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库下村

戴建东


夜宿库下村_第1张图片

库下,景宁畲族县的一个小山村。如果不是朋友伟在这个小山村找到爱的归宿,或许我一辈子都不会知道,浙南山区还会有这么一个地方。

然而自从伟与库下村姑娘梅谈了恋爱之后,就不止一次在我面前吹嘘:小山村真是个美丽的地方,蓝天碧水,高山密林,那里的天是蓝的,水是绿的,山是黛色的,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古朴和自然。

当时我想,伟无非是受爱情的影响,“爱屋及乌”罢了,爱情的魔力让他把女友的家乡想象得如同人间天堂一般。

后来,伟的女友梅成了他妻子后,知道我喜欢山村的静谧,夫妻俩便不停地夸口景宁山区的浅溪深潭和自然风光,以及那里古朴的民风乡俗。在他们眼中,库下无疑是“桃花源”般的去处,这才惹得我想前往一探究竟。受梅的鼓惑,在我的心目之中,库下也成了一个梦幻般神秘的地方。

想象中,景宁既然是畲族县,又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或许真的有些特别:那里人们的生活习性、风土人情,是不是和我们汉人有所不同?穿着民族服饰的山妹子,会不会站在山脚下与她的情郎对歌谈情?因为未曾到过,我在心里把库下的情景描绘了一番:

那里该是四面环山,翠竹掩绿,小山村边上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终年流水不断,小溪上或许还架着一座小木桥,经年浸泡在水中的木桩支撑着桥体,吱吱乍响,小木桥连接着村庄和山林,成了山民每天过往的通途。晨出暮归的老牛,荷锄劳作的山民,提篮洗衣的村姑,沽酒而返的孩童,晃荡晃荡从小木桥上走过,伴随着山村度过宁静的每一天。

趁着假期,我终于和朋友安下定决心,驾车前往景宁一游。梅听说我们要去她老家,欣喜不已,自然成了此行的最佳向导。

我们的车子从金华往南出发,过武义,经松阳,到云和,一直往南山腹地延伸。一路上都是崇山峻岭,而且越是往南,山势就越高峻,公路两旁的植被也就越茂密。那天刚好阴雨绵绵,空中飘浮着潮湿的气息,远处的山腰间,雾气弥漫,笼罩着山体,如同进入仙境一般。

夜宿库下村_第2张图片


到达景宁县城时,已是中午12点左右。

梅打电话给她景宁的姐姐,相约到她姐家吃饭,稍作休整后再前往毛垟库下。从景宁到库下还有一百多里山路,都是沿着毛垟溪往山里延伸的。此时,山路更加蜿蜒陡峭了,时而盘山,时而绕溪,几乎都是呈“S”形走向。

我想象不到,这个叫库下的小山村竟然有那么远的路途。

越往山里,梅的兴致越高,她不时指着公路边的小溪说,这条小溪就是从她家门口流过来的,当地人称之为毛垟溪。小时候,山里的孩子,一般都在溪水中捕鱼捉虾,戏水玩耍,毛垟溪曾经是梅少女时代的乐园。

长大后,山村的少女一个个往都市里“飞”,梅也就走出大山,在温州、金华等地打工。回家的次数少了,梅对家乡自然有一种思念和渴望。现在见到故乡的水流,心情格外欢欣,仿佛遇上久别的故友,不住地对着小溪指手划脚。

梅四岁的女儿甜甜开始时兴奋得像个小麻雀,对着车窗外不住后退的群山和树木欢叫个不停。过一会就喊累了,便缩在车内睡着了。

我从车窗往外探望,只见溪水清澈见底,自南而北缓缓流淌,清泉偶尔在溪中与巨石相撞,溅起白白的浪花。望着毛垟溪,梅的目光凝固着,眼里掺杂着游离不定的神色,尽管她的脸上没有显现出多少重逢的喜悦,但内心或许已经重归少女时代,回想着那些永难抹去的乡村往事。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减旧时波。”

