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8第十四卷 汉纪六

买的是光明出版社的《资治通鉴》总共24册。

如今已经读完了第一册,但是很多东西已经遗忘了,所以想要用记录的方式将自己阅读的东西记录下来。

已经看过的就不记录了,就记录还没有看过的内容了。

先说一说对资治通鉴的印象。第一印象就是长,内容太多了,总共有200多卷,超过600万字。第二就是难,全是文言文,虽然有翻译,但是读起来还是略微吃力,再者就是人名,地名,生僻字也是一大难点。

周纪讲的大多是战国时期的历史内容,战国时期算得上是一个各家思想争鸣的一个时代,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思想,纵横家等等。战国时代的权力相对于秦朝之后是比较分散的,毕竟还没有中央集权。所以那时候就出现了各类思想,但是战国时代一切都属于贵族。

周之后就是秦了。秦是一个短命王朝,缺乏统一的经验,秦废除了周的分封制,避免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的情况,采用的郡县制。但是秦朝没有想到的是六国残余势力并没有被完全消灭,再加上中央权力过于集中,地方权力就比较弱,没有力量镇压六国的残余势力,这是灭亡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就是,皇帝的权力被赵高架空,所有的权力集中到了赵高的手上。

到了汉朝,汉朝沿用了秦朝的法律,只不过废除了连坐法等严苛的法律。如今已经读到了第14卷,此时主人公已经是汉文帝刘恒,是汉朝的第三人皇帝,是刘邦的儿子。

模式就是摘抄经典案例分析,并分析其中一例经典案例。


【案例一:原文】(案例一:淮南王刘长之死)

初,赵王敖献美人于高祖,得幸,有娠。及贯高事发,美人亦坐系河内。美人母弟赵兼因辟阳侯审食其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美人已生子,恚,即自杀。吏奉其子诣上,上悔,名之曰长,令吕后母之,而葬其母真定。后封长为淮南王。

淮南王蚤失母,常附吕后,故孝惠、吕后时得无患;而常心怨辟阳侯,以为不强争之于吕后,使其母恨而死也。及帝即位,淮南王自以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常宽假之。是岁,入朝,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王有材力,能扛鼎。乃往见辟阳侯,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驰走阙下,肉袒谢罪。帝伤其志为亲,故赦弗治。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淮南王。淮南王以此,归国益骄恣,出入称警跸,称制拟于天子。袁盎谏曰:“诸侯太骄,必生患。”上不听。

......

淮南厉王长自作法令行于其国,逐汉所置吏,请自置相、二千石;帝曲意从之。又擅刑杀不辜及爵人至关内侯;数上书不逊顺。帝重自切责之,乃令薄昭与书风谕之,引管、蔡及代顷王、济北王兴居以为儆戒。

王不说,令大夫但、士伍开章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有司治之。使使召淮南王。王至长安,丞相张苍、典客冯敬行御史大夫事,与宗正、廷尉奏:“长罪当弃市。”制曰:“其赦长死罪,废,勿王;徙处蜀郡严道邛邮。”尽诛所与谋者。载长以辎车,令县以次传之。

袁盎谏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

淮南王果愤恚不食死。县传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今为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置守冢三十户。

【分析】

原文交代淮南王刘长是刘邦的儿子,后来刘长的母亲死后由吕后抚养所以逃脱了吕后的屠杀。在吕后当政的时间段,刘邦的儿子里面唯独只有刘恒和刘长活了下来,其他的皇子不是被吕后杀死就是早夭。汉文帝刘恒念及兄弟之情不对刘长痛下杀手。

事件一:杀死朝廷重臣审食其。刘长恃宠而骄杀死辟阳侯审食其,审食其食跟随刘邦打天下的老臣了,历经高祖、惠帝、吕后三朝,如此三朝元老被杀可不是一个小事情,但是汉文帝却放过了刘长。

事件二:废除汉法驱逐汉吏。无视汉朝的法律,实行自己的法律,废除汉朝委派的官吏,自己任命官吏。被得知后,被汉文帝批评。

事件三:起兵造反流放蜀中。刘长被责备之后,仅仅凭借七十人四十辆战车就起兵造反,造反的事情被发觉之后,刘长就被流放到蜀中,死在了前往蜀中的路上。

按照历史上的皇帝,一般即位之后会防着其他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人,汉文帝却十分放纵淮南王刘长,这一反常的行为可能会有一下几种可能:

1、汉文帝和刘长感情深厚。

2、汉文帝实行的“捧杀”策略。越是放任刘长不管越是对汉文帝有利,就等着刘长犯错误,好让汉文帝有借口除掉刘长。

先说第一种可能,汉文帝和刘长感情深厚,这种有没有可能?有可能,但是可能性比较小。汉文帝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被刘邦分封到代地当代王了,而刘长一直就在吕后的身边,一直和惠帝生活长大,照道理说应该和惠帝的感情更深而不是汉文帝。

第二种可能,汉文帝实行的“捧杀”策略。汉文帝假装对刘长很宠爱,有可能只是一场政治表演,而刘长还真把汉文帝的宠爱当宠爱了,一个能够当上皇帝的人那个没有两把刷子?皇帝最怕的是什么?是地位不稳!刘恒就反其道而行,让刘长恃宠而骄,最后犯下错事,这样就有借口除掉他了。废除汉法驱逐汉吏,这种事情无异于造反,但是为什么仅仅只是流放刘长?答案就在袁盎的话里面:“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

淮南王刘长,作为一个诸侯王 如此政治幼稚,仅凭借七十人四十辆战车就起兵造反,如此性情中人必然是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

【案例二:张释之】

【原文】

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馀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其敝,徒文具而无实,不闻其过,陵迟至于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辨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而靡,争为口辨而无其实。夫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帝曰:“善!”乃不拜啬夫。上就车,诏释之参乘。徐行,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至宫,上拜释之为公车令。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帝免冠,谢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顷之,至中郎将。

从行至霸陵,上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昔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帝称善。是岁,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它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其后人有盗高庙坐前玉环,得;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无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帝乃白太后许之。

【案例三:文帝杀薄昭】

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1-28第十四卷 汉纪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