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朋友,十年之后你的技术还值钱吗?

嘿朋友,十年之后你的技术还值钱吗?

文丨青山先生   图丨源自网络

嘿朋友,十年之后你的技术还值钱吗?_第1张图片

俗话说得好,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01

以前就关注青山聊斋的朋友可能最近看到了我做的两个视频,一个是最近学特效做的第一个特效视频,另一个是苹果发布会风格的快闪视频

这两个视频获得最多的称赞,我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太帅了,后期师我要嫁给你”!

当然这个是开个小玩笑。

很多朋友在问我,我那个中国版孤岛危机是不是用AE做出来的,其实并不是,我本人最近正在学AE软件操作,只是在网上偶然听说了一个做特效的软件,比AE简单多了。

凭借着两年多的视频剪辑制作经验,靠着最简单的软件做出了这个特效视频。

至于那个帮公司做的快闪视频,也有人问我是不是用PR做的,其实也并不是。

当我告诉这些好奇者,我是用PPT和爱剪辑,会声会影做出来的以后,无一不在惊叹,我对这些看似傻瓜版软件功能的驾驭。

甚至连PPT都成了制作这个视频的一部分。

其实在知乎和微博上,也有很多人在骂这个软件垃圾,那个软件傻“某”。在我看来这么评价的人才是“反智”

02

工具重要吗?

比如我现在正在拿秀米的模板写 这篇文章,也有人写文章会用135编辑器,或者微助点。

其实说来惭愧,做了这么多年公众号的我,到最近才开始学习如何更好的呈现文章的视觉效果。

这又让我想起了两年前我刚学习视频剪辑的那一天。

刚上手的我,做一个没有任何高级效果和色彩的镜头片段,90秒的视频,让我从晚上八点足足剪到了晚上十二点。

到现在只花六七小时就可以完全模仿一个和苹果发布会风格类似的视频。

这里难道不是从量变到质变吗?

03

也许不需要十年,光有技术的人会"不值钱“

上礼拜和相别半年的老朋友去游泳的时候,我们聊起了一些日常。

他说他要去考研究生了,问我最近在新公司感觉怎么样?

我笑着说:“刚去”,也没多久,不知道以后情况。”

我接着又说:“我感觉现在只有技术的人未来会很麻烦”。

老朋友一脸黑线。

我一本正经的解释道,你还记得我刚进大学那会吗?当时很多人挤破头要去上数控专业,说是出来就业前景好。可是短短三年,这个以前的热门专业就变成了现在的夕阳专业。

老朋友若有所思,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当时的热门专业,没到十年就变成了冷门专业,很多学这个专业的人,被机器替代,被高科技替代。

“技术”的发展,让这些“技术人员”真的无可十足。

04

可是,你再回头看影视制作这个行业的发展

十年前,我还在上小学,当时觉得会只做个电子相册的人都是很厉害的。

五年前,已经快上大学了,当时觉得要是我以后也可以从事这个行业该多好。

而现在,大学已经毕业了,我也从事了和带有视频制作的行业。

这十年,看似毫无变化,实则细思极恐!

05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多少新人,又送走了多少老人。

十年之前,你还可以靠开车的技术来赚钱,而现在多少高考刚考完的学生,都有了驾照。

十年之前,只有大商家才会有POS机来刷卡。而现在如果你摆摊都没有支付宝,就等着破产。

十年之前,教室里有一块多媒体互动白板,就可以让全市的老师来参观,而现在如果还不学会用手机和学生互动,自己都会觉得丢人。

十年之前的手机还不能拍照,技术的落后,导致多少人止步于视频制作的大门,而现在做个媒体行业,如果连视频剪辑都不会,那么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新媒体的。

十年前的技术,放到十年后,真的还是技术吗?

06

未来,一定是创意社会。

随着技术的进步,从前的高科技可能放到现今的社会,就变成了让人都普及的常识。

只会技术,没有自己想法的人,最终总要被技术进步的浪潮所打败。

那些在过去电影里出现的未来科技,现在已经大部分用在了我们的日常,很多靠特效才能实现的技术,已经从二次元变成了三次元。

从“上线“到“登录”界限的模糊,人们的信息危机感已经越来越明显。从自动化设备取代各种低端人力,从大数据网络取代各种传统经济。

我们已经不得不自我转型,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十年,自己的技术还“值不值钱“。

终篇

谁让那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在悄然的一步步发生呢?

下一个十年,你会是机器吗?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青山聊斋”,我在这里等着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嘿朋友,十年之后你的技术还值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