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我们虽不曾经历沧桑,可有书的陪伴

读书笔记:我们虽不曾经历沧桑,可有书的陪伴_第1张图片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蒋方舟的文章可以说是陪伴了我长大的。初高中的优秀作文选集里总会看到她的名字,然后从新闻里看到她上清华,进新周刊,随总理出访拉美。——一直是优秀的同龄人。

书店看到她的书《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还是买下了 。这本书2013年就出版了,因对书名没有好感,所以未曾关注。但随手翻翻,发现确是一本有意思的杂文集。

蒋方舟大概是博览群书的人,从小以“作家”身份成名,接触的人也多是博览群书的。因此无论什么主题,蒋方舟总能写出读书笔记的味道。

本文则以 读书笔记 小记她的读书笔记


《致张爱玲》

这篇以书信的形式,写了对张爱玲的理解,从她书里的隐喻,读懂她的人。我也爱极了张爱玲,她有着别的女人所少有的痴情与刻薄,又比其他作家更加针针见血。

喜欢蒋方舟借用《异乡记》里的话说自己的境况。

生命是像我從前的老女傭,我叫她找一樣東西,她總要慢條廝理從大抽屜裏取出一個花格子小手巾包,去掉了別針,打開來輕輕掀著看了一遍,照舊包好,放還原處,又拿出個白竹布包,用一條元色舊鞋口滾條捆上的,打開來看過沒有,又收起來;把所有的包裹都檢查點一過,她自己也皺起了眉毛說:「咦?」然而,若不是有我在旁邊著急,她決不會不耐煩的,她對這些東西是這樣的親切──全是她收的,她找不到就誰都不要想找得到。
——张爱玲《異鄉記》

蒋方舟写道:

如今,我的生活也成了这样一个慢吞吞的女佣,求之不得的无奈躲过踌躇满志,事与愿违的情况多于种瓜得瓜。无论自己抑或是时代,都看不清前路在哪儿,也不知道走哪步会满盘皆输地错。

读到这里觉得心动,因为实在是说出了我此刻的困惑和迷茫。随着年龄的增长脚步总是慢了下来,20岁的我可以奔波在旅途上,40岁的母亲则愈发喜静,70岁的祖母每天就着晨光缓慢散步。年纪越大,对生活越是淡然,前路总是迷茫的,但人生不见得只可寻前路,因为回忆丰富得很。


《纸上的街道》

这篇写的是作家和街道:作家笔下的城市与街道,作家生活过的城市与街道。城市中纵贯交织的街道,像是文学里的一种忙音,总是有关迷失,有关探寻,有关洞悉,有关逼仄而庞大的人世间。

我们守望内心,我们活出外在;
外面的世界以一种幽暗的形式存在,我们什么也问不出来。
——奈保尔

蒋方舟在文中说:

城市让“遗忘”变成了非常容易的事情。不再相爱的恋人、不想要的朋友、不愿意有瓜葛的家庭成员都可以在一个转身之间沉入茫茫人海,也许此生再不必相见。甚至连自己,也可以在实在不愿意面对自我的时候,放逐丢失在城市之中。

我的灵魂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
街道之中
并非那些被人群和交通
逼迫的贪婪的街道
而是那些寂静的街巷
隐形于习惯的力量
在天空和平原的深邃的广袤中
迷失自己
——博尔赫斯《街道》

在许多遭遇孤独或者困境的时候,骑车或走路穿行在城市里能缓解大部分的情绪。

我喜欢看方正的城市布局。如古时唐朝长安城,又如今天的西雅图。路况极为简单,纵横端正的街道让第一次到访这里的人也可以轻车熟路。这种前后左右都通畅的漫行,不用纠结于方向,可以专致于城市风景。

有时也会喜欢蜿蜒的小巷,因为它们是缺少计划的旧时痕迹,是最能看见真实的市井烟火地,有时只是路过,也会被一面斑驳的墙或者一个破旧的手工艺摊子吸引,暂时忘记自己,从而更读懂一点生活。

当世界离你远去,街道,永远不会失去它的神奇。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我们虽不曾经历沧桑,可有书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