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滴滴出行宣布,成都、广州、长沙、深圳、郑州、合肥、东莞、泉州、重庆、宁波、温州、烟台、惠州、无锡、杭州、青岛等城市的乘客在呼叫快车、优享、礼橙专车时,会陆续收到相应录音录像授权提示,用户授权后可继续叫车。
网约车里要装摄像头会不会侵犯乘客甚至司机的隐私权?网约车内是不是公共场所?摄像头拍到的信息会不会外泄?网约车里安装摄像头合法吗?估计许多人看到上述消息后,内心会有十万个为什么。
这件事件引发热议是可想而知的。不少人也许在乘坐网约车时,会认为是享受私密空间。对于这些乘客,装上摄像头后也许会产生被人监控的感受。
就网约车试行车内录像功能,和大家经常挂在嘴边却并不一定完全理解的侵犯隐私权的概念,梳理一些问题与大家分享:
Q1:网约车内部空间是不是公共场所?
网约车的内部空间算不算是公共场所?关于这个话题的争论在出租车年代就不绝于耳。而且时至今日,法律上也没有特别明确的界定。
个人认为,出租车、网约车内部应该属于公共场所:我国一直将出租车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的范畴,出租车被认为是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也是基于与出租车同样的性质界定和依据,网约车被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的范畴,国家制定了网约车的行业管理政策。也即是于2016年11月1日开始施行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既然网约车属于公共交通的范畴,则其内部空间应该属于公共场所。可以作为辅证的是,在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中,就把公共交通工具内认定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Q2:网约车里安装摄像头合法吗?
滴滴公司是一个民事主体,其与司机、乘客之间是居间服务合同关系,在获得司机、乘客许可授权的情况下,增加车内录像功能是合法合规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41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
平心而论,增加车内录像功能对于滴滴平台来说,会增加运营成本,其目的必然是为了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服务。基于此,在获得司机、乘客的许可授权后开通车内录像功能,是值得推广的。
Q3:装摄像头会不会侵犯乘客和司机的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所享有的个人信息、个人私事和个人领域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一般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有:窃取、刺探他人隐私;擅自披露、公开他人的隐私;侵入、侵扰他人私生活空间等。由此可见,即便滴滴为网约车装上摄像头,并不必然会侵犯乘客的隐私权。只有在这些摄像头拍摄的内容出现泄露等情况时,才可能构成侵犯隐私权。
如上所言,网约车也是一种公共交通工具。现在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安装摄像头已很常见,包括公交车上普遍装有摄像头、部分城市出租车上也装有摄像头。因此,在网约车上装摄像头也是无可厚非的。
网约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其内部空间应该是公共场所的一种延伸,司机和乘客都应该用在公共场所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不能在网约车内为所欲为。
Q4:摄像头拍到的信息会不会外泄?
摄影头所记录的影像资料的管理是重中之重。滴滴公司应该对数据记录、调取、保存等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和纪律。包括确保摄像头拍摄影像资料的保密性,不能够被他人随意调取;确保影像资料的安全性,不会被网络黑客等轻易盗取;确保影像资料的定期清理,在资料失去保存意义的时候及时销毁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42条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应该说,保存如此大量的乘客影像资料,责任也是巨大的。如果管理方出现信息外漏,则可能侵犯到乘客的隐私权,甚至情节严重时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Q5:装摄像头究竟是好还是坏?
今年,网约车和顺风车的恶性事故屡见报端,每次都引发公众哗然。即便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传统出租车司机犯罪数量是网约车司机的近10倍,许多人仍然认为乘坐网约车不安全。安装摄像头或许可以改变这一现状。
出租车、网约车上容易出恶性事故,与其相比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更密闭有关。网约车试行车内录像功能,可以给不法分子以震慑,还能在事发后给公安机关破案提供线索和证据。这不仅能保护乘客,还能保护司机的人身安全,同时更是倡导司乘文明、保障司机和乘客双方合法权益所必须。
作者:王维维律师,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