也许每个游子都有一种特别的故乡情结,看到养育她成长的毛垟溪,梅如同看到了父老乡亲,心中产生了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梅说,毛垟溪是当地一条富足的水域,溪里生长着许多野溪鱼,这是山民招待客人的佳肴,也是山民闲暇时赚钱的副业。梅前几天曾打电话回家,说有客人要来山里玩,梅的小弟早已抓了许多野溪鱼,烘干后等待着我们前去品尝。

梅说这话时,尽管语气轻柔,但盈满着对家乡的自豪,从而勾起我们的食欲,巴望着早点到达目的地。

虽然山路蜿蜒,但浇筑了油面,倒也平坦。因为是山区,公路上车流稀少,一路上我们几乎难得碰到交会的车子和行人,偶尔有山鸟从车头前掠过,也只是鸣叫一声便往丛林深处飞去,寂静的山区难免给人一种荒凉之感。

此时,车窗外青山如黛,浓雾紧锁,而车内小甜甜依然睡得很香。

夜宿库下村_第3张图片

当我们的车子停在库下村口时,已是下午四点多钟。

由于山村四周环绕着高山,时近黄昏,整个山村已显得有些昏暗。梅的家人接到电话后早已在路口等候,见我们一下车,便迎着上来,拉手接物,格外热情,山民的亲切和好客溢然于表。

梅的小弟是个腼腆的小伙子,原本在城里打工,知道这天姐姐要带客人回山里来,特地在家等候。看到姐姐和朋友们一到,他微笑着招呼几句后,便匆匆地又去溪中捉鱼了,说是要捞些新鲜的野溪鱼来招待我们。而我们这些山外来客,初来乍到,对山里的一切都充满着新奇,也忙着在小山村中转悠。

库下村不大,总共百来户人家,几乎看不到山外那种高墙深院、雕梁画栋的古民居,也没有时下流行的钢筋水泥结构的小洋楼,村里全是清一色的木阁楼子土房子,泥墙黑瓦,小院竹篱,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种着吊瓜、南瓜之类的蔬果,藤蔓爬满了泥土垒砌的院墙。

闲散的鸡或鸭从容地在园子边踱着方步,寻找着草丛中的小虫,偶尔有老母猪从栏内冲出来,在园子里拱着松软的泥土,累了便躺在泥浆里美美地睡觉,一切都显现着山村的恬静和安祥。

山里的年轻人大多跑到山外打工了,偶尔见到有人的几户人家,也无非是一些年迈的老者,老人们三五成群地坐在门槛边,就着茶,啃着瓜子,不时谈论着四乡八店的趣事。也许少了生活的压力,老人们的脸色显得安祥而宁静。

也许难的有山外客人来访,老人们看到我们这些挎着相机的陌生人,对着山村的泥墙瓦房拍照,似乎有些惊奇。疑虑的目光盯了许久后,便热情地邀请我们小坐,顺便打听着山外的新鲜事。

老人们的子女都已经走出大山了,但他们却不想离开,家乡或许是他们最好的归宿。据说,村中一位最年老的人,一辈子也没有离开过山村,坚守故土,不受山外任何诱惑,乡村成了他永久的王国。

夜宿库下村_第4张图片

我们在村中转悠时,发现有的人家大门紧锁,门口竟已长出五寸高野草,绿绿的让人感到一丝荒凉,足见户主已经离家长久了。

后来听梅说,山里人外出打工,一般都得半年才会回来一趟,家里自然就顾不上了。梅指着一幢幢泥墙瓦房说,你别看山村这些土坯泥房,主人却大多是有钱的人家,他们乘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在外经商办厂,闯荡市场,许多人在城里买了房子后,就把老人也接了去同住,把家给荒闲了。

