空实相的状态中,十八界的名目也不存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前面讲到,“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既然真空实相无生灭,无垢净,无增减,那么一切对立的东西也就都不存在。五蕴是对待法,十二处是对待法,十八界也是对待法,在真空实相中,都无安立处。如果说在真空实相中海油这些名目,那么真空实相就是对待法,就不是究竟法,就不是平等法。“是故”二字是承上启下而言,正因为“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乃至无十八界。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在佛学上叫做三科法门。佛陀说法,处处都是根据三科法门来开示演说、教化众生的。所谓三科者,就是三类。
者三科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一切万法总不出色、心二法,凡夫之所以成为凡夫,就是在色、心二法上产生了迷惑、烦恼,造种种业,受种种报。因为迷悟的根源就在色、心二法上,一切佛法都是依色、心二法而展开。从五蕴来说,它是对迷色少、迷心多的众生而开示的法门。五蕴在佛学上叫做“合色开心”。眼、耳、鼻、舌、声、色、声、香、味、触、法,共十一法,有一类众生,在这些问题上迷惑比较轻,而在心法上迷惑比较重,所以叫“合色开心”,把十一个色法合成一个。而将心法开为四个:受、想、行、识。这四法,前面的三种是心所,识是心王。心所者,从属心王,是心王的活动,心理的活动,思想的活动。五蕴,就是针对迷色少、迷心多者而说的法。所谓“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要把五蕴突破了,超越了,或者是转化了,提升了,就能度一切苦厄。
“无眼、耳、鼻、舌、声、意、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十二处,也就是六根、六尘,是心识所生之处,心识依根尘而起,所以叫做十二处。我们的心识不会凭空而有,必须要有一个依托,内依六根,外依六尘,这十二个处所就是心识升起之处。十二处只有一处讲到心法,就是“意”。十二处这一法门叫做“合心开色”。把色法展开成为十一法,而把心法合并为一法,这是“意”。这个法门是为迷色多、迷心少者而说。有的众生就只是在色法上迷惑,所以佛陀为迷心少、迷色多的人说十二处的法门。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句话中的”乃至“,是一种省略的方法,就好像我们现在的省略号一样。“无眼界”,乃至到”无意识界“,把六根、六尘、六识加到一起,叫做十八界。佛陀为新色俱迷者说十八界的法门。为什么叫十八界呢?六根、六尘、六识,各有其界限,各有其位置,各司其职,不会错乱。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接触,意缘法。耳听声起”了别“作用的就是识。我们的每一个活动从根、尘、识三者来说,都是同时作用。眼见色,如果没有识的了别,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高低大小无从分别。只有识起了作用,才能够把显色、形色辨别清楚。有颜色的色法就叫做圆,大、小、高、低,各有其形状,就叫形色。
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是凡夫法,是凡夫的生命境界和生活境界。凡夫每时每刻都有许多的事,许多的妄念,许多的烦恼,把它归结起来,不外乎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在起作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同事也要照见十二处皆空,度一切苦厄;照见十八界皆空,度一切苦厄。凡夫的修行在色、心二法上下功夫,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上下功夫。一切法总起来不外色法、心法,所以禅修的法门有三门,心门、色门、息门,禅修从三门入手。所谓心法,就是观心;所谓息法,就是数息;所谓色法,就是修不净观。禅以此三法为门,是针对凡夫的迷惑而来。
如果我们在甚深般若的指导下,能够照见五蕴皆空,证得了空相,把握了空性,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那就是”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一个地方突破了,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只要我们在五蕴上破除了执着和障碍,把以五蕴为”我“的观念破除了,那就不会以十二处为”我“,也不会以十八界为”我“。所以说”空中无色“。因为空相、空性是绝对待、离能所的,只要证得了,把握了,就能度一切苦厄。
上面讲的是”空”中无凡夫法。接下来“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是讲的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是缘觉、辟支佛所修的法门。在真空实相中,十二因缘的流转与还灭之相也是不存在的。十二因缘是众生生命流转与还灭之相也是不存在的。十二因缘是众生生命流转的全过程。人的生命,人的前世、今生与来世就是由就是由十二因缘来加以说明的。
十二因缘共有十二件事,都是有因有缘,不是无故生起,不是无中生有。十二因缘的第一个因缘就是“无明”。所谓“无明”,就是我们人生的起点,就是贪、嗔、痴等烦恼。凡夫对烦恼不了解,糊里糊涂,就如同处在一个黑暗的屋子当中,所以说是“无明”。以“无明”为缘,就生起了“行”,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十二件事组成一个生命流转的链条。我们处在迷惑中,就生生世世都顾着十二因缘的链条流转不息。一旦觉醒了,“照见五蕴皆空”了,十二因缘就不是顺着走,而是逆着走了。顺着走是十二因缘的流转门,逆着走是十二因缘的还灭门。
五蕴皆空了,十二因缘处于怎样的状态呢?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 这就是十二因缘的还灭门。流转门就是生死,还灭门就是涅槃。缘觉乘的人,处在无佛之世,见到四季交替,见到花开花落,就想到人世无常,因缘幻灭,因而悟道,所以叫缘觉,观因缘而觉悟。从生命的流转,因缘展开为十二项内容。十二项内容有过去所作之因,现在所受之果;有现在所作之因,未来所感之果,就形成了三世因果轮回不息的生命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