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北大“偷学”成才

柳哲

金克木北大“偷学”成才_第1张图片
金克木北大“偷学”成才_第2张图片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著名翻译家、学者金克木先生为人低调,知其名者,多为专业口友人与弟子。大约20年前,我第一次知其名,乃资深记者柳白兄所告,他说在你们燕园,有一位宿儒金克木先生,可谓一生富于传奇,建议拜访一下,对于游学北大的我,定当有所助益。机会终于来了,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之际,北大出版社策划出版了《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北大人书画作品集》一书。当时北大出版社编审梁惠玲女士要给每位作者送样书,其中就有金克木先生。我曾在北大出版社供职,由于这一层关系,我得以陪同梁女士,一起登门拜会金克木先生。

记得当时金先生年事已高,精神状态尚可。只可惜送完样书,还要赶送下一家,寒暄客套一番后,也未及详细请教,就先行告辞了。一二年后,金先生归道山,我失去了再次请益的机会,成为永远的遗憾。

金先生作古后,我搜集金先生的著作来拜读,从中获益良多。特别是他在北大“偷学”成才的传奇故事,让我很受鼓舞。

金克木,字止默,笔名辛竹,安徽寿县人。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梵学、印度文化研究学者,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北大“未名四老”。当年21岁的金克木北漂京城,游学北大。1933年他到沙滩北大法文组当末班车的无票乘客。他做“蹭客”,在北大蹭课,成了一名北大“偷听生”。他曾回忆当时旁听课程的情形:“班上只有一个学生,老师很欢迎外来‘加塞儿’的。从此与外国文打交道,可说是一辈子吃洋文饭。”金克木先生只有小学学历,经朋友介绍他到北大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他刻苦自学,但因没有老师指导,总是不得其门而入。后来,金先生想出了一个办法:别人读什么书,他也读什么书,所以特别留意别人借什么书。有一天,大学者刘文典来图书馆借书,手上拿着一长串书单,虽因手续不全没有借成,可是这些书名倒被有心的金克木记下了。他想这样的大学者借的书,一定值得好好阅读、研究。正是凭着这种“偷学”精神,金克木终成一代大家。

金先生后来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世界语等多种语言。1941年他经缅甸到印度一家中文报纸任编辑,又学习了印地语和梵语,后到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钻研佛学,同时跟随印度著名学者学习梵文和巴利文,走上梵学研究之路。1946年金克木回国,应聘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1948年后,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

中国学者中,像金克木这样精通梵语、巴利语、印地语、乌尔都语、世界语、英语、法语、德语以及拉丁文、日语等多国语言的很少,所以,他在学术研究上涉及了许多领域。他除了在梵语文学和印度文化研究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佛学、美学、比较文学、翻译和文学创作等方面,也很有建树,被中国学术界视为旷世奇才。这位终身学历表格填写为“安徽省寿县第一小学毕业”的小学毕业生,“偷学”成才是学术界的一段佳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克木北大“偷学”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