但也有些老人住不惯城市的“笼子房”,在他们眼里,都市的繁华远远抵不过乡村的宁静,他们宁愿坚守在故土家园不肯离去,这才成了家乡最后的守望者。这些人家的儿女们偶尔也会从城里开车回来看看,带着大包小包塞给父母,这便是留守老人最开心的时光。只可惜,年轻人已经住不惯山里简陋的泥墙瓦房了,到了傍晚,便一个个如同飞鸟般离开山村,让喜悦了一天的老人意犹未尽,送别的目光一直到汽车转弯了仍不肯离去……

库下村虽地处山区,但地势平坦,每户人家,大多有一个偌大的菜园子,齐刷刷长着水灵灵的小白菜和油光发亮的小青菜,煞是惹人喜爱。看着这诱人的绿色,惹得人心里痒痒的,忍不住要从园子里摘一片菜叶,放在嘴里嚼一嚼,甜甜的,带着青香味和野草味。

在园子边我们碰到一位嘴里含着长烟杆的老者,该是菜园的主人了,也许是地里没有多少活计,他悠然自得地在园子边走走看看,心情似乎十分地舒畅、塌实。老者见到我们这些陌生人,知是从城里来的,便热情地用方言和我们打着招呼。老人的话,我们似懂非懂,但在老人滔滔不绝的谈吐和爽朗的笑声中,分明感受到他内心的满足与自豪。

夜宿库下村_第5张图片

时近黄昏,天色渐渐暗淡下来,远处的群山也已有些模糊,只有山顶与天际相接处,还有一丝光亮,显现着山峰的轮廓。就在我们仍在欣赏山村晚景时,梅已在找我们吃晚饭了。


晚餐菜肴极其丰盛,除了有烘干的小溪鱼外,还有梅的小弟临时捉来的鲜溪鱼,以及山里人家自腌的黄瓜和腊肉,这些原生态的美味,在城里是难的有口福品尝的。梅的母亲将每道菜肴都佐以红椒、干姜,焖烧、水煮,肉香鱼肥,口味极佳。

酒是山区农家自酿的红曲米酒,色纯味香,口感甘醇,后劲颇足。梅的父亲原本滴酒不沾,但老人家见远道而来的客人,心情一高兴,也倒上小半碗,陪我们畅饮一番。

我和安原本都是好酒之人,面对美酒佳肴,自然是开怀畅饮。梅的母亲特地煮了一道颇具山村特色的菜肴:小豆腐,就是将豆子浸泡后,磨成浆水,不经过滤,直接倒入锅中烧煮。这道菜点缀着小葱和红椒,色泽鲜艳,香软可口,风味独特,颇有地方特色。

我在宾馆曾经吃到过这种美食,但游离了乡村的氛围,感觉上就没有今天晚上这种口味。加上山民好客,不住地劝酒劝菜,让我们一个个吃的十分尽兴。不一会儿,每个人都已显得面红耳赤,醉意朦胧。

晚餐后,我和梅的小弟谈论着小溪捕鱼的事,想象中撒网捕鱼一定十分有趣。听梅的小弟说,当晚他已将鱼网撒在了毛垟溪的深潭中,第二天便可去溪里收网捉鱼了,这让我们这些山外人兴奋不已。我本是一个生性好动的人,便嚷嚷着要跟去提鱼篓。小弟见我们兴致极高,答应第二天清晨叫我们一同前往。

当晚,我们睡在山村木阁楼上,夜静如水,十分安祥,我和安不住地谈论着白天的所见所闻,心情仍处在兴奋之中,想着第二天可以亲历溪中收网捕鱼,一时半会儿竟难以入睡。

夜宿库下村_第6张图片

清晨时分,刚刚有些睡意,梅的小弟已起床叫我们了。顿时,我睡意立消,翻身下床,和安一起屁颠屁颠地跟着小弟沿溪流往深潭处走去。

山村的清晨,空气特别新鲜,凉凉爽爽的,静心怡人。溪边的空气甚至带着淡淡的草腥味和山花的馨香。远处的山顶,朝霞已将山峰的轮廊染成绯红,如同给山体镶了一道金边。此时,毛垟溪在晨晖的照射下,已是一片金黄,闪着亮光的、流动的溪水,把整条溪都染得金光灿烂。

