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豆丝

烙豆丝                  ~ jeff

豆丝是我地常见的一种颇具特色的食品,长江流域一些地方也都有做。我以前并不理解为什么叫豆丝,觉得叫豆饼更加名符其实。直到这两天家里做了,我自己亲手参与了其中的某个环节,突然一下子顿悟了。

做豆丝其实就是做豆饼,跟北方人做煎饼本质上没有什么两样。之所以北方被称为煎饼,长江流域叫豆丝,选用的材料并不完全相同,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而我地主要是水稻。至于用到豆子,是作为主食的辅助。

至于为什么被称为豆丝而不是豆饼,是因为豆浆烙制成饼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把它们卷起来后切成大约一厘米左右宽度的长条,民间形象地称之为豆丝,叫豆条或许描述更准确。

为什么要将豆饼切成条(丝),是为了便于晒干储存,以后慢慢享用。所以豆饼就成了豆丝。而北方的烙饼是主食,它们很少考虑长时间储存,大致干了就可以,整张地吃,而不需要切条晒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由于地方条件不同,生活习惯也有明显差异。

做豆丝选用的材料一般是绿豆,但也不限于单一食材,而常常是以绿豆为主,辅以大米,红豆,豇豆等。这样,不仅增加了花色品种,营养也多种多样。作为主食之外的辅助,更加科学合理。

做豆丝一般都是年底的事,因为年底人们已经比较清闲,没什么农活,所以就想法子搞点花样,增加生活的乐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秋冬季节雨水稀少,天气晴朗,气候干燥,便于豆丝这种含水率比较高的食物晾晒。所以,一到秋冬季节,我地很多人家都要做上一到两次豆丝,成为一种约定俗成。

豆丝的做法跟北方烙饼大致相同,先将豆米等食材用水浸泡一到两日,捞出来沥去水份,再磨成细浆,就可以像烙饼一样烙制。

烙制豆饼很有技巧,先将锅烧热,但需注意的是,火不能过猛,要用所谓的文火。因为是细浆烤薄饼,火太旺锅就太热,一是容易烫手,不易翻动。再就是易烤焦,失去食用价值。锅加热后,快速在锅底涂上一层菜油,像我们家多用当地产的菜籽油,我们叫香油。用萝卜或山芋斜着切去一截,在装油的碗里浸点油,然后快速涂到锅底上。涂的时候要均匀,摊豆浆的地方都要涂到,否则容易粘锅。

一瓢豆浆下去,要在锅底周围浇上一圈,而后迅速摊匀。农村人有农村人的智慧和方法,我们用那池塘或许河里捞起来的蚌的外壳,作为摊薄豆浆的工具。可别小看这种极为简陋的工具,要知道,我们的祖先曾经把它们作为一般等价物使用,也有很多地方把它当做装饰品。总之,贝壳曾经是高贵和财富的象征,用来摊冰,我地人们是不是有点暴殄天物?!

刚烙的冰新鲜有热度,极大地刺激味蕾,实为舌尖上的美味。鲜吃时佐以油或糖都非常可口,若在里面涂上薄薄一层辣椒酱,简直就是“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的无上妙品了,足以惹人垂涎三尺。

在做饼的当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放开胃口吃,甜酸苦辣都可以去品味。你吃的多,不仅证明你胃口好,身体棒,做的人也高兴,说明她们的手艺受到追捧,有成就感,她们比自己吃还高兴。但放量吃一般仅限于做的当天,以后就是作为一种食物的辅助和一种民俗,增加生活的味道。

很多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但需要自己去体会,去观察思考。积极地参与,细细地品味,原来普通寻常的农村生活,竟然是如此妙曼,趣味无穷。

~12.16.2017

你可能感兴趣的:(烙豆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