我们沿着毛垟溪裸露着的溪滩上走着,脚下是大片大片的鹅卵石,洁净圆润,形态各异。我想,如果把这里的石头,让有玩石眼光的人来挑捡,再放到金华古子城边的“九峰奇石城”里,该是别有一番韵味。

毛垟溪绕村而行,在村庄边上刚好回旋成一个U字形状,此处山高峰陡,潭深水碧,林木葱郁,山峰的倒影,在溪水中映成一幅流动的画面,不由得让人想起漓江的春天。我举起手中的相机,不停地捕捉着山村早晨的一幕幕美景。

时值初秋,清晨的溪水已有些冰凉,小弟身着潜水服,钻入溪水中,把昨夜撒下的鱼网一张张收拢回来。果真,在网眼上扎着许多鲜活的小鱼,卡在网眼里的溪鱼,仍不停地挣扎着尾巴。这一切,惹得我们这些爱看热闹的人,一个个伸长脖子探望,同行的安则提着鱼篓忙前忙后,不亦乐乎。

溪中捕鱼是一门技术活儿,撒网地点、时间都有讲究。据小弟说,库下的山民几乎人人都会捕鱼,每当秋高气爽,溪水搁浅,便是捕捞的好季节。入夜时分,山民们在溪水转弯的深潭处,早早地撒下几十道鱼网,待到第二天清早再来收网。

此时,网眼上便会扎着一条条山溪野鱼,有石斑鱼、黄刺鱼、小河虾,这些野生鱼类,在宾馆酒店里都是上等的名菜,价格不菲。如将这些新鲜的野溪鱼,配以姜、蒜、葱、椒,再用黄酒为调料,烹煮而成,真是一道无以伦比的下酒菜。这里的山民,一天即可捕捉到三五斤野溪鱼,提到镇上的小餐馆里,每斤可卖个二三十元钱,一个秋季,捕鱼的山民便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夜宿库下村_第7张图片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远离都市的库下人,守着一条毛垟溪和溪边环绕的群山,以他们自给自养的方式,便可以生活无忧,每天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这种怡然自得的日子,的确有些令人羡慕。

远不像我们,身处都市的喧嚣中,每日充斥着尔虞我诈,人际交往中少了许多信任。为了生存,甚至要戴着假面具,说着违心的话语,劳累奔波不算,苦闷时强颜欢笑,浮躁中带着虚伪,赚钱不多,挨骂不少,人生自然就少了诸多乐趣。

太阳已经升起一竿子多高了,我们匆匆地收拾好鱼网,带着丰厚的“战利品”回家。这时,宁静的山村开始活跃起来,一户户农家小院里,炊烟袅袅升起,与远处山腰间的云雾连成一片,使整个山村显得朦朦胧胧,梦幻一般。

村中不时传来牛、羊的叫声,孩子们早早地吃了饭,蹦蹦跳跳地向溪水中赶去,开始了他们一天之中快乐的时光。成群的鸭、鹅,也“嘎嘎”地叫着从农家小院里出来,扭着屁股奔向溪水之中。

此情此景,我不由得眼羡起居住在库下的山民。他们可以没有网络,可以没有竞争,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而古朴。在生活富足、衣食无愁的日子里,偶尔亲历溪中,捕鱼捉虾,便是人生一大乐事。

听说,到了春天时节,环绕库下的群山,便成了花的海洋,各式野山花竞相开放,这时,山花摇曳,翠鸟啼鸣,飞蝶舞风,岩淌清泉,整个山村如同画中一般。这样的生活,对城里人来说,往往苦苦追寻而不得。

看着山村这幅温馨的画面,我的心里充满了眷恋与向往,同时也对居住在库下的人们,升腾起深深的祝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夜宿库